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优化方法的力学超材料设计研究

2021-03-27 16:35王学斌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5期
关键词:泊松比微结构构型

王学斌

(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关键,便是认识和改造世界,从微观视角来看,微结构固有拓扑形貌满足设计条件,这也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即在力学指标特定的前提下,如何完成相关设计工作。在此背景下,强调晶格分布的点阵结构组应运而生,该结构可对裂纹延伸方向进行改变,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1 拓扑优化方法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现阶段,拓扑优化已经成为设计领域常用方法,通过优化结构内部材料分布路径的方式,在减少材料用量的基础上,使设计人员拥有可供参考的全新构型。

一般来说,拓扑优化所采用思想与数学优化相似,均以数量确定的材料为基础,结合特定设计区域,对其进行拓扑分布,确保设计所得结构具备良好物理性能,如流通性、刚度、散热性等。事实证明,在设计空间的大小上,拓扑优化较形状优化、尺寸优化更加占优,这是因为设计人员现有经验给优化效果所带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随着设计空间得到拓展,设计所得拓扑构型描述,自然较之前更加新颖而优质。

下文着重介绍了实证有效的拓扑优化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1)变密度法。从描述设计空间内部材料分布情况的角度出发,以有限元框架为依托,将设计区域分为数个单元,再利用黑白像素对单元是否有材料分布进行描述,通过将材料分布问题向整数规划问题进行转化的方式,降低设计难度。设计人员需要明确的是,利用该法进行数值求解时,设计变量带来的影响往往十分直观,仅有小规模问题适用。要想扭转上述局面,关键是改变设计变量密度,确保材料分布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原型。实践结果表明,该法较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有棋盘格现象存在,由于连接不同单元材料的载体是节点,对材料进行如此分布时,相关人员并未将节点刚度考虑在内。局部密度过滤可使该现象得到有效消除,另外,具有相同功效的方法,还有灵敏度过滤、双向渐进优化等,设计人员可酌情对其进行选用。

(2)节点密度法。利用变密度法对单元材料进行优化的过程,通常不具备连续性,这也是优化结果拥有锯齿状边界的主要原因,将优化载体由单元向节点进行过渡是大势所趋。基于该法所设计变量,通常在单元节点进行分布,设计人员可借助材料分布插值,对材料分布和属性加以明确。早期,节点密度法所依托单元为四边形单元,这样做虽然使棋盘格效应得到了有效消除,但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即孤岛效应。关于该问题实证有效的解决策略有两个,分别是利用平均密度对其进行改善,还有非局部密度插值,二者均强调对设计变量点进行科学利用,在对材料分布情况与结构边界进行捕捉的前提下,通过精简有限元扩展步骤的方式,提高优化效果。

2 力学超材料设计

2.1 确定材料插值模型

近几年,力学超材料逐渐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对其进行横向单轴拉伸,通常会有纵向膨胀变形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在力学属性方面,该材料与常规材料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运动、生物医学等领域对其进行运用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剪切变形的抑制、使材料具有理想断裂韧性、对声能进行吸收等方面,该材料也有十分优异的表现。

现阶段,围绕超材料设计展开研究的侧重点,普遍集中在负泊松比设计上,当然,超材料结构及特征也有所涉及,如果以负泊松比对应微结构为参照物,手性微结构能够旋转变形的原因,主要是基带可以旋转,受外载荷作用影响,上文提到的旋转机制可使结构实现连锁变形,结构吸能性能往往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要明确一点,现有结构的设计基础均为韧带结构,研究领域尚未向拓扑优化设计延伸,这便是本次实验的开展背景。本文设计内容以孔洞、强材料和弱材料为主,设计人员选择利用插值模型,对材料选择进行描述,而杨氏模量为:

其中,E/EH/ES对应单元插值弹性模量/强材料模量/弱材料模量。对应设计变量实际密度的数值。在惩罚系数≥3的前提下,表明单元存在材料分布,表明单元所选择材料为强材料,则表明单元所选择材料为弱材料。由此可见,单元弹性模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

2.2 优化列示

设计人员考虑到手性拓扑构型对后续环节的重要性,遂决定将初始拓扑缺陷引入设计区域,虽然现有模型已经能够获得相对完善的拓扑构型,由于所得微结构所具备特征仅局限于异性材料,要想将拓扑结果向同性材料和正交材料进行延伸,有目的性地引入对称约条件很有必要。

2.3 实现数值

设计人员结合实践经验,将数值实现流程归纳如下:第一步,初始化设计变量;第二步,经由上文提及模型插值,确定材料的杨氏模量,这里提到的材料,其坐标点位于单胞空间;第三步,确定目标函数与灵敏度,在借助移动渐近线,确保设计变量可得到同时更新。通过不断重复上述迭代过程的方式,确保其无限接近收敛准则。

2.4 进行数值算例

首先,由设计人员对各项异性和超材料进行设计,并比较同性结果与正交结果;其次,对优化结果做周期阵列处理,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得出相应结论;最后,以三维组装设计为切入点,借助仿真分析法,确定同性结果的变形特征。

本文所讨论超材料的设计,通常要运用到泊松比。在确定弱材料泊松比、强材料泊松比和弹性模量的基础上,利用平面应力单元,对设计区域进行离散处理。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将材料泊松比设定为0.3,弱材料弹性模量为2GPa,而强材料弹性模量为10GPa。

要想确保优化结果有手性拓扑构型与之对应,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可选择对初始拓扑构型进行引入,通过诱导的方式,形成相应材料布局(如图1),其中,红色对应材料分布情况,白色则指代孔洞。

2.5 仿真验证

在验证手性微结构时,设计人员选择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多材料微结构模型加以确定,随后,利用实体单元,对周期结构进行离散处理。

要想对等效泊松比的固有属性进行确定,一方面,要将位移载荷施加于竖直方向;另一方面,要对竖向自由度、位移自由度加以约束。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考虑到结构较易出现整体偏移的特征,遂决定在水平方向对额外约束进行施加。待上述工作告一段落,便可借助现有软件完成仿真验证。

2.6 手性超结构

设计人员借助三维组装方法,对手性超结构、手性单胞进行了设计,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通过旋转手性拓扑构型的方式,获得圆筒结构;其次,在竖直方向上,对8层周期列阵进行加设,确保底面节点对应自由度可受到固定约束;最后,通过施加轴向载荷的方式,获得相应结构。研究表明,该结构兼有以下特性:其一,负泊松比;其二,受轴向载荷影响而旋转。

3 其他设计方法

图1 拓扑优化初始构型

以密度拓扑优化为基础,对梯度点阵进行并发设计,其优势主要是无须利用微结构对灰度单元进行解释,设计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借助孔隙率约束与材料覆盖约束,完成微结构及宏观拓扑形态的设计工作。研究表明,如果以均匀点阵结构为参照物,多层点阵结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刚度更加接近理想水平;其二,该结构能够使自支撑设想成为现实;其三,无论是均匀点阵结构,还是实心结构,在极限承载力方面,均与梯度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要明确一点,本文所讨论内容均以线弹性假设为前提,设计对象多为二维结构,无法完全匹配三维构型。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设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将逐渐转向对非线性、三维结构和多物理场进行设计上,以增材制造方案为依据,通过对缺陷加以引入的方式,获得结构力学性能相关数据。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能够看出,微结构固有等效力学属性较易被诸多因素所影响,例如,材料组分占据百分比、泊松比、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与此同时,上文所提及力学属性,除特殊情况外,均可经由同性约束或施加正交的方式,达到调节的目的。另外,设计人员还通过组装的方式,获得了拉扭转耦合突出的超结构,这表明该方法可向设计新型微结构的领域进行延伸,确保设计所得材料具备指定性能。

猜你喜欢
泊松比微结构构型
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纱线研发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
考虑粘弹性泊松比的固体推进剂蠕变型本构模型①
固体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应变率-温度等效关系
圆柱表面微结构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研究
航天器受迫绕飞构型设计与控制
金属微结构电铸装置设计
用于视角偏转的光学膜表面微结构设计
粘结型La0.8Sr0.2MnO3/石墨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电输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