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奇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器官逐渐老化,进而导致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年龄>40 岁人群为高发人群[1],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胸痛以及胸闷症状,随着疾病进展,会诱发多种合并症,心房颤动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以保护心功能、控制心室率和节律、预防栓塞为主。华法林是临床常见抗凝药物,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50 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将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用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50 例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其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62~87 岁,平均年龄(76.4±6.5)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24例,心力衰竭13例;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5.86±2.30)年;体质量指数(BMI)(23.24±4.55)kg/m2,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24±2.18)分,HAS-BLED 出血风险评分(3.57±1.02)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负荷试验、CT 证实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标准;②通过心电图检查确认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③存在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或者是稳定性心绞痛病史;④左室射血分数≥40%;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参加,并签署授权书。排除标准:①研究药物过敏患者;②合并出血性疾病或者是血液系统疾病;③6 个月内有脑卒中病史;④预计生存期<24 个月;⑤心脏瓣膜相关疾病;⑥华法林禁忌证患者;⑦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华法林(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23,规格:2.5 mg×60 s)药物开展抗凝治疗,1 次/d,初始给药剂量为1.25 mg/d。患者连续治疗3 d 后,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如果INR<1.4,则需要将每天给药量提高到1.75~2.25 mg。保持患者INR 指标控制在1.4~2.0,并需要每周监测1 次患者INR 指标。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在患者出院后,对其开展为期1 年的随访,了解患者安全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肺栓塞1 例、缺血性脑卒中1 例、腔隙性脑梗死1 例、外周血管栓塞1 例。对患者随访的过程中,仅有1 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生存状态良好;2 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1 例患者出现脑出血、1 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 例患者出现胃出血,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病率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该疾病在高龄人群中尤为常见[3]。而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常存在多种合并症,极大提高了治疗难度,导致患者远期生存率较低。心房颤动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会造成患者心房内附壁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出现栓塞问题。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4 倍。同时心房颤动发生率与年龄呈现密切相关性,年龄>65 岁的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约为7.2%。有研究资料显示,>80 岁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几率约为33%,要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患者,同时还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5]。
针对该病,在临床上的公认治疗方法就是缓解症状、保护心功能,主要就是进行心律控制及抗凝治疗。口服抗凝药物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办法,目前,抗凝药物较多,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6]。但价格较高,临床普及率并不理想。华法林效果与之相当,因此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属于一种双香豆素类抗凝剂[7],在人体内可以发挥抗维生素K 的作用,并能够对凝血因子的合成起到理想的抑制作用。同时,该药物还能对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患者血液系统之中,这种物质的抗原性与相关凝血因子有着很大的共同点,然而其却可以在发挥抗凝血作用的同时不存在凝血功能,还发挥控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8]。同时,华法林作用时间较长,即使停药后也可以长时间发挥药物作用,进而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对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出血问题。并且,华法林对高龄患者的应用经验较少,这就需要对该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研究人员通过开展临床试验后发现,通过华法林对高龄患者治疗,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是总体疗效较好[9]。在对患者用药时,可以根据HAS-BLED 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对患者评估,如果评分<3 分患者,则适合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而评分≥3 分患者,在对其用药过程中,需要重视出血风险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肺栓塞1 例、缺血性脑卒中1 例、腔隙性脑梗死1 例、外周血管栓塞1 例。而在对患者随访的过程中,2 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出血、1 例患者出现脑出血、1 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 例患者出现胃出血,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仅有1 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生存状态良好。之所以会取得这种效果,是因为华法林作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将能够对维生素K 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发挥良好的抑制作用,这样就能够减少维生素K2的生成,并对抗凝蛋白C 和S 的羧基化起到抑制作用。并且,该药物能够对凝血因子的活性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避免患者体内形成新的血栓。使血栓不能继续扩大和延展,并避免血栓出现栓塞以及脱落的问题,使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可以更好的将成形血栓清除。虽然华法林并不具备溶栓的效果,但是可以使血栓体积下降,并最终消失,还能够使机体清除血栓的机制有效运行,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清除血栓[10]。但由于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影响,会造成患者的出血风险升高,其中最为危险的就是脑出血,一旦患者出现脑出血,不仅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在患者治愈后也很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出血的预防,防止患者发生出血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量效与饮食、环境、遗传和其他联合用药存在密切关系,部分患者药物敏感度较高,即使给予小剂量华法林也存在出血情况,因此对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将INR 调整在较低区间,以减少出血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华法林抗凝疗法应用于老年稳定型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