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少先队活动开展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03-28 06:51刘晓莉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刘晓莉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认知发展的启蒙期,少先队活动是检查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小学正在进行少先队活动改革,侧重于利用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少先队活动开展的常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以发挥少先队活动的时效性,促进少年儿童的多方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少先队活动;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少先队队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自主能力,不仅丰富了小学的校园文化,还能够激发少先队员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新课标背景下,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小学少先队活动开展的常见问题

(一)忽视少先隊活动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部分学校侧重于关注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忽视了少先队活动,活动的辅导员由任课教师兼职,缺乏必要的少先队活动组织经验,导致活动组织效果不佳。部分班级的少先队活动次数一般是每学期的10次左右,整体的开展状况一般,但是部分活动并没有遵守每周一课时的国家规定,少先队活动的时间被主科教师占用,导致少先队课时名不副实,造成活动的组织次数和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少先队活动的地位越来越低。在小学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校领导忽视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地位,缺乏对少先队活动的系统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先队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缺乏创新性的少先队活动设计

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少先队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开展实施的主体。在设计少先队活动时,活动主题一般由少先队的辅导员决定,活动策划和活动步骤由辅导员决定,小学生仅仅是少先队活动的参与者,无法设计或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类型,导致被动的参与少先队活动,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缺乏创新性的少先队活动设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活动参与中出现“形式化”“走过场”的不良现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优势,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无法构建系统的活动评价机制

活动评价是活动实施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是对活动结果的科学认识。在当前的小学少先队活动中,教师对活动实施和活动结果不够重视,无法构建系统的活动评价机制,导致缺乏对活动有效性的认知,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完善。活动评价机制是少先队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部分小学在活动开始前没有完整的活动评价方案,在活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价和指导,在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的讨论总结,使得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活动目标无法实现。

二、当前小学少先队活动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少先队活动的重视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学校对于少先队活动开展并不重视,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上。忽视少先队活动组织的教育形式,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少先队活动参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小学教育实践中,教育管理者要积极的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开展。首先,小学校领导,要重视少先队活动组织。小学学校领导对于小学教学大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为校领导要充分重视少先队活动组织开展。例如,校领导可以设置专门的少先队活动资金,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让教师能够致力于少先队活动组织开展。其次,小学班主任教师要起到带头作用。班主任教师是任课教师之外,还要积极发挥好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作用。班主任教师要积极的开展少先队活动,并为学生积极的参与少先队活动制定良好的激励措施,为更好的开展少先队活动带好头、开好端。最后,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意见要求。重视少先队活动组织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也是凸显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主体性表现,为更好的开展好少先队活动奠定好基础。

(二)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往往对任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培养和提升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少先队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导致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高效开展少先队活动存在偏差,导致少先队活动开展效果不佳。对于此,学校要重视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少先队辅导员要积极的主动学,在自我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例如,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进地区的少先队活动组织形式,主动对接交流,提升少先队活动开展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组织少先队辅导员集中学。利用寒暑假用讲座的方式,向少先队辅导员传授基本的职业素养和知识,强化少先队辅导员的责任心,让少先队辅导员充分认识到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当然,提升少先队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方式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需求,提升培训学习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为开展好少先队活动助力加油。

(三)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评价机制

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组织的主体,教师应针对活动效果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评价机制,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保证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多方面的活动内容进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活动效果,还应结合活动时间、活动形式,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在活动中的收获,以全方面的评价活动有效性。另一方面,除教师评价外,还应组织学生对少先队活动进行主观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评价活动主题和活动实施,从根本上杜绝少先队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因此,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教师应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少先队的活动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动评价机制,以保证少先队活动高质高量的顺利进行。

结语:

少先队活动改革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小学少先队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应结合问题找原因,挖掘本校特色,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当代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少先队活动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雏鹰的翅膀
论少先队活动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中的作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基于人才成长的少先队活动与传统文化联姻研究
例谈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