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溦 李 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232)
《女科要旨》由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著,书中总结了前人和作者自己的临床心得与观点,释义《金匮要略》条文含义,以问答方式从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外科6个方面进行论述,全书分为4卷,约5万余字。《女科要旨·胎前篇》全篇有十三问,以问答的方式阐述陈修园本人的观点,并引用其他医家的治疗经验,围绕妊娠的调理及相关疾病的治法进行论述,涵盖妇人妊娠期间的诸多杂病,记录方药、灸法和饮食调护方面的经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此书成书年代较晚,语言接近现代,通俗易懂,以问答为体裁令人耳目一新。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常消耗气血,再加上体力劳动的减少使气滞不行,孕妇体质偏于虚弱,同时气血瘀滞多见。本文通过采撷《女科要旨·胎前篇》的经验,以期能为临床诊疗妊娠诸病提供更多方法和思路。
1.1 安胎应根据平素体质调理历来不少医家认为妊娠期间孕妇体质偏热,所以在治疗上常用清热安胎的法则。如《古今医统大全》的安胎名方“泰山磐石散”中加用一味黄芩以清热安胎,医家王海藏认为“热则耗气血而胎不安”,医家朱丹溪也认为“胎前当清热养血为主,以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
陈修园认为王海藏、朱丹溪的观点主要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的记载:“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当归散组方为当归、黄芩、芍药、川芎、白术。但他也同时指出《金匮要略》中的安胎之法并不限于“当归散”一方,“附子汤”“胶艾汤”也是用以安胎的良方,《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可见胶艾汤主治妇人因瘀血阻于胞宫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附子汤则主治阴寒过盛的胎胀不安。
因此陈修园认为,不应过度推崇“清热安胎”的观点,不能一言以概之,而应辨证论治并重视妇人平素体质的偏阴偏阳,兼以考虑病情之寒热,结合脉证,综合论治。
1.2 保胎应令子宫常得暖气陈修园曾遵循“当归散以凉补安胎,白术散以温补安胎”,虽两方均源自《金匮要略》,但应用起来却常常不能奏效。陈修园引用自己治疗夫人半产的案例来说明:夫人怀孕三月内必坠胎,陈修园曾遵用上述法则用药,而夫人却连续坠胎五次。一次夫人孕三月时漏红,陈修园赴省应试不在家中,所以由母亲以四物汤加鹿角胶、补骨脂、杜仲、续断,一服而安。陈修园从这个案例中觉悟,保胎应令子宫常得暖气,感叹补骨脂虽在《本草纲目》中被记载有坠胎的危险,在此案中合鹿角胶、杜仲之温补,川芎之行气竟有奇功。
扁鹊将胎儿譬喻为果实,果实生于春而结于夏,如果在春夏当生长而未成熟之时,忽然受非时之寒气凉风,那么果实也会因此黄陨;类比孕胎,在胎儿正当生长之时,惟应用大补大温之剂,令子宫常得暖气,使命门之火即元气充足,而能安胎,则胎自日长而有成。陈修园亦认同扁鹊所言:命门为男子藏精、女子系胞之所,胎孕系于命门,命门之火,即是元气,以此养胎,故有日长之势。惟用大补大温之剂,令子宫常得暖气,则胎自日长而有成。凡得胎后,预服扶胎之药,以防漏坠,只用平补之法。
1.3 常用方剂
1.3.1 半夏人参丸加减以治妊娠恶阻对于妊娠“恶阻”,陈修园认为《金匮要略》提到的“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按照医家注释“渴”应当是“呕”,即“恶阻”,指妇人怀孕呕吐不止。他认为治疗妊娠恶阻之胃有寒饮的证候可用《金匮要略》“半夏人参丸”(即干姜人参半夏丸),尤在泾云:“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设也”,现代孙玉信教授认为干姜人参半夏丸不仅能治疗妊娠恶阻,凡为寒性呕呃皆可运用此方,该方治疗寒性呕呃以中虚寒饮为着眼点[1]。若由胃热上行而引起的呕吐,陈修园介绍《千金要方》将“半夏人参丸”去干姜换生姜,加茯苓、麦冬,并加大剂量鲜竹茹,效果很好。方中取半夏味辛降逆,辛则性烈,以直通其阻隔,谓与参、术同用大有健脾、安胎之功。
1.3.2 胶艾汤加减以治胞阻血证对于妊娠“胞阻”,陈修园认为《金匮要略》中所述的胞阻应与漏下、半产、半产后下血不绝、妊娠因症而下血合并而论。因为胞阻和以上各症都由冲任二脉所主,病名虽不同,病因却相近,胎气是由阳精内成,阴血外养,而半产、漏下等症状表示阴阳不和,阴血自结,阴结阴位,所以腹中作痛。他认为胞阻与漏下等症,都源于阴阳失于抱负、坤土失于防护所致,唯有胶艾汤能对症治之,“通则不痛”。
《金匮要略》用“胶艾汤”来统治胞阻、漏下诸病,“胶艾汤”组方: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陈修园分析“胶艾汤”的药物作用,认为:方中川芎、当归通阳血,芍药、干地黄通阴血;阿胶是血肉之品,与胞宫同类,相从以养胞宫,使得阴阳相得、归合抱负;另外甘草缓中解急,艾叶温暖子宫,两者相配能补火而生土,令坤土能防。此方是调经、止漏、安胎、养血之良方。
胶艾汤是妇科常用的有效方剂,是治疗妇科血证的要方。胶艾汤具有调补冲任、固经止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所致的月经淋漓不断,半产以后下血不止,妊娠胞阻下血而不因于癥瘕者。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其主治病症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经、胎、产等病,临床疗效明显[2]。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胶艾汤能有效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和抑制纤溶系统活性,调节内分泌,养血止血及助孕安胎[3]。
1.3.3 附子汤以温脏止痛《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少腹如扇”是指少腹作冷如被风吹的自觉症状。陈修园分析这一条文,认为“其胎愈胀”的“愈”是“更加”之意,从“愈”一字而推测条文中的妇人应该是素体虚寒,所以常有微胀的症状,现因病而更加胀满;分析条文的脉证,脉弦是阴象,发热提示阳浮,所以此妇人的“胀”是阴寒太盛、阳不入阴而致“阳浮”的表现。所以治疗孕妇的腹胀之虚寒证应该以《伤寒论》附子汤治疗。《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阳气不足以化气,所以表现出满胀不适,扶助阳气是对症用药。
“附子汤”组方: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综合方药组成,是以人参、白术、茯苓打底以健脾益气,故可安胎,并以附子温阳,芍药缓急止痛并敛阴。陈修园引用《张氏医通》中的一段话:“世人皆以附子为堕胎百药长,仲景独以为安胎之圣药,若非神而明之,莫敢轻试也。”说明因附子性烈,很多医者不敢用于孕妇,但张仲景能大胆使用附子以安胎,陈修园同样认为只要用对症就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附子也是一味安胎药。且应注意条文“怀孕六七月”,此时胎元已固,使用附子较安全,如果还处在孕早期仍应谨慎。
1.3.4 当归芍药散以渗湿止痛《女科要旨·胎前篇》提到当归芍药散证:“㽲痛者,微痛而绵绵也。乃脾虚反受水凌,郁欲求伸而不得,故绵绵作痛,宜当归芍药散兼渗其湿,与胞阻之治不同。”言明当归芍药散所主的痛证不同于胶艾汤所主的胞阻痛证。《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怀妊,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胞阻腹痛是源于冲任阴阳不和,阴血自结,而当归芍药散所治的腹痛,是因为脾虚而水气过盛,屈伸不得而致的隐痛绵绵。《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论》云“脾病,体重节痛,为痛痹,为寒痹,为诸湿痹”,治疗这类腹痛,应当用当归芍药散渗湿以止痛。
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头晕心悸,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者。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金匮玉函经二注》云:“此与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塞;以予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所积,从小便出。盖内外之湿,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已也。”
2.1 临产可予“撑法”,用保生无忧散陈修园谓保生无忧散“可救孕妇产难之灾,常保母子安全之吉”,对此方赞誉不绝,“凡临产之妇,其脏气坚固,胞胎紧实,产前宜服保生无忧散二、三剂,撑开道路,则易生”,指出此方的疗法在于“撑法”。妇人临产服一二剂自然易生;妇人难产、连日不生的,速服一二剂也能应手取效。篇中“保生无忧散”实为《傅青主女科》的“保产无忧散”。
陈修园认为初产妇胎气完固、腹皮紧窄,因气血裹其胞胎,最难转动,引用医家普明子对此方的分析以说明其妙效。方中使用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活血;厚朴去瘀血,用之“撑开血脉”,使恶露不致填塞;羌活、荆芥,疏通太阳,将“背后一撑”,太阳经脉最长,太阳治而诸经皆治;枳壳疏里结气,将“面前一撑”,俾胎气血抑而无阻滞之虞;艾穗“撑动子宫”,则胞胎灵动;川贝、菟丝子,最能运胎顺产,将“胎气全体一撑”;加黄芪者,所以“撑扶元气”,元气旺则转动有力也;生姜通神明去秽恶,散寒止呕,所以“撑扶正气”而安胃气;甘草调和诸药,俾其左宜右有,而全其“撑法”之神者也。
保产无忧散以其“撑”法畅达气机,使气机流利,以助顺利生产,现代诸多研究也证实其疗效显著。杨正乔等[4]用保产无忧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田丽颖团队应用此方治疗妊娠水肿[5],杨林华等[6]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妊娠足月孕妇自然分娩的作用,胡玉英等[7]使用此方治疗妊娠特发性黄疸,均收效良好。郭雯雯等[8]研究发现保产无忧散对于预防新生儿黄疸也有显著疗效。
2.2 阴部开闭失常应予补益元气陈修园指出,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都由元气不足导致,治疗应以补元气为法。“交骨不开”,即耻骨或骶尾关节不开,可引起难产,陈修园指出此时可使用大剂量人参、童便加入芎、归剂中,以助其气血,见效迅速。“阴门不闭”,即产后阴道外口不能闭合,可应用十全大补汤倍人参、肉桂,补而敛之。“子宫不收”,即产后子宫脱垂,可以补中益气汤加酒芍一钱、肉桂五分,补而举之。他反对张石顽使用“加味芎归汤”,认为其矫枉过正,可能导致瘀血留滞,加重病情。
3.1 得平脉而辨为孕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陈修园分析此条文背景是妇人经水不行,却“得”平脉,经水不行就不可为无病之人,而平脉乃为无病之脉,故曰“得”也,有喜出望外之意。其中“阴脉小弱”者,因为阴脉属下焦尺部,小弱为血滞之病脉。即《内经》所谓妇人有孕,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旨也。
3.2 胎孕脉的四顺四逆陈修园指出,“凡胎孕弦、紧、滑、利为顺,沉、细、微、弱为逆也”。孕脉虽一般认为多滑脉,但整个孕期当中脉象难免因生活情志、劳倦、时节之气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医者在诊脉时,也应把握脉象的变化尺度,“弦、紧、滑、利”的脉象则无大碍,“沉、细、微、弱”的脉象则有危险。
综上,陈修园在《女科要旨·胎前篇》中总结前人与自己的临床心得,认为安胎应根据妇人平素体质调理,保胎应令子宫常得暖气。陈修园先生尊崇经典,遣方用药常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药,如半夏人参丸加减治疗妊娠恶阻,胶艾汤加减治疗妊娠胞阻,附子汤治疗脏寒腹痛,当归芍药散渗湿止痛。在临产方面,他赞誉“保生无忧散”以“撑法”奏效,指出元气不足致阴部开闭失常治疗应补益元气。陈修园先生博览古今,批判性继承前人的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这样的精神也值得当代医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