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春霞(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1686家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建率达100%。年产生粪污526.14万吨,综合处理利用485.84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34%。
1.畜禽粪污设施配建率先完成。按照“一控两分四防”的工作标准,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处理设施。指导养殖场应用了传送带自动清粪、新风系统等环境控制除臭、异位发酵床和沼气处理污水等设施设备,推广了发酵饲料饲喂、益生菌除臭、循环种养等先进技术,强化了源头减量,减少异味排放。生向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700万元建设异位发酵床,一期日处理污水150吨。牧原生猪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工艺,配套猪舍新风系统等装置净化养殖环境,降低污水排放。
2.粪污集中处理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粪污集中处理项目,延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粪污60万吨,形成了畜禽粪污“分散收集、集中运输、统一处理”的处理模式,沼气生产实现并网发电,日发电量达2万度。胜邦城肥处理中心集城市垃圾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于一体,年处理畜禽粪便4万吨,污水1万吨。加快推进有机肥产业发展,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8处,年处理能力325万吨,签订委托处理协议2846家,有效解决了中小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难题。
3.种养循环格局初步形成。积极推进“粮改饲”项目,种草养畜推广面积达26万亩,年生产青贮饲料70余万吨,培育了以澳亚万亩饲草基地、大地生物草畜一体、盐窝羊粪集中处理还田、汀罗肉禽园区牧农结合为代表的绿色生态模式示范点135个。
1.强化标准制定和培训指导。制定印发了《东营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指南》等系列标准3个,推广应用技术模式6种、组织模式4种。年组织培训班3~4期,累计培训市县业务人员及重点企业相关负责人1200余人次。
2.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到国家级粮改饲示范县项目15个和省级项目2个,畜禽养殖粪污整县推进项目3个,落实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亿元,拉动社会投资大10亿元,提升改造170家畜禽养殖场户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4个。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利津县整县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垦利区整县项目被列入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
3.强化巡察督导指导。按照分管领导包县区机制,组建5个督战分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河流两岸、水源地周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准确掌握实情。对督导发现问题采取清单化管理、挂账督办、专案盯办、跟踪问效等方式,逐项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对于专案一盯到底,形成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监管长效化运行机制,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4.突出重点区域精准治理。按照《东营市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部署安排及水污染治理相关工作要求,强化对东营市广利河、溢洪河等重点河流畜禽养殖排污情况监督检查。经排查,溢洪河周边有养殖专业户3家,其中生猪养殖户2户,均配建了储粪场且正常使用,但没有配建污水池,产生粪污均经堆积发酵后全量还田利用;肉牛养殖户1户,建有储粪场,并购置了粪污干湿分离机,产生粪污经干湿分离后还田利用。广利河流域周边共有养殖专业户6户、散户1户,全部位于东营市垦利区胜坨镇尚庄村,均为生猪养殖户,7个养殖户中,有3户储粪场、污水池配建齐全,有2户只有储粪场,没有污水池,有2户没有配建粪污处理设施,产生粪污均为全量还田利用。
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配建粪污处理设施主动性不强,有的场户配建了设施闲置不用或另做它用,部分养殖场户日常粪污处理不及时,造成雨季污水外溢;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相对较少,污水处理费用高,处理难度大;执法力度不够;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粪污处理设施的配建,缺乏法律法规支持,管理难度大。
一是加快推进循环种养土地承载力测算。按照猪当量计算,目前东营市耕地承载能力至少在680万头,实际畜禽养殖量以猪当量计算为290万头,至少还能养殖390万头生猪。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对发展种养循环养殖场户土地配套的指导,确保配套土地与养殖量相适应。二是狠抓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三是严格禁养管理,加大养殖异味治理力度。四是加快推进种养结合模式培育。坚持农牧循环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持续做好“粮改饲”示范推广,着力构建种养结合、农牧融合、生态循环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