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焱
(肃南县农牧业区划办公室,甘肃 肃南 734400)
肃南县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传统畜牧业县份,畜牧业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该县以发展肃南牦牛为重点,在皇城、康乐、马蹄、大河等高海拔地区建立优质高原牦牛生产基地,以发展西门塔尔牛为主的品种肉牛为突破点,在明花、祁丰等地建立品种肉牛养殖基地,通过政策引导、品种改良、品牌创建和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养牛向全产业链方向不断延伸拓展,全县牛产业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
2019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6.82万头(牦牛5.82万头,西门塔尔高代杂种肉牛1万头),出栏肉牛1.8万头,补栏西门塔尔生产母牛0.3万头。全县培育2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 350户,饲养规模达4.5万头以上,建立肉牛养殖小区3个,养殖规模达到600多头。
依托现有7个黄牛冻配改良点,年完成改良肉牛 1 000头以上;创建“雪多、大通”野牦牛后裔为父本的复壮改良示范点6个,年完成复壮改良3 000头以上,复壮改良种群数量达到3万头以上,复壮改良后的犊牛初生重提高18.64%,断奶和周岁体重分别提高14.27%和20.31%,1.5岁犊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2.25%和6.28%。
全面普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建成储草棚1 376座,青贮窖(池)224个,饲草及农作物秸秆产量11.5万t以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认证,全县7个乡(镇)取得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证书,九润公司和宝瓶河牧场获得牦牛、绵羊养殖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证书,“惠成”牌牛羊肉取得绿色食品证书,肃南牦牛获得地理标志认定登记证书,“九排松”(肉)商标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在深圳、郑州、兰州、张掖、酒泉和嘉峪关等市(区)建成14个销售专柜,通过赛鼎村共享牧场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牦牛肉60 t,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膳食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绿色、营养、健康的中高端牛肉消费日益增长,我国预计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 100万t,牛肉消费额将达到7 000多亿元,与当前市场供需相比,增长空间达40%左右,需求上升潜力巨大。该县肉牛采用天然放牧的绿色养殖模式,产品符合中高端消费标准,发展牛产业具有难得的市场机遇。
张掖市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明确提出建设百万头肉牛基地和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为打造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肃南县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意见》《肃南县肉牛养殖产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县财政持续加大扶持力度,2019年投入各项补助资金522.86万元,撬动银行贷款4 393万元,带动养殖户投入资金1 200万元,2020年投入贴息资金36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等各类社会资本投入1亿元以上,扩大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品种肉牛规模,有力地促进了牛产业发展。
该县拥有天然草原1 793 925 hm2,其中草畜平衡草场939 697 hm2。年种植优质牧草8 004 hm2以上,饲草及农作物秸秆产量11.5万t以上,天然草原和优质人工牧草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依托全市肉牛基地建设项目,聘请专家对农牧民生产母牛养殖、育肥、销售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当前育肥牛每头纯利润均在1 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广大群众的肉牛养殖积极性普遍较高。
农牧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殖观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五良”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舍饲育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商品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不明显。
能繁母牛是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母牛存栏不足和受胎率较低成为制约该县牛产业发展的短板。放牧的牦牛始终维持“三年两产”的低繁殖水平,肉牛冻配受胎率仅为70%。
全县肉牛屠宰精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带动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缺乏,对养殖业带动支撑力不强。农户与合作社、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共同体,产销衔接不畅,仍以出售活畜和胴体为主,增值不明显。
乡镇农牧技术人员受人畜共患病、机构改革、工作强度等因素影响,服务队伍出现工作不安心、人员结构出现断层、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村级防疫员因工作强度大、报酬低,交通问题无法解决等问题,每年更换频次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控工作。
肉牛产业发展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把全产业链建设作为牵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支撑,加强服务体系,加快良种扩繁、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着力提升肉牛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持续增收。
为推进基地建设,坚持规模发展、适度集中的原则,在明花、祁丰等浅山地区和半农半牧区以优先发展以西门达尔高代杂交后代为主的肉牛产业,大力培育规模养殖大户,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在皇城、康乐、大河等高海拔地区,建立优质高原牦牛生产基地,采用夏秋放牧、冬春适度补饲的方法,缩短饲养周期,加快出栏速度。继续落实好能繁母牛补助扶持政策,2020年继续对6 000头品种肉牛能繁母牛每头给予200元的补助,对现有的10个冻配站(点)每个补助1 000元。
为提升品种质量,在肉牛品种上,坚持主打以西门达尔高代杂交后代为主,做好冻配改良工作,扩大优质种群,力争每年授配改良品种肉牛6 000头以上;在牦牛改良上,坚持以选育提高为主,充分利用含野牦牛血种牛改良当地高原牦牛为主,提升肃南高原牦牛改良成果,不断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每年计划用含野血牦牛和选留的后代复壮改良肃南高原牦牛1万头以上。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抓平台、带农民”的思路,支持现有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发挥好龙头企业对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同时,把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作为发展产业的有力措施,重点围绕畜产品养殖基地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饲草料转化利用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开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渠道,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高端肉类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
支持各类经济组织使用“九排松”商标和“肃南牦牛”农产品地理认证标志,真正把“高原、绿色”品牌打出去,以品牌形成价格优势,以品牌引领发展水平,以品牌彰显产业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拓展特色优势畜产品销售平台,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销售。
为保障产品安全,严格落实动物防检疫属地管理责任,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行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强化屠宰企业监管,规范屠宰市场秩序,确保持证企业规范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确保定点屠宰动物检疫率、出证率、检出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标准化生产过程监管力度,落实“一严格、五禁止”规定;完善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禁用清单”,加大兽药管控与残留超标整治,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品使用,确保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
为保障服务能力,建立运转高效的技术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强化和稳定队伍,建章立制,明确责任,量化任务。针对部分乡镇站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要加大资金投入,协调各方,做好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要完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体系建设,落实好兽医卫生津贴等补助政策,稳定技术推广部门和队伍;针对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