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令峰 侯艳华 高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畜牧服务中心)
瘤胃酸中毒是牛羊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从病症本质角度分析,瘤胃酸中毒是一种消化类疾病。牛羊日常饮食过程中,如果短时间内摄入的糖类过多,将会导致牛羊消化系统内部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糖类在胃酸作用下,被转化成乳酸,而这种酸性物质会进一步降低牛羊胃部的酸碱度,进而引发肠胃功能的急剧下滑。牛羊瘤胃酸中毒发病速度十分快,如果治疗方法不合理,或是没有及时进行针对性诊治,很容易造成牛羊的大量死亡。因此,对于基层兽医而言,在对患病牛羊进行诊断时,应注重自身技术方法的合理性,加强对具体病症的有效分析,不断削减牛羊瘤胃酸中毒的破坏力,避免养殖场户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牛羊饲养过程中,如果养殖场户管理不善,牛羊摄入精饲料过多,很容易出现牛羊瘤胃酸中毒症状。近年来,牛羊瘤胃酸中毒现象愈发普遍,这与养殖场户大量使用精饲料喂养牛羊直接相关。精饲料难以被牛羊直接消化吸收,进而在瘤胃堆积并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乳酸,严重破坏牛羊胃肠功能,如果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致死率非常高。
牛羊瘤胃酸中毒后,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难忍、四肢颤抖、体表严重出汗,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引起牛羊腹泻并脱水休克,对我国牛羊养殖业影响较大。因此,我国基层兽医应加强对牛羊瘤胃酸中毒现象的合理分析,针对病症采用较为科学的治疗与预防手段,不断提高牛羊成活率。牛羊瘤胃酸中毒病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快速发展,而从病症实际影响以及牛羊具体表现角度分析,牛羊瘤胃酸中毒依照时间段的不同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
第1阶段:精饲料投喂12~36小时后,如果牛羊出现瘤胃酸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出现变化。中毒初期体温大致处于37~37.5℃,且有较为轻微的腹泻现象。如果精饲料投入量过大,牛羊瘤胃酸中毒现象更加严重,牛羊将会出现失明、瘫痪或昏迷等症状,此阶段牛羊十分危险,如果兽医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控制手段,瘤胃酸中毒将会进一步加深,瘤胃也会进一步扩张,牛羊痛苦程度加深,胃肠可能会停止工作。
第2阶段:精饲料投喂24~48小时后,牛羊瘤胃酸中毒现象已十分明显,牛羊出现体温下降、腹泻、严重脱水,牛羊粪便颜色也转变为白色糊状。此时,牛羊瘤胃酸中毒已十分严重,其呼吸次数与心率都有大幅度上升,此时如果没有兽医介入治疗,或者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合理,那么牛羊死亡率接近100%,实际存活时间也不会超过48小时。
重点在于诊断过程以及对实际中毒现象的具体分析,保证诊断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治疗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牛羊瘤胃酸中毒病症与皱胃积食等病症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一特点也加大了实际病情的诊断难度。对于兽医而言,想要判断牛羊是否患瘤胃酸中毒,需要对其胃部pH进行判定,以免出现治疗方法失误,延误最佳病情控制时机。通常情况下,兽医需要向养殖场户详细了解牛羊喂养情况,包括其日常饲料成分,如果牛羊出现食欲下降且精神涣散,那么应重点关注牛羊是否大量采食精饲料。此外,兽医也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对牛羊瘤胃内容物进行酸碱度测量,如果pH低于6.9,且内容物中乳酸含量异常上升,那么可以判定为瘤胃酸中毒。同时,兽医在进行具体诊断时,也要关注牛羊实际的发病时间,以及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的具体持续时间,如果牛羊瘤胃酸发病超过24小时,其胃部酸碱度将会出现小幅度上升,但是依然会低于7。此时,需要根据牛羊的其他表现,进一步确定牛羊瘤胃酸中毒的轻重程度。
兽医判定牛羊瘤胃酸中毒病症后,需要根据其具体发展阶段来选择治疗方法。如果牛羊中毒症状较为轻微,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兽医应告知养殖场户停止使用精饲料,可饲喂普通干草,并适当加大牛羊的运动量,提高胃肠蠕动速率,让挤压的食物快速消化,进而逐步消除瘤胃酸中毒症状。此外,在日常管理与饲养中,养殖场户也要时刻关注牛羊精饲料的摄入量,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兽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如果牛羊瘤胃酸中毒症状较为严重,牛羊已出现腹泻与脱水现象,兽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平衡胃酸以及牛羊体液酸碱平衡上,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治疗过程可使用2000毫升浓度为5%的氯化钙与150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前者主要用于平衡胃酸以及牛羊体液的酸碱度,而后者可及时补充牛羊体能,提高其自身对病症的抵抗能力,降低牛羊死亡率。
如果瘤胃酸中毒病症极为严重,牛羊已出现瘫痪或休克现象,兽医需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彻底清理牛羊胃部的内容物,尤其是胃部的乳酸物质。内容物取出后,应放入干草以及胃液进行填充,并确保填充物容积占到胃部总容积的30%左右,最后将清水注入的牛羊胃部。手术完成后,给牛羊注射足够量的葡萄糖与氯化钙水溶液,维持牛羊身体器官机能,直到其胃部恢复正常蠕动。
瘤胃酸中毒后,牛羊体内也会同步出现各类炎症反应,针对此类病症,可使用中医方法进行缓解,如果炎症状况十分严重,采用点滴注射的方式,注射足够量的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牛羊瘤胃酸中毒后,如果不采用人为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其致死率高达90%以上。此外,瘤胃酸中毒发病速度非常快,如果兽医介入不及时,也很容易导致牛羊死亡。因此,养殖场户应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牛羊瘤胃酸中毒。对于精饲料的使用,应严格控制饲料的具体投放量,根据牛羊的实际消化能力进行配比,不能按照个人意愿调整。此外,牛羊饲料内部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与氯化镁,降低饲料的酸性,并控制牛羊胃部酸碱度。同时,饲料更换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牛羊胃部的适应能力,避免短时间更换饲料而影响牛羊胃肠健康。
一旦牛羊出现瘤胃酸中毒现象,需要将病牛羊与健康牛羊隔离,并及时通报至基层兽医部门,依照兽医所提供的建议,提前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为后续兽医介入提供便利,进而降低牛羊死亡的可能性。牛羊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场户也要定期对舍内部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牛羊舍内部清洁,并合理安排放牧,确保牛羊的日常运动量,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在日常喂养过程中,应定时定量投喂饲料,避免牛羊出现饮食不规律的现象,进而减少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基层兽医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牛羊饲养科普工作,让养殖场户都能掌握较为科学的牛羊饲养技术,了解相关病症的具体表现以及影响,进而不断加强日常管理与控制,提高对瘤胃酸中毒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瘤胃酸中毒是牛羊饲养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速度快且致死率高。因此,无论是养殖场户还是基层兽医,都要加强对瘤胃酸中毒的控制能力。养殖场户应科学制订饲养计划,保持养殖舍内部清洁,定期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提高牛羊自身的抗病能力。兽医需加强对瘤胃酸中毒的有效诊断,根据实际发病不同阶段以及病症的严重程度,采用合理地控制手段,尽可能避免牛羊死亡,全面提高牛羊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