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良,任志颖,刘 茉,韩 雪,王 彤,王媛媛,甘秀伦,崔向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双柏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哀牢山脉以东,该地群山环绕、雨量充沛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更为双柏彝族人民发展各类防病治病及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彝文医药手抄本«齐苏书»记载了大量可入药的动植物。当地彝族人民在与疾病、虫兽等漫长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许多有益身体健康的食疗方法,并形成了独特的食疗文化,随着其他民族的融入,其食疗文化呈现了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本文探讨该地区食疗药膳特色,为进一步挖掘彝族人民食疗文化提供参考。
«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记载,康熙年间双柏县物产种类包括稻、蔬、果、花、药、鳞介、麦、畜、兽、豆、禽、稷共13类[1],其中动物类食材30种,植物类食材97种。动物类食材既涵盖牛、羊、鸡、鸭等驯养种类,又包括野猪、鹿、麂等野生种类,还有鱼、蛙、鳝等水生种类;植物类食材则种类更多,常见的有稻、麦、扁豆、白菜、薄荷、杏、梨等20余种。这些食材可药可食,是彝族人民食药同源的常用来源[2],如稻米具有补中健脾、益胃之功,羊肉有暖中补虚、补益肾气之效等。总而言之,双柏地区的丰富食材为当地彝族人民发展食疗文化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食疗养生以食物为主,配少量药物以达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作用,对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3]。食疗药膳的核心在于寓医于食,孙思邈认为医者治病当以食治为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曰:“若能用食平疴……可谓良工。”即用食物治病可以称为良医[4]。彝族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主食到副食、饮品及饮食习惯都与医药保健有密切的联系[5],下面对双柏地区的食疗特色进行分类介绍。
2.1 动物类 双柏地区药膳鸡非常有名。如香疙瘩鸡是将全鸡洗净,加适量糯米和油盐煮熟,然后拌入香疙瘩(山鸡椒树的根)粉末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功效;黄精药膳鸡是将鲜黄精与鸡肉同煮,汤汁可饮,可治疗脾肾虚弱、精血不足之证;棕头炖鸡是将棕苞(棕树的籽实)与鸡同炖,棕苞营养丰富,可健脾补虚、清凉解暑,辅助降血压[6]。
双柏密架山猪曾获第14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将其骨与肉剁碎拌入姜丝、草果粉等制作而成的彝家骨头参,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强健筋骨功效;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手挤压,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再加入南杏仁15~20g调味,煲煮而成的猪肺汤,可补肺润燥、止咳。
自古以来,羊肉被众多医家所青睐,如张仲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虚劳不足[4]。双柏地区是远近闻名的“黑山羊之乡”,如羊汤锅为全羊切块炖煮而成,不仅美味可口,还可治疗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烤羊肉亦是双柏地区传统烹饪方法,具体为羊肉切片后用花椒、草果等佐料腌制,用木炭火烧红麻布石头,再将腌制好的羊肉置于石头上烤熟,具有温中补虚、补肾益气功效。
双柏地区日照时间长,灌溉水源无污染,稻米品质优良,为稻田养鱼提供了绝佳条件。如双柏大庄谷花鱼以鲤鱼、鲫鱼为主,营养价值很高,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鲤鱼可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鲫鱼能健脾利湿、补虚通乳。当地烹饪方法是清水煮后调味饮汤,或加入甜棕棕苞炖食,以增加活血行气之效。
2.2 植物类 双柏地区称玉米为玉麦,将七、八成熟的玉麦磨浆,用刺桐树叶包裹蒸食,称为玉麦粑粑,有利尿消肿、抗菌消炎、缓解便秘的作用。蜂蜜饵块是由稻米蒸熟后舂打,然后搓揉成块用火烤制,最后用蜂蜜涂抹而成,食之可补中健脾、润肠通便。据说“云南十八怪”中的饵块源于双柏地区,当地村寨均食用此物。春天的双柏山珍遍地,野生甜菜、苦凉菜、苦刺花、金雀花等不胜枚举。甜菜是甜菜树嫩芽,烹饪以煮或汆为主,味道鲜嫩爽口,可开胃健脾,人们赞誉:“田鸡煮甜菜,美味天上来。”苦凉菜是一种藤本植物,食用时取其叶与西红柿同炒,或者裹蛋液炸食,具有祛风、除湿、止痛、清热和胃的功效[7]。苦刺花可泡水饮用,也可与肉或蛋同炒食用,有清热燥湿、消炎止痢、凉血解毒等功效[8]。金雀花药用价值较高,具有祛风活血、止咳化痰、滋阴健脾功效[9],主治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当地多以本品入汤,亦会与蛋同蒸以增加滋补功效。
2.4 饮品 彝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14],彝族人民善饮酒,也常用药材泡酒或兑酒治疗疾病。酒可行药势、通血脉、厚肠胃、散湿气,彝族人民常用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齐苏书»载有43首涉及酒的方子,如“关节疼痛用花椒根、金竹根、臭牡丹根、马缨花根、金竹叶、牛嗓管子兑酒煎服”“大便秘结用金刚树寄生、耗貂睾丸、生姜泡酒服”等[15]。双柏彝族人民家里有自制的小灶酒,酿酒原料多为稻米、玉麦,其中糯米酿制的甜白酒可与鸡蛋同煮而食以补益气血、催乳。
彝族是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双柏县白竹山自然保护区产的白竹山“云雾茶”品质优良,被列入州级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云雾茶有提神醒脑、抗炎、降血压等作用,是当地居民常用饮品。此外,当地的佛手菊花茶是取佛手、菊花各半,用水烹煮去渣取汁,饮时加入白糖,此茶有疏肝解郁、健脾开胃、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
双柏地区物产丰富,大量的药食两用资源为当地食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双柏地区的食疗文化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医药知识,应充分挖掘其“医养结合”的食疗文化内涵,使其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