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亮、何金平编著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一书是按照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分为十二章,详细介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并从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建设投资控制、工程建设项目评价、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进度控制、质量管理与环保安全、合同与信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水利水电工程老化病害及其防治、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水利信息化等方面进行阐述。该书具有良好的指导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不仅能够作为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以给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单位常用如下两项施工技术:一是预应力锚固技术。通过科学规范地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能够实现对施工过程中受力荷载的优化调节目标,有效降低目标区域的受力荷载,充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避免因工程不牢固而出现的崩坍现象,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施工人员在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时,要想确保锚固方向的合理性与良好的预应力锚固质量,可以引进和应用先进的GPS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种类主要有预应力拉锚和预应力岩锚,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合理采用对应的预应力锚固技术。二是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与其他普通工程建设施工相比较,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全面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施工单位需要指导施工管理人员科学采用GIS三维动态仿真技术,该项施工辅助技术的应用,能夠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复杂过程以三维动画方式呈现出来,施工人员就能够直观地掌握不同施工环节的信息,科学准确地完成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分析工作,为后续开展施工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一书,笔者认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和效率,确保以较低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的规范应用与管理工作。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前期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基础资料。施工管理人员在选择具体施工技术时,首先要明确施工技术方法,根据前期勘探测绘获取的完整资料开展施工技术方案的科学编制工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需要在前期做好对基础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工作,施工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及时传递给施工技术人员,促使他们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标准、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方案文件以及施工区域气候环境等都有全面了解,保证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及时优化实际施工技术方案。《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强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部门还需协调好各部门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围绕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措施开展深入探讨,提高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推动各个施工环节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科学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关影响因素。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全面提高施工技术应用管理水平。在施工技术应用管理方面,影响其应用水平的最大因素就是施工人员自身的能力。施工人员作为保障施工技术顺利实施的主体,施工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工作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他们能够结合工程实际合理制订完善的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和管理规章制度合理采用对应的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还需明确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点,认真做好现场施工的规范技术指导工作,杜绝出现因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工程质量和效率的降低。第三,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建设周期较长、规模较大,对于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施工管理部门要围绕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开展相关信息收集整理、问题分析等工作,并定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参与到施工技术探讨交流活动中,根据施工人员反馈的意见,改进施工技术应用管理制度,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施工技术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档案管理,督促他们履行好自身职责,做好对施工技术应用各项原始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类保存,方便施工人员随时调取使用。
作者简介:李延忠(1965—),男,山东泗水人,山东省泗水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