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加健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康复治疗采用床旁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床旁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属于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发生与脑内动脉血管狭窄、阻塞有关[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出现偏瘫、意识不清和语言障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极大影响[2]。对脑卒中患者开展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于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得到较好改善。本研究分析了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采用床旁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1岁,平均(62.5±1.4)岁;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1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2岁,平均(62.6±1.3)岁;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脑卒中;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
1.2 康复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床旁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症特点,提供针灸、中频电刺激治疗,保持良肢位摆放,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运动训练过程要注意动作不宜过大,保证动作轻柔,避免患者出现疼痛,注意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治疗,具体方法:(1)肢体被动训练,当患者卧床无法自由活动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ROM)锻炼,同时将锻炼意义告知患者,让患者意识到适当锻炼不仅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而且有利于改善肌肉状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时,要保证动作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2)主动助力运动训练,当脑卒中患者可以抬起部分患肢时,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上肢伸展、手心朝上、五指伸开、抬起手腕、屈髋屈膝和屈膝勾脚等动作,进一步提高患者肢体控制能力,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训练姿势,及时纠正患者错误动作,让患者主动助力运动训练效果达到最佳。(3)躯干核心肌力训练,结合脑卒中患者具体情况和身体耐受度,协助患者完成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和桥式运动等动作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躯干核心肌力[2]。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适当的帮助与鼓励,使患者治疗自信心大幅度增强,避免各类意外事件发生。(4)步行训练,若脑卒中患者下肢负重恢复良好,医护人员可以适当引导患者依次完成单腿负重、重心转移和迈步练习等动作,使患者下肢功能尽快改善。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步行训练时,要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强度,避免因训练量过大而引起各类意外事件。做好突发情况的防范工作,让患者训练的安全性显著提高。(5)生活能力训练,医护人员应引导脑卒中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完成洗脸、刷牙、吃饭、更衣等日常动作,使患者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在患者进行生活能力训练时,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与表扬,让患者治疗自信心大幅度增强。对于语言能力的训练,医护人员既要采取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形式,引导患者练习吐字发音,还应利用微笑、抚摸和拥抱等非语言动作,激发患者讲话欲望,使语言能力训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上述运动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运动原则、顺序和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患者先以单关节运动为主,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如果完全适应,则可进行多个关节运动,从简单的起坐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进行平衡训练和站立训练,患者能够自主站立和行走后,再进行小范围行走训练。运动过程合理的摆放良肢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被动活动,并协助其完成床上翻身运动,起坐训练等,保护患者关节,逐渐加大运动量和频率,并控制好运动时间。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Fugl-Meyer(FMA)评分,FMA评分为85~90分为显效;FMA评分为51~84分为有效;低于51分为无效。(2)比较两组FMA评分[3],该量表可用于评估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患者上下肢有無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等,正常完成活动3分,部分完成为2分,不能完成为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优。(3)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于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呈年轻化趋势。一般情况下,脑卒中患者需要接受较长一段时间治疗,同时恢复过程也较为漫长,因此早期且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5]。有研究表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较大的分化潜能,还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一般情况下保持休眠状态,当机体受到刺激后,相关信号的传导会引起应激反应,此时神经干细胞被激活。然而脑卒中患者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储备与常人相比较低,且修复能力也不足,因此,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可促进神经干细胞激活,使其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康复目的。此外,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保持规律的运动疗法,可提高患者神经细胞自身修复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后遗症,对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使用康复疗法有利于细化康复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且肢体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明显。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病症特点及身体耐受度,通过躯干核心肌力训练、主动运动、步行训练、生活能力训练和语言训练等,使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让患者运动能力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翰元,金秋宇,张东男.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43,45.
[2]孙宜文,张淑欣,邓琪,等.腹式呼吸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8):33-36,45.
[3]秦亮.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FMA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4):2.
[4]李苗苗,代永静.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6):3.
[5]王晓芳.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