王自焘: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2021-03-29 09:14王凯荣毛建华
中国有色金属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东工业

本刊记者 王凯荣 毛建华|文

他是中国现代铝工业由弱到强的见证者、参与者,是技术翘楚、行业专家,从弱冠青年到耄耋老者,他一生与铝为伴,为铝痴醉,在中国铝加工行业里树立了“Lw”这一闪光品牌。面对这位长者,记者相信每一位铝业人内心都会升腾起浓浓的敬意。

时光变幻流逝,岁月留下年轮。在中国铝工业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人怀着赤子丹心不懈努力,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铝加工技术一路前行,王自焘就是其中之一。说起他的名字,中国铝加工行业人士都不陌生。这位81 岁的老人自参加工作以来,59年来始终耕耘在铝加工领域,经历了我国铝工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参与了诸多铝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创建了Lw 铝加工技术国际交流平台。一转眼,一个甲子即将过去,如今的他,还在继续为中国铝工业的技术进步而不懈奔波。

青春岁月 与铝结缘

在2020年年末的一次铝加工行业会议上,记者有幸与王自焘对话。他坐在我们对面,腰杆笔直,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思维敏捷,透出的那股精气神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1940年出生的老者。谈及他一生钟爱的铝加工事业,王老条理清晰,娓娓道来。

1962年,22 岁的王自焘从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的前身)毕业后,背着简易的行囊来到哈尔滨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代号101 厂)(以下简称“东轻厂”),从此开启了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铝”程,也就是从那时起,对铝加工行业的这份情怀就深深嵌入他的灵魂深处。

那时正值国家的“二五”计划,中国工业化起步不久,发展中困难重重。东轻厂是中国铝加工工业的摇篮。当时,中国的铝熔铸技术及装备皆为苏联援建项目,1960年苏联专家撤退,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为了尽快掌握核心技术,王自焘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为攻克各项技术难题昼夜奋战。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王自焘为了提高金属铝熔体的纯度,解决锻件氧化膜缺陷,与重庆西南铝加工厂、上海耀华玻璃厂、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共同攻关,完成了由冶金部军工办牵头的玻璃丝铝熔体过滤布研制与应用,靠自主研发有效保证了铝合金锻件产品的质量;为了解决铸锭晶粒细化,他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制铝钛硼丝生产和开始炉前连续细化工艺的人;为了准备高纯铝(99.99%~99.999%)熔炼,他研制小型工频无线感应熔铝炉。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中央决定建毛主席纪念堂,在纪念堂水晶棺升降机的原设计方案中,水晶棺托板为不锈钢,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升降提升力不够,要求立即更换为铝合金。任务下达到东轻厂,需要铸造直径为1 米的圆铸锭再锻压制作,但是当时东轻厂能铸造的圆铸锭最大直径只有485 毫米。接到这项紧急特殊的国家一号任务时,王自焘全家刚从广州探亲归来,从哈尔滨火车站一下车就直奔车间,投入到设计铸造工具的工作中,连夜成功完成了直径1 米的圆铸锭结晶器及双级分配漏斗的设计,一次试铸成功,圆满完成了任务。他也因参与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工作而获得了荣誉纪念徽章。

2008年5月王自焘率团访问加拿大企业

从负笈求学的青年,到担当科技攻关重任的骨干,王自焘从技术员做起,在东轻厂熔铸车间一干就是20年。尽管那个年代物质生活一穷二白,但回想起在东轻厂的那段岁月,他认为是充实的、快乐的。

改革开放 全新“铝”途

时光来到20 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广东省冶金厅着力发展铝工业。王自焘也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呼唤下,应冶金部调动从哈尔滨南下广州,开启一段新“铝”程。

当时,广东只有简单的几家铝制品厂,没有成规模的现代铝加工企业。王自焘前往广东后,相继参与了广州市铝合金型材制品厂、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深圳华益铝厂有限公司、深圳宝安西乡西林铝厂等项目,为广东改革开放后的现代铝加工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80年,王自焘经东轻厂派遣,前往广州市铝合金型材制品厂(广州铝制品六厂)进行技术支援。这是广东的第一家铝挤压厂,当时通过香港补偿贸易,购置了第一台由中国台湾制造的油压铝挤压机,专门用于生产建筑用铝门窗幕墙型材。为了帮助其熔铸设备顺利投产运行,王自焘对其熔铸车间的熔炼工和铸造工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指导他们操作设备,培训出广东第一批立式半连续铸造铝合金圆铸锭熔炼铸造工人。

1982年,王自焘正式告别东轻厂,调到广州筹建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担任第一任熔铸车间主任。该厂全套引进了美国Wagstaff 热顶铸造系统(Maxcast),这套设备是该公司投入中国市场的第1 套,国际市场的第25 套,在1985年安装调试投产运行。

1983年,王自焘曾被广东省冶金厅派往深圳对广东第一家铝压延厂——深圳华益铝厂有限公司做技术支援。该厂的民用铝板生产线引进了日本的熔铸、热轧、纵横剪、冲片设备,英国的冷轧机。在这里,王自焘与日方人员一起安装调试,代表华益铝厂验收,由此又培训出广东第一批立式半连续铸造铝合金扁铸锭熔炼铸造工人。

从1982年到2000年退休,王自焘在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兢兢业业,潜心钻研,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持续帮助周边乡镇铝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行业升级改造。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的铝加工技术进步也带动了中国铝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王自焘对中国铝工业的技术推动功不可没。然而,他却自谦是一名读书人、一名普通技术兵。

铝业伉俪 相得益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自焘为中国铝工业所做的贡献,离不开妻子刘景茹的贡献与付出。用他的话说:“军功章上有妻子的一半。”他与刘景茹相识于东轻厂的熔铸车间,都是1962年从学校毕业后分配进入东轻厂工作,相同的工作让两人有了共同话题。两人在东轻厂喜结连理,铝,也伴随着这对伉俪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王自焘坦言:“我俩技术上互补,社会上我涉外,她主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这种互补的性格特点,成就了王自焘和刘景茹的“天作之合”。

1986年,为了适应广东铝挤压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头,替代当时乡镇企业落后的圆筒模水槽水冷铸造和浮漂漏斗水冷铸造(DC 铸造),王自焘与刘景茹为佛山市大沥镇钟边冶炼厂研制了“Lw同水平热顶铸造”,随后普及至广东,后延至省外。为适应乡镇企业农民工上手,他们设计了圆盘式等距分流及单挂式自平衡钢丝绳铸造机。设备安装后的第一次试铸,王自焘负责在炉前看流口控制放流,刘景茹在控制台开停铸造机,二人现场携手对工人进行悉心培训,成为当时的一道别样风景,由此为广东乡镇企业铝加工熔铸铺实了质量基础。

王自焘升任广东有色金属加工厂副厂长后,刘景茹担任了铝熔铸车间主任。王自焘动情地说:“我退休后还一直坚守在铝行业,妻子对我影响很大。她曾不止一次对我说,你我都是共产党员,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么多年来,她无怨无悔地跟着我扎根铝行业,又操持着家里的大小琐事,她辛苦了。”

老骥伏枥 志在世界

1995年11月19日,受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委任,王自焘筹备加工学术委员会换届,开始从事行业技术领域的社会工作,担任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持续工作14年,直至2009年请辞一切实际职务。

1996年2月,王自焘主编的第三届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加工学术委员会《会讯》出版,1997年转成月刊(版印本)。1999年1月,他主编《Lw 铝业加工新技术通讯》创刊,至2008年12月,历经10年,共出版120 期,总计刊发技术论文986 篇,以专业性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实用而广受欢迎,收获了大批读者粉丝传阅收藏。

自2001年起,闲不下来的王自焘带动行业人士共同探求国际前沿技术,组织铝业人出国进行技术访问、考察。2004年,他便组团参加美国ET′04-第8 届国际铝挤压技术研讨及展示会(ET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国际铝型材技术大会),这是中国首次组团参加“ET”会议,他也是首位登台演讲的中国人,介绍中国铝挤压工业的发展及现状。至2019年,王自焘共组织28 个团348 人次,前往韩国、日本、瑞典、荷兰、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等国参加国际铝技术研讨会,考察国外铝加工及相关企业、参观铝业展览会。

王自焘在ET见面会上讲话

1996-1999年,王自焘在广东按铝加工专业内的熔铸、挤压、模具、氧化着色、喷涂、深加工-增值加工等专题为技术人员举办授课培训、报告暨研讨会,发表技术论文90 多篇,并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际会议及国外刊物上发表技术交流文章数篇,为中国铝工业走向世界做了大量推广工作。

退而不休 打造“Lw”品牌

2000年,王自焘正式退休。为感恩东轻厂20年的培养,承传东轻精神,感谢广东的成长土壤和人文环境,报答广大给予关爱与支持的业内外朋友和企业,他人退事不休,和妻子刘景茹以“一对普通铝工作者”的身份搭建Lw 铝加工技术国际交流平台,持热心和诚心为平台尽全力;以科技为本,致力行业企业技术进步。

说起标识“Lw”的含义,有着多重解读。创建立意的正解是,“L”是中文“铝”字汉语拼音“lǚ”的字头,“w”是英文“world”(世界)的字头,意为“铝世界”,即中国与世界共展铝业宏图。也可解释为英文“Lead the way”,其中文含义为“开个头”。坊间亦有戏解,如“刘-王”“老王”等等。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王自焘和刘景茹一起自学能够熟练使用电脑,Lw 杂志和每一届Lw 论坛文集都是他们亲自审校编辑,还亲自设计“Lw”和论坛的logo 及封面。

“得一位终身‘铝’伴,59年共事铝业,14年齐心奉献广东有色学会,20年合力创建及维系Lw 铝加工技术国际交流平台。”王自焘说:“心愿意得遂,此生没虚度。”

王自焘与妻子刘景茹

2001年,王自焘与刘景茹精心策划,成功举办了“Lw 2001 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暨展示”,“Lw 论坛暨展示”就像他和妻子亲手养育的孩子。这是国内第一次铝挤压全工艺技术论坛,立意为“铝及相关从业人纯技术的相聚与交流”。

自此之后,“Lw”每3年举办1 届,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7 届,现今已扩展成铝加工全工艺的技术论坛。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论坛除国内众多铝企业参与之外,还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芬兰、俄罗斯、巴林、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多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铝行业技术人员的热情参与。第1 至第7 届“Lw 论坛文集”入编论文合计1562 篇,每届论坛持续时间为3 天。当看到和妻子共同组织的论坛为中国铝加工行业搭建起产、学、研交流及展示平台,铝业技术人员在当中交流推新,互补互促,王自焘感到无比欣慰且快乐。

论坛的创建还获得了行业多位领导和业内院士的鼓励。在Lw 2004年第二届论坛,时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题词“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创建铝型材世界名牌”;Lw 2013年第五届论坛,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题词“绿色发展 高端发展 创新发展”;Lw 2019年第七届论坛,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题词“创新驱动 绿色循环 开拓应用 做强中国铝工业”。

“纯民间、立技术、竭自力、全公益,为中国铝工业做大做强添力增能,是我和妻子做这件事的初心,看到我们的辛劳付出能够得到业内外同事的认可与支持,是激励我们继续做好它的动力。”王自焘说。

对于未来中国铝工业的发展,王自焘表示,当前中国铝工业一是仍要积极扩大内需,不断开拓应用领域,推进产品应用,挖掘消费新亮点;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三是要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建设有色智能加工工厂,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和专业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四是要加快协同发展,积极做大拉长产业链,强化集群效应,实现互学互促,互利共赢。

采访要结束时,王自焘拿出自己的记事本给我们看了他近期满满的行程安排。我们既钦佩他的精力,又担心他的身体,希望他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他说:“这是我所热爱的事!我现在身体尚好,还能忙乎,就要尽自己所能,为铝工业的技术进步努力尽一份力。”

人的一生,精华在于自己如何选择。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选对舞台,尽情挥洒才华,走出自己的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用这句话形容王自焘十分恰当。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他乐在其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铝工业事业的热爱。他愿与妻子一道,做园丁,做探路者,将中国铝工业技术的进步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广东工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广东莱伯通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仔”郑贵权的“大同黄花”情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