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凤 洪胜麒 丁 媛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安徽宣城 242000
作为胃癌主要治疗方法,胃癌根治术能够整块切除病灶及可能受到浸润的部分胃壁,达到重建消化道的目的[1]。但有文献[2]指出,由于手术可导致应激反应,增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风险,不利于预后。此外,作为癌症常见症状,癌因性疲乏是患者出现的一种持续性、主观性的疲劳体验,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发展[3]。因此,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干预被认为是改善患者术后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常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由于该方式过于呆板、笼统,护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4]。量化评估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文献[5]指出,量化评估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间的差异,并对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研究表明,量化评估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量化评估结果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特点[6]。但目前,量化评估干预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较少,且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活动方案的量化评估报道不多见。本研究主要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量化活动干预的效果,旨在为未来该类疾病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 年6 月—2020 年5 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 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14 例;年龄43~80 岁,平均(60.84±5.13)岁;体重54.3~67.4 kg,平均(61.14±3.08)kg。实验组男38 例,女12 例;年龄44~82 岁,平均(62.64±5.46)岁;体重53.7~68.1 kg,平均(60.97±3.0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设计内容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经病理诊断确诊;②胃癌分期为第Ⅰ、Ⅱ、Ⅲ期的上部和中部以及下部胃癌侵及胃体;③能够正常行走;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性疾病;⑤合并消化道梗阻。
全部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其他经胃癌根治术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相关护理,如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及切口敷料,引流管引流液体的性状、颜色、量;听诊肠鸣音等。
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量化活动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1)量化评估:参照相关文献[7],依据患者病情、相关检查及患者的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订、实施相关干预:①疾病量化,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将无其他合并症、合并1 种合并症、合并2 种以上合并症分别定义为1、2、3 分;②年龄量化:将年龄43~56 岁、>56~70 岁、>70~82 岁分别定义为1、2、3 分;③病变量化:依据患者病理分期将Ⅰ、Ⅱ、Ⅲ期分别定义为1、2、3 分。依据上述量化评估表,分析患者术后活动风险,并针对上述风险对应实施干预。(2)护理人员配置:依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及工作经验分组,量化评估结果为3 分的患者配置1 名工作年限为1~3 年的护士;6 分的患者配置1 名护师或工作年限为4~6 年的护士;9 分的患者配置1 名主管护师及1 名工作年限为1~3 年的护士。(3)实施:①术前、术后使用Piper 疲乏修正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8]动态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并依据评估结果对应实施干预。a.轻度癌因性疲乏(RPFS 评分为1~3 分)。指导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次数,可通过聊天、回忆之前愉快的时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b.中度癌因性疲乏(RPFS 评分为4~6 分)。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心理诉求,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对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引导患者说出心理负担,鼓励患者做其喜欢事情,听柔和、宁静的音乐等;c.重度癌因性疲乏(RPFS 评分≥7 分):由心理咨询师介入治疗或者由精神科治疗,并遵医嘱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②术后活动干预措施。量化评估结果为1 分的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加强巡护次数,严密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避免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发生,并通过向患者讲解成功的手术案例,增加患者康复信心。量化评估结果为2 分的患者,在1 分患者的基础上,增加患者病情及术后症状观察次数,并在观察患者病情时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量化评估结果为3 分的患者,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每隔15~30 min 巡视一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制订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③依据患者量化评估结果,指导评分分别为1、2、3 分的患者术后每次活动距离分别为294、229 及119 m;分别在术后6 h给予患者佩戴智能手环至术后3 d,并于术后1~3 d协助患者下床活动,15~20 min/次;依据智能手环密切监测患者活动时的生命体征,当患者出现心慌、头晕等临床表现时或血氧饱和度<90%时应立即终止活动;分别于每天下午18:00 获取并记录患者的活动及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于次日查房时告知患者当天的活动计划。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②临床指标:分别记录两组临床指标,主要包括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③癌因性疲乏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RPFS 评估两组癌因性疲乏情况,评估项目为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4 个维度,各维度分值为0~1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疲乏程度越严重。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9]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处出现发红、肿胀、有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肺部感染(经X线检查);术后出血(出现血性引流液、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有休克表现、胸部X 线显示有胸腔积液,提示出血);腹胀(患者主诉);吻合口瘘(患者体温持续升高,且表现为全身衰弱,胸膜腔反应较重或有胸腔包裹性积液),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4.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若期望值<5,则采用连续校正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d,)
实验组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d,)
干预后,两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实验组术后出血及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3 两组癌因性疲乏情况比较(分,)
表3 两组癌因性疲乏情况比较(分,)
文献[10]指出,胃癌的发生、发展受患者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影响,而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去除病灶,并给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常忽视护理干预,术后预后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同时,报道显示,由于癌症患者均可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中断治疗[11-12]。因此,如何采取良好的护理干预来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
研究表明,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忽视患者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护理效果常达不到预期[13]。同时,由于患者缺乏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因繁忙的护理工作而忽视多种细节,进而导致护理效果不显著[14]。上述常规护理的劣势均会影响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故尽早对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极为必要且迫切。为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护理效果,本研究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量化活动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导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量化活动干预可显著缩短胃癌根治术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排气,利于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量化活动干预可在术后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年龄及病变情况制订量化评估表,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评估并知晓患者的护理风险,便于掌握护理重点[15]。同时,量化活动评估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患者实施个性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减少其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16-17]。此外,量化活动干预可通过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上下肢运动及下床活动,利于促进患者胃肠道蠕动,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胃肠道障碍风险,利于患者术后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出院[18-19]。
肿瘤细胞可分泌细胞生长因子抑制素,这些抑制素利于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影响正常机体细胞生长代谢,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进而诱发焦虑、抑郁等癌因性疲乏情况[20-21]。在癌因性疲乏情况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量化活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进而减轻癌因性疲乏情况。究其原因,量化活动干预通过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并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可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2-23]。此外,通过加强交流及心理干预,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诉求,掌握患者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做喜欢事情,听柔和、宁静的音乐,缓解患者的行为、情感、躯体等疲乏情况,提高精神健康[24-25]。在并发症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出血及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经量化活动干预效果显著,这一结果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尿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息息相关,可见量化活动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有较高价值。因此,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依据胃癌根治术患者疾病、病变、年龄等对患者针对性建立术后活动护理计划,并依据患者疾病、病变、年龄、癌因性疲乏等评估结果,指导患者术后积极进行活动,能够在稳定病情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风险,且利于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康复。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患者经量化活动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