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效方治验——痰核消散汤

2021-03-28 12:27吴建华
江苏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土鳖虫白芥子浙贝母

吴建华

(徐州市中医院,江苏徐州 221009)

1 痰核消散汤

组 成:柴胡10 g,郁金1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10 g,白芥子10 g,海藻15 g,僵蚕15 g,浙贝母15 g,夏枯草10 g,制半夏8 g,土鳖虫15 g,桂枝10 g,甘草5 g。

功 效: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 治:皮里膜外之痰核病(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包括现代医学皮下脂肪瘤、慢性淋巴结炎等病。

用 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柴胡、郁金为君药,以疏通气机,正所谓“百病生于气”“治病先治气”。柴胡辛苦、微寒,疏肝理气、和解少阳之枢机;郁金辛苦、寒,行气活血解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为臣药,以绝“生痰之源”。党参甘、平,益气健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化痰;茯苓甘淡、平,健脾、渗湿、化痰;陈皮辛苦、温,健脾、燥湿、化痰。白芥子、海藻、僵蚕、浙贝母、夏枯草、制半夏、土鳖虫为佐药。白芥子辛、温,化痰散结,善化皮里膜外之痰;海藻咸、微寒,化痰、散结、软坚;僵蚕咸辛、平,化痰散结;浙贝母苦、寒,软坚化痰散结;夏枯草辛苦、寒,化痰、散瘀、消瘤;制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土鳖虫咸、寒,破瘀、搜络、散结。桂枝、甘草为使药。桂枝辛甘、温,调和营卫并引药达病灶;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之效。

加 减:胸闷者加瓜蒌皮、桔梗、薤白;疼痛者加延胡索、川芎;质硬者加三棱、莪术、楮实子、牡蛎;气虚者加黄芪;阳虚者加附子、肉桂、鹿角胶;阴虚者加玄参、鳖甲、生地黄。

2 验案举隅

王某某,男,43岁。初诊日期:2019年8月17日。

主诉:发现全身多发皮下肿物3年。四诊:颈、胸、腹、四肢等处扪及皮下大小不等、软硬不一的肿物40余枚,呈扁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活动好,部分肿物有压痛。性情忧郁,腹膨隆,头昏,气短,神疲乏力,两胁胀满,晨起咳吐白痰,大便溏黏,排解不爽,纳可。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带黄,脉细弦。西医诊断:多发脂肪瘤;中医诊断:痰核(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予痰核消散汤化裁。处方:

柴胡10 g,陈皮10 g,郁金10 g,白芥子10 g,海藻15 g,僵蚕15 g,桂枝10 g,夏枯草10 g,党参15 g,甘草3 g,法半夏8 g,白术15 g,茯苓15 g,浙贝母15 g,土鳖虫15 g,黄连5 g。2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9月4日二诊:皮下肿物略有缩小、变软,舌苔白腻,脉细。上方去黄连,继服20剂。

9月26日三诊:皮下肿物较小者部分消失,较大者明显缩小、变软,头昏、神疲乏力等症消失,舌苔薄白,脉细。血脂指标检测示: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异常升高。上方加姜黄15 g、泽泻15 g,制作水蜜丸,每服5 g(约50粒),每日3次。

持续治疗6个月,皮下肿物尽消,血脂指标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脂肪瘤属中医学“痰核”范畴。该患者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而致病。肝郁气滞而津液停聚为痰;脾胃运化失司,水谷运化、敷布失常,则痰浊内生。痰浊壅结腠理,阻络生瘀,痰瘀互结,聚结成痰核肿块。治宜疏肝行气、健脾祛湿、化痰活血、软坚散结。柴胡、郁金疏肝行气以断其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助运、化痰祛湿以绝其源;海藻、半夏、白芥子、浙贝母、僵蚕、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以消其瘤;土鳖虫散瘀、搜络以破其凝;桂枝乃“百药之长”“诸药通使”,引药达腠理,调和营卫,配甘草还有辛甘化阳、温散阴邪聚结之妙;甘草调和诸药。初诊见舌苔白腻带黄,乃痰浊久积化热之象,加黄连以清热解毒。二诊黄苔已消,热已除,遂去黄连。方药对证,服汤剂40剂已显效,三诊加姜黄、泽泻化痰、祛湿,使其共担降血脂之重任,改丸剂以图缓治。该患者坚持服丸剂半年,诸症消除而获全功。

猜你喜欢
土鳖虫白芥子浙贝母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土鳖虫研究概述
土鳖虫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接骨疗伤的土鳖虫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跌打损伤良药土鳖虫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