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五岳(安徽省阜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作为安徽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安徽省阜阳市融入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好阜阳市畜牧业,将阜阳市建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畜产品供应基地,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阜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以及50余家畜禽养殖场、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通过现场走访、资料查询、会议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近距离“把脉问诊”,以期找准促进阜阳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口、着力点,调研报告如下。
阜阳市地处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区位优越,是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是中原城市群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的区域发展重点城市。立体化的交通使阜阳市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阜阳市总面积10118.17平方千米,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常住人口820万人,是安徽省第二大人口城市,辖3区4县1市。
近年来,阜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稳产保供”“农民增收”两大中心任务,聚焦聚力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发展新格局,积极谋划,抓实抓细各项政策落实,全市畜牧业呈现高水平发展态势。
2020年,阜阳市生猪、牛饲养量分别为582.8万头、38.43万头,均居安徽省第一;羊饲养量为498.72万只,位居安徽省第二;家禽饲养量为13180.72万只。2020年向社会提供优质肉蛋奶75.8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288.61亿元。产能提升带动农民进一步增收,特别是助力脱贫攻坚,阜阳市464个贫困村通过实施特色种养业,带动231.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2295.5元,实现域内8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
1.养殖环节抗风险能力不强。畜禽养殖风险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动物疫病风险。以当前对生猪养殖影响较大的非洲猪瘟疫情为例,其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尚无疫苗,若防控措施稍有疏忽,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2)市场风险。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畜禽及其产品价格波动大。如鸡蛋价格最低跌至3.8元/千克,最高涨到了11元/千克,每千克差价达7.2元。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15千克仔猪卖到2100元,出栏一头育肥猪,较常规状态下多盈利1000多元。
(3)食品安全风险。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对畜禽产品不仅要求有量的保障,还有质的要求。
2.养殖上下游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养殖上游企业普遍存在有产品无产业、有品质无特色、有品牌无名气等问题,产品同质化率高,竞争力不强。下游企业加工链条短,多停留在粗加工层面。阜阳市出栏肉羊近360万只,而仅有的2家肉羊规模屠宰厂屠宰量不足出栏量的2%。
湖羊主产区——浙江省湖州市,肉羊饲养量约是阜阳市1/6,但其立足本土特色,聚焦湖羊的“领头羊”“精品羊”“致富羊”三张名片,做精、做细、做优湖羊产业,培育壮大了一批集湖羊养殖、屠宰和羊肉深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了“湖州湖羊”“练市红烧羊肉”等区域公共品牌。同时,湖州市注重文化赋能,通过多次举办湖羊文化节,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如湖羊羔皮作为优质皮衣原材料,被誉为“软宝石”而享誉中外;老羊皮被广泛用于制革;湖羊毛则编织成地毯和粗呢绒。
3.要素制约。
(1)用地难和融资难成为畜禽养殖主体的难题。一些养殖场业主表示,现在的养殖政策好,营商环境优越,想扩大养殖规模,但却遇见“两难”。一个是用地难,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养殖场防疫条件要求及基本农田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殖可用地减少,一些大型养殖企业的入驻,加剧了用地困难程度。另一个是贷款难,养殖风险大,抵押担保能力弱,贷款难度大。
(2)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产品和技术转型升级关键。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留守农村或返乡养殖从业人员多采用家庭模式,经营分散,对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和投资驱动发展依赖性强,懂技术、懂运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上游企业此类问题更加显著。阜阳市饲料生产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研发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卡脖子”问题的共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以生产动物药物与添加剂的浙江惠嘉大动保(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市场,定位大研发,组建了50余位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家著名院校硕博级研发团队,产品年销售额5亿元,并于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
(3)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阜阳市一体化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费用贵导致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一家以鸡粪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企业估算:一吨有机肥售价500元,可施用一亩地,而一亩地施用的复合肥约到200元。同样一亩地,使用有机肥比使用复合肥多支出300元。
新时代、新阶段,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择的多元化、消费的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由“量的满足”转向为“质的提高”和“品的丰富”。赶考新征程,将阜阳市建设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关键面是推进阜阳市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本点是全面夯实产业基础,应做到明确两个要求、坚持三条原则、把准四种关系。
1.两个要求。
(1)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审视国际、国内两个环境,深刻把握新时代机遇和挑战,科学总结出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阜阳市实现“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的根本遵循。近年来,非洲猪瘟疫病等事件的发生,给大家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只有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才能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2)构建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打破行业、区域之间壁垒,既依托畜禽养殖产业、区位、交通等传统优势,也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在转型升级上做“加法”,传统结构上做“减法”,产品供应上做“乘法”,强短板弱上做“除法”,打造阜阳市绿色畜产品生产与长三角地区绿色畜产品供应相互促进的循环新发展格局。
2.三条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发展的先导。要在“吃透上级政策、找准农户痛痒点、摸清本地实际”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发展优势产业,建立起与城乡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市场需求等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上接天线知要求、中知民意解民难、下接地气易实施”。
(2)坚持市场导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离不开自律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利用好市场需求倒逼机制,立足要素资源和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坚持生态托底。畜牧业扎根农村,畜牧业污染问题事关农民的民生。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发展作为红线、底线、生命线,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要求,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着眼长远发展,处理好生产布局与环境保护、发展规模与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3.四种关系。
(1)明确定位,确定好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将阜阳市建设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是一个系统、连续、长期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需要审大势、定方向、明定位、抓重点、举实措。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制定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定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细化“任务书”,又要明确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做到重点突出、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最终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尊重民意,把握好整体约束与个体自由。确保肉蛋奶安全是基本要求,也是“整体约束”。在刚性约束下,要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差异化产业布局,组建以龙头为主、多元参与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体,提升肉蛋奶供给水平,确保肉蛋奶的有效供给。
在空间方面,应从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承载能力着手,科学测算区域可承载养殖上限,绘制畜禽养殖适养区图,合理“招大引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产业方面,以区域主导畜禽为基础,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支持经营主体走“公司+农户”、家庭经营、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分区分块加强优势特色生产供应基地建设。
(3)解放思想,串联好内生动力和外在助力。江苏省和浙江省在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近年来,浙江省突出数字赋能,推行数字畜牧,构建养殖、防疫、检疫、屠宰、流通、分销、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安全、重大动物预警等互联共同的大数据平台,提高精准管理、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
江苏省结合省情,聚焦质量和效益,突出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形成了一批市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苏”字号品牌产品。阜阳市将主动向苏浙地区看齐,打好内外协力“组合拳”,强化创新引领发展,用活政策扶持引导这一外在助力,加大科技嵌入、招才引智、品牌创立、示范创建等支持力度,激发经营主体主观能动性内生动力,提升机械自动化程度、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等,实现全链条降本增效。
(4)底线思维,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既不要谈环保色变,实施治理“一刀切”,也不要听之任之,放任粗放生存发展。阜阳市作为安徽省畜禽及其产品主产区,要站在将“肉盘子”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高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要建立起废弃物产生、处理、利用三个环节的内在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政策引导、宣传培训、跟踪服务、监管评价等多种措施,着力打通农牧结合“最后一公里”,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良性循环发展。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实现阜阳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应搭建起标准化、绿色化、信息化、安全化为“四梁”,良种繁育、现代设施装备、适度养殖、有力防控、产品质检、农牧结合、品牌集群、基层队伍建设为“八柱”的结构图,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引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学习借鉴浙江省在数字畜牧上的经验,建设阜阳市数字畜牧一体化管理平台,系统采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数据,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并贯穿投入品供应、养殖管理、疫病监测和畜产品消费等全产业链,实现信息数据的正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大力推行生产经营主体的档案电子化,实行生产经营信息直联直报。将自动化、智能化畜禽养殖纳入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范围,推进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疫病防控、视频监控等设施建设。
2.优化设计,抓紧抓实保障体系。当前,制约阜阳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归结起来是“人、地、钱”三个方面。
在解决“人”的问题方面,实施开放主动的用人政策,坚持招才引智和稳定基层的“两条腿走路”思维,既要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吸纳各方英才来阜阳市创业干事,也要注重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基层人员素质水平,提升基层服务人员福利待遇。
在解决“地”的问题方面,坚持阜阳市一盘棋,简化用地手续,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施用地的科学规划、动态管理,绘制阜阳市畜禽养殖动态适养区图。
在解决“钱”的问题方面,既要做大资金“盘子”,努力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支持资金,也要切实发挥市级以下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列出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清单,集中资金依序攻坚克难,拒绝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做法。针对贷款难、难贷款,要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将养殖圈舍、活体畜禽和大型养殖机械等必备生产资料纳入可抵押目录,扩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禽生产等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3.夯实基础,培育发展新动能。面对阜阳市中小规模养殖比重大、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重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营销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
将中小规模畜禽养殖主体纳入现代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行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跟进的“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生产模式,推动组建形成广泛的利益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订单、股份合作、服务带动等多种新型联结模式,依据资源禀赋占有情况,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带动农户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合作场户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
4.软硬兼施,打造“三循环”生态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主体软硬件建设度,实现场区内小循环、养殖密集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发展格局。
在硬件方面,源头上采用环境友好型设施设备,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废弃物收集场所、储运机械,特别要注重收集和储运机械的运行和维护,要预留与处理后的畜禽粪污相适应的农作物生长土地。
在软件方面,强化政策性引导,以提高种植户使用畜禽粪肥主动性为核心,奖补对象从畜禽粪肥生产企业向使用者转变,补齐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费用贵的短板。鼓励研发新型节能减量型设施和粪污处理工艺技术,建立健全粪肥提升农产品品质的评价和认证机制,支持粪肥收运和田间施用等社会化服务发展,推进农牧深度融合。
5.精准对接,畅通产品供销渠道。市场是产品的验金石。要在摸清市场规律,提升群众认知度、认可度方面下功夫。
一要做好省内外农产品的市场调研工作,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摸清消费者“脉搏”,针对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求,分类实施精准对接,打通产品供应渠道。
二要聚焦市场,突出特色,持续巩固和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阶段性成果,逐步与省内外市场主销区,建立起绿色畜产品长期供销联盟关系,建立健全两地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标准,倒逼生产经营主体实施更加标准的生产、更加规范的运营、更加精细的管理、更加完善的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要强化品牌集群建设,撤并合组落后产能主体,组建“土字号”“乡字号”深加工品牌集群,同时创新品牌营销推介,发掘、糅合本土乡村文化,实施“线上”“线下”同步走,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四要发挥好新闻媒体传播作用,挖掘特色农业品牌、优势农业品牌,邀请媒体到一线“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宣介好产品、好典型,使更多阜阳市的畜禽及其产品走出阜阳市,走入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