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2021-03-28 11:46周志华周学平
江苏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酸枣仁麦冬舌质

周志华 周学平

(1.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港附属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涎腺和泪腺受损而出现的口干、眼干,也可累及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器官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具特色,强调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体系[2]。笔者有幸整理周老辨治SS病案,并在周学平教授的指导下加以总结提炼。周老认为SS之核心病机为燥盛伤津、阴虚津亏、阴伤气耗、瘀热痹阻,根本病机为阴虚津亏,以肝肾阴虚为主;燥邪为主要诱发因素,多累及肺胃;瘀热为重要病理因素,可互为因果;湿阻热郁、风湿痹阻多兼夹为患;阴虚阳亢、阴损及阳为常见变证。现将周老辨治SS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馈同道。

1 肺胃燥热,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案

叶某某,女,63岁。2006年10月25日初诊。

主诉:诊断为干燥综合征7年余,口干加重1个月。患者7年余前因口干确诊干燥综合征,长期服用中药治疗。入秋以来,口干症状明显加重,饮水较多,常发口疮。刻诊:目干、鼻干症状不重,口疮未见,食纳、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滑。病机:肝肾阴伤,肺胃燥热。治以清热生津,养阴润燥。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

南沙参12 g,北沙参12 g,麦冬10 g,天冬10 g,天花粉10 g,知母10 g,芦根15 g,生地黄15 g,玄参10 g,石斛10 g,生甘草3 g,乌梅6 g,泽兰6 g,赤芍10 g,佩兰6 g,白残花5 g,炒麦芽10 g。28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06年11月2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口干症状未减,饮水仍较多,目干,鼻腔干燥,口唇上下出现火疮,夜寐差,纳食可,大便不干。舌质隐紫、苔薄黄,脉细滑。病机:肺胃燥热,虚火上炎。初诊方加蒲黄10 g(包)、地骨皮10 g、酸枣仁15 g、鳖甲10 g(先煎),28剂。

2006年12月27日三诊:患者诉鼻眼干燥明显减轻,口干亦减,口唇火疮消失,夜晚咳嗽,夜寐欠安。舌质黯、苔黄,脉细。药已见效,但肺之燥热未清,故予初诊方加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五味子4 g、酸枣仁15 g,28剂。

按语:人体的津液,其化生既赖于先天禀赋的真阴充足,亦赖于后天脾胃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继而濡润脏腑、百骸、九窍。五官是五脏之窍,内外诸因导致阴津损伤、亏耗,则五窍失其濡养。本病以口、眼、鼻、咽、皮肤等部位的干燥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所谓津充则润、津亏则燥。《灵枢·刺节真邪》曰:“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舌焦唇槁,腊干嗌燥”,故阴虚津亏贯穿整个病程。临床上常可因感受外燥之邪而加重病情,燥邪经口鼻而入,首犯肺卫,销铄津液,故此时常滋阴与生津润燥兼用,且生津润燥之药宜选用归肺经之类。本案患者入秋以来口干明显加重,且伴有鼻干、眼干,燥邪经口鼻而入,侵及肺脏,加之患者多发口疮,且舌苔薄黄腻,胃热之象明显,故病机以肺胃燥热为主,兼有肝肾阴伤,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方中南北沙参、麦冬、天冬、石斛养阴生津;生地黄、玄参滋阴清热;乌梅、甘草酸甘化阴以治本;知母、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甘凉除燥以治标;佩兰、白残花化湿和胃;炒麦芽消食和胃;久病入络,络瘀血涩,瘀血日久化热,热与瘀血相互搏结而成瘀热,故以赤芍、泽兰凉血散瘀。二诊时患者口干未减,眼鼻干燥,且口唇出现火疮,肺胃燥热之象愈加明显,理应守法继进,但思其阴虚为本,阴不制阳,常兼有虚火上炎,故加用鳖甲滋阴潜阳兼清虚火,地骨皮清肺中虚火,并加酸枣仁安神治失眠,蒲黄生肌疗口疮。三诊时患者诸症均减,药已中的,故用初诊方加桑白皮、地骨皮清肺中燥火及虚火,酸枣仁安神,五味子加强酸甘化阴之力以治本。以药测证,加用清虚热药后即获良效,故本案病机当为肺胃燥热、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2 气阴两虚,津液不布,风湿痹阻案

吴某某,女,46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

主诉:诊断为干燥综合征6年。患者2004年因口干、目干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刻下:口干,饮水较多,夜晚口渴,目干涩,咽痛,腮腺肿胀,咽喑红充血,滤泡增生,周身酸痛,怕风恶寒,汗出不多,不发热,大便反溏,舌质隐紫暗红、苔薄黄腻,脉细。病机:气阴两虚,津液不布,风湿痹阻。治以益气养阴,祛风除湿。方选四君子汤加味。处方:

太子参12 g,炒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3 g,赤芍10 g,白芍10 g,肿节风20 g,穿山龙15 g,石楠藤15 g,鬼箭羽15 g,青风藤15 g,僵蚕10 g,麦冬10 g,北沙参10 g,生黄芪15 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010年4月1日二诊:患者诉自觉咽喉有火辣感,痰中带有血色,咽喉暗红充血,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口干、目干,周身仍然疼痛,大便转实,但仍日行3~4次。舌质紫、苔黄腻中部抽芯,脉细滑数。予初诊方去生黄芪,加玄参10 g、生地黄12 g、鹿衔草15 g、冬凌草15 g,14剂。

2010年4月15日三诊:患者诉咽喉火辣疼痛,口干稍减,身痛略轻,大便仍日行3~4次,质稀。舌质暗紫、苔薄腻中部抽芯,脉细。观其药后诸症减轻,予二诊方去生地黄,加老鹳草15 g,7剂。

2010年4月22日四诊:患者诉口干减轻,咽喉稍痛,火辣感不显,咽稍充血,大便能成形,日3次,身痛减轻。舌质暗红、苔薄腻中部抽芯,脉细滑。予三诊方加生黄芪15 g、生地黄12 g,14剂。

按语:人体津液在输布过程中需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称“津能生气”,且气的运行必须依附于津液才能正常升降出入,所谓“津能载气”,故SS阴虚津亏日久,易见气津(阴)两虚之证。气是津液在人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正常输布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虚则无力行津,津液无法输布至全身,四肢九窍津液更为匮乏,亦可加重干燥症状。本案患者口干、目干、咽痛、苔中抽芯、脉细,阴虚固然有之,但若纯属阴虚津亏,则水涸舟停,大肠津亏,大便当干结难解,而患者大便反溏,故除阴虚之外必有脾运不健、脾气不足、津液不布,加之周身疼痛、怕风恶寒,此为风湿痹阻所致,故病机当属气阴两虚、津液不布、风湿痹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辅以祛风除湿通络。然患者本已脾气不足,若重用滋阴,则易碍胃,加重溏泄之症,故当先补气健脾,以四君子汤(人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底方益气健脾。太子参易人参益气养阴,减轻火热之性,加生黄芪增强补气之力;麦冬、北沙参、白芍等养阴而不滋腻;肿节风、穿山龙、石楠藤、青风藤、鬼箭羽、赤芍、僵蚕等祛风除湿、凉血活血、通络止痛。二诊时患者出现咽喉火辣感,考虑生黄芪温热之性虽弱于炙黄芪,但仍属温药,宜去之以免助火,并予冬凌草清热解毒以利咽喉;大便转实,脾虚稍复,投以滋阴润燥之生地黄、玄参,试其可否耐受;周身仍痛,故加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三诊时患者大便质稀,可知滋阴之力太过,脾胃尚难运化,故去二诊方之生地黄;身痛略减,故加老鹳草增强祛风湿之力。四诊时患者大便已实,可知脾气渐实,且咽喉灼痛已减,继予生黄芪补气健脾,并复投生地黄、玄参以滋阴治本。如此反复调试,把握用药之轻重,方获良效。

3 湿热中阻,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案

陈某,女,56岁,退休工人。1997年10月15日初诊。

主诉:口干5年,加重1个月。患者口干不适5年余,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自觉口中毫无津液,进食干性食物尤显,整日饮水不断,仍难解其渴,外出必自备水瓶,并含咽西洋参片,外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刻下:不思饮食,噫气频作,口中有黏滞感,口苦,疲倦乏力,舌质紫、苔黄腻,脉细滑。病机:湿热中阻,气不布津,津气两伤。治以清热化湿,益气养阴。处方:

藿佩兰(各)10 g,泽兰10 g,黄连3 g,法半夏10 g,太子参10 g,川石斛10 g,厚朴5 g,芦根15 g,茯苓10 g,枳壳10 g,橘皮6 g,竹茹6 g,焦楂曲(各)10 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1997年10月2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口黏消失,口干亦减,晚餐后口中仍有黏腻感,食纳知味,午后胃中嘈杂,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小弦滑。予初诊方加葛根12 g、肉桂2.5 g(后下),28剂。

1998年1月9日三诊:患者诉服药后口干明显改善,口苦、口黏消失,食纳好转,精神亦有改善,但睡眠仍差,每日需服安眠药,仅能睡4~5 h,腰酸,下肢清冷,尤以膝以下为甚,沉坠重滞,抬腿无力,行路步态细碎。舌脉同二诊时。予二诊方去茯苓、枳壳、橘皮、竹茹、焦楂曲,加麦冬10 g、生地黄12 g、天花粉15 g、知母10 g、淫羊藿10 g、川续断15 g、酸枣仁30 g,28剂。

1998年3月5日四诊:患者诉服药后腿冷减轻,夜寐亦有改善,尿频,舌质黯、苔薄黄腻,脉细滑。因步态不稳,时有手抖,经脑科医院诊为“帕金森病”,予服用盐酸苯海索片(安坦)治疗。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处方:太子参12 g,大麦冬10 g,天花粉10 g,知母10 g,玄参10 g,生地黄12 g,枸杞子10 g,川石斛10 g,佩泽兰(各)10 g,生黄芪15 g,淫羊藿10 g,山萸肉10 g,酸枣仁30 g。28剂,常法煎服。

1999年9月20日五诊:患者自行间断服用四诊方1年余,病情平稳,口干不著,外出已无需携带水杯,饮食正常,夜寐亦可,腿软,步履基本正常,精神良好,面色红润。舌质黯、苔薄黄,脉细。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化湿和胃。处方:太子参12 g,生黄芪12 g,大麦冬10 g,石斛12 g,生地黄12 g,天花粉15 g,枸杞子12 g,桑寄生15 g,淫羊藿10 g,川续断10 g,白残花5 g,佩泽兰(各)10 g,炒谷麦芽(各)10 g。28剂,常法煎服。

随访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根据身体状况,酌情间断服药以巩固。

按语:SS以阴虚为本,易生他证。阴液不足,脏腑失于濡养,则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脾运化水液失职,肾失所主,从而水湿停聚;阴虚阳无以制,虚火上炎,则湿从热化,渐成湿热。阴伤气耗,则见气阴两伤。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两虚。本案患者初诊见口中黏滞感、口苦、纳差、舌苔黄腻、脉滑,辨湿热中阻无误,伴疲倦乏力,故兼有气阴两伤,治当清化湿热、益气养阴为主。藿香、佩兰、厚朴化湿,小剂量黄连燥湿,防苦寒伤阴太过,加之泽兰、茯苓利湿,上下分消,则湿邪尽去;太子参益气养阴配合石斛、芦根养阴润燥生津,以治其本;橘皮、枳壳理气和胃;焦楂曲和胃消食;半夏、竹茹和胃降逆以解患者嗳气频作之苦。二诊时患者口黏症状消失,湿热有减,口干亦减,故加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以生津止渴;患者夜寐欠佳,加肉桂合黄连取交泰丸之意以交通心肾。三诊患者口苦症状消失,湿热大减,但舌苔仍有黄腻,当继予化湿和中。患者胃中嘈杂及嗳气已除,故去茯苓、枳壳、橘皮、竹茹、焦楂曲等理气和胃降逆之品;腰酸、膝冷、抬腿无力,此为肝肾下虚、阴损及阳之候,故加麦冬、生地黄、知母、天花粉滋阴润燥以治肝肾阴虚之本,加温而不燥之淫羊藿、川续断补肾阳、强腰膝;夜寐仍差,加酸枣仁养心安神以助眠。四诊时患者黄腻之苔转薄,湿热之邪已祛大半,腿冷、尿频、步态不稳均为肝肾亏虚之象,此时治疗重心当为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予太子参益气养阴,生黄芪补气健脾以增益气之功,麦冬、玄参、生地黄、知母、天花粉、石斛养阴生津润燥,枸杞子、山萸肉平补肝肾,淫羊藿补益肾阳,佩兰、泽兰化湿、利湿,酸枣仁养心安神。全方共奏益气养阴、补益肝肾、阴阳同补之效。五诊时患者长期间断服四诊方,口干不著,夜寐亦可,唯有腿软。舌苔薄黄而不腻,表明湿热已祛,继予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法调治,予四诊方去酸枣仁、知母、玄参,加桑寄生、川续断增强补肝肾、强腰膝之力,加白残花、炒谷麦芽消食化湿和胃以供其长久间断巩固服药,防湿热之邪反复。纵观全程,无论是祛湿还是温阳,周老均顾及阴伤之本,选用较为平和之品以防伤阴之弊,用药之考究,值得深思与学习。

猜你喜欢
酸枣仁麦冬舌质
酸枣仁:失眠嗜睡均可调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
归脾汤与酸枣仁汤合用治疗抑郁症2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