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晔琳 钱晓玲 杨敏春
浙江医院中医科,浙江杭州 310013
我国70%~80%的育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病[1-2],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大程度上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并存在一定癌变风险[3]。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各种因素导致的内分泌激素失调[4-6]。近年来基于乳腺增生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文献屡见报道,但鲜见对现有研究文献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本研究拟通过对上述文献的meta 分析,探究乳腺增生病与非乳腺增生病人群间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差异,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
1.1.1 中文数据库 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 年10 月,检索关键词为“乳腺增生”+“体质”。
1.1.2 外文数据库 包括Embase、PubMed,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 年10 月,检索关键词:#1:Cyclomastopathy OR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2:constitution;#3:Chinese medicine OR TCM;#4:#1 AND #2 AND #3。
1.2.1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国籍不限,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类型与乳腺增生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②研究对象:经明确标准诊断为乳腺增生病[7]并规范进行中医体质辨识[8]。
1.2.2 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基线资料不全;②研究结果数据不完整;③研究对象合并乳房恶性肿瘤、乳腺炎等其他乳腺疾病;④研究对象经中医体质辨识存在明确的兼夹体质;⑤重复发表文献。
2 名经规范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等。若遇分歧则讨论或由第3 名研究者决定是否纳入。
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9],9 分为满分,>6 分为高质量。
以乳腺增生病为观察组,非乳腺增生病为对照组,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 软件进行数据荟萃分析。各研究的异质性采用I2分析,若I2<50%或P >0.05,认为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或P ≤0.05,认为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效应值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描述。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初筛文献174 篇,最终纳入11 篇中文文献[10-20],全部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3676 例,对照组2134 例。
2.2.1 平和质 11 篇文献[10-20]报道了平和质分布情况,因存在异质性(I2=79%,P <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和质比例低于对照组(OR=0.17,95%CI:0.12~0.23,P <0.000 01),提示平和质与乳腺增生病发病呈负相关。见图1。
2.2.2 阳虚质 10 篇文献[10-13,15-20]报道了阳虚质分布情况,因不存在异质性(I2=47%,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阳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OR=1.46,95%CI:1.18~1.81,P=0.0004),提示阳虚质与乳腺增生病发病呈正相关。见图2。
2.2.3 阴虚质 10 篇文献[10-13,15-20]报道了阴虚质分布情况,因不存在异质性(I2=5%,P >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阴虚质比例高于对照组(OR=1.58,95%CI:1.29~1.95,P <0.0001),提示阴虚质与乳腺增生病发病呈正相关。见图3。
图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和质分布的meta 分析
图2 观察组与对照组阳虚质分布的meta 分析
图3 观察组与对照组阴虚质分布的meta 分析
2.2.4 气郁质 11 篇文献[10-20]报道了气郁质分布情况,因存在异质性(I2=69%,P <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气郁质比例高于对照组(OR=4.76,95%CI:3.43~6.60,P <0.000 01),提示气郁质与乳腺增生病发病呈正相关。见图4。
2.2.5 血瘀质 10 篇文献[10-13,15-20]报道了血瘀质分布情况,因不存在异质性(I2=34%,P >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瘀质比例高于对照组(OR=1.61,95%CI:1.24~2.10,P=0.0004),提示血瘀质与乳腺增生病发病呈正相关。见图5。
2.2.6 其他体质 11 篇文献[10-20]报道了气虚质分布情况,10 篇文献[10-13,15-20]报道了痰湿质、湿热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meta 分析显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及特禀质与乳腺增生病无相关性(P >0.05)。
图4 观察组与对照组气郁质分布的meta 分析
图5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瘀质分布的meta 分析
对纳入的11 项研究[10-20]以气郁质分布进行漏斗图分析,显示对称性尚可,大部分散点均分布于漏斗内,提示发表偏倚对meta 分析结果影响较小。见图6。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最早见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21]。其后世医家[22-24]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亦多有发挥,分别采用肝胃同治、肝脾同治、疏肝行气、活血通经及调摄冲任等方法治疗,疗效颇佳。叶延程等[25]、李卓成等[26]、程雪桦等[27]及厉馨等[28]分别采用中药复方制剂乳康胶囊、乳癖消、乳核散及中药穴位离子导入等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图6 纳入研究发表偏倚的meta 分析漏斗图
本研究meta 结果显示,平和质为乳腺增生病的保护性因素,而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则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根据NOS 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11 项研究[10-20]评分在5~8 分,均属中高质量,均对病例及对照进行了充分定义,且大部分以社区人群为对照组[12-13,15-16,18-20],收集病例具有连续性及代表性[10,12-13,15,18-20],控制了年龄因素以确保组间可比性[11-14,16-20];仅4 项[13-14,16,20]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3 项[16,18,20]报道了无应答率,均未报道盲法的使用。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 分析,获得了基于5810 例大样本量的中医体质类型在乳腺增生病人群中的分布数据,从中医体质角度为其临床防治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纳入研究数较少,且多数未报道盲法的使用、无应答率等,方法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排除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研究结果尚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②中医体质本身因性别、年龄、地域等存在一定异质性,必要时还应根据上述因素进一步分亚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