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凯,李景龙
(1.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800;2.天津市广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天津 301806)
某规模化湖羊养殖场9 个月内连续出现了羔羊饲喂发霉青贮导致的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母羊摄入蛋白源不足引起的蛋白质缺乏症两种疾病,这两种疾病经确诊后均已成功防治,回访结果羊群生产状态正常。现将病例诊疗过程及体会总结如下。
1.1.1 诊断过程
发病概况:该养殖场存栏湖羊2 000 只,近7天来发现35日龄左右的羔羊下颌至前腔正中线皮下肿胀,指压肿胀部位如面团样、留痕可褪,病羊逐渐消瘦、死亡,该症状在羔羊群体中陆续发生,对发病羔羊曾使用驱吸虫药口服、磺胺六甲氧嘧啶注射进行治疗,但无明显疗效,最终病羔羊因腹泻死亡,从发病初至来诊时(2020年7月20日),已有8 只羔羊发病后治疗无效死亡。该场对羊群常规免疫小反刍兽疫、口蹄疫、布病等病种疫苗。问诊得知该场羊群的饮用水源清洁,水箱定期清理,但近期饲喂羊群的青贮饲料发酵质量较差,时有发霉结块现象,这些发生霉变的青贮饲料将被随意饲喂给不同的羊群,该场的羔羊约28日龄起开始渐饲青贮饲料。
对2 只病死羔羊进行现场剖检发现:消瘦×2;眼球凹陷×2;沿气管走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有透明的胶冻样物质存在,这种物质自甲状腺起直到支气管起始处×2;心肌质硬、肌纤维呈弥漫性苍白色×2;肝脏弥漫性黄白色坏死×2;肠壁菲薄,肠道内容物稀薄×2;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水肿、出血×2;结肠系膜有大量透明的胶冻样物质存在,平均厚度约为4 cm×2。
综合发病概况、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该群羔羊发生了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并继发肠道条件性致病菌感染。
1.1.2 防治方案
(1)停止使用霉变饲料。立即停止对所有羊群饲喂霉变青贮饲料。(2)控制肠道条件性致病菌继发感染。饮水中按治疗量加入安普霉素,连续使用3 天。(3)添加赖氨酸营养心肌。在羔羊精饲料中按0.2%加入赖氨酸,连续使用15 d 以上。
1.1.3 防治结果
实施上述防治方案9 d 后回访,主诉在防治5 d 后即感觉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当前所有羊群生产状态无异常,不再有羔羊发病,已经发病的35 只病羔羊全部病愈;实施上述方案15 d 后回访,主诉所有羔羊生产状态正常,羔羊群体长势很好。
1.2.1 诊断过程
发病概况:2021年1月19日,该场部分母羊产后出现对称性脱毛、吃毛球、后死亡的现象,有的母羊产后胎衣不下,有的母羊产死胎,有的产后母羊消瘦、前肢跗关节严重挫伤已经将露出骨膜、强行动物时靠墙而行,但精神状态不见其它异常。此后约1 个月内,常有孕后期、哺乳期母羊死亡的情况发生,到2月20日共计死亡母羊160 只,所生产的羔羊因缺乏初乳几乎全部死亡。问询得知该场母羊精料的饲喂量在100 ~200g/d/只,该羊群常规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布病疫苗、FMD(O—A)疫苗。
对2 只病死母羊进行现场剖检发现:消瘦×2;皮下、腹腔内无任何脂肪积存×2;皮下有轻微的出血斑×2;心冠脂肪淡绿色透明×2;心肌纤维略呈白色×2;肠壁菲薄,肠系膜存在透明的胶冻样水肿液×2;
实验室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结果:取病死母羊脾脏、淋巴结等组织送实验室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结果阴性。
综合发病概况、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诊断该养殖场种羊患有严重的蛋白质缺乏症。
1.2.2 防治方案
(1)日粮中紧急添加蛋氨酸、赖氨酸,上述氨基酸均按精料使用量的0.3%~0.5%添加,连续使用15 d。(2)在维持精料日摄入量前提下,全部羊群按500 kg/d 的消耗量、母羊平均按0.5 ~1 kg/d 的摄入量给予新鲜的豆渣,长期使用。
1.2.3 防治结果
4月27日回访,主诉使用上述方案防治7 d,羊群趋于健康状态,20 d 后感觉疗效相当好,当前90%以上的羊群膘情达标,生产状态正常,且羊群生产状态远远好于单纯使用精料时状态,自从调节饲料配方后不再有1 只死亡,近1 个月来30 头种羊平均产羔3.5 只/胎,母羊奶水充足,断奶前成活率达100%。
结合治疗结果,证明针对羊群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的防治方向是正确的。在诊疗过程中有如下体会:
(1)关于该场成羊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原因分析。该场成羊也摄入同样被污染的青贮而未表现临床症状,推测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1)成羊消化道组织器官已经发育完全,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屏障作用。2)成羊组织脏器承受霉菌毒素毒性的能力相对较强。3)成羊以肝脏为主的解毒功能相对较强。4)成羊瘤胃内微生物对部分霉菌毒素能起到分解作用。5)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物对青贮饲料中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当青贮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含量在某个限定范围内,消化道和解毒器官发育不成熟、瘤胃内微生物群落尚未完全建立的羔羊对霉菌及其毒素较敏感,表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成羊群体只是尚处于亚临床状态而已。
(2)关于羔羊感染霉菌、摄入毒素的来源推测。推测羔羊群感染的霉菌主要来源于青贮中污染的霉菌,而羔羊所吸收的霉菌毒素应有两个来源:不表现临床症状的母羊乳汁中含有的霉菌毒素、摄入的青贮饲料中含有的霉菌毒素。
(3)关于肠系膜出现水肿液的病理机制推测。认为水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点原因:1)羔羊因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导致消化道吸收障碍、心肌出现营养不良、心脏功能降低致使血液回流障碍,则皮下疏松组织、肠道系膜的细胞间液潴留,因此在防治中添加赖氨酸营养心肌是必要的。2)霉菌及其毒素导致羔羊肠道屏障受损,肠道内的条件性致病菌(霉菌、细菌或其它菌类)及其毒素将协同原病因共同导致肠道血管上皮损伤,肠系膜出现了类于猪水肿病发生时的水肿病理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控制肠道条件性致病菌是必要的。
在未使用其它防治方法的情况下,仅仅增加蛋白性饲料就成功防治了种羊脱毛、消瘦、围产期死亡的羊病,说明诊断和治疗方向是正确的。春节前后,正是北方地区动物体感到气候最寒冷的时节,此时保温措施不到位、羊群营养摄入不足,必然导致健康状态不佳,尤其孕后期、哺乳期母羊,每天消耗着大量能量、蛋白质,不及时补充营养,必然导致慢性消耗,最终死亡,这是在今后养殖中应该重视的。
上述两类疾病,究其发生根源,均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
在湖羊羔羊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案例中,如果饲养人员在选择饲料时剔除了发生霉变的青贮,则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的发生风险就会降低,当然,在饲养管理中,还要随时关注、防治其它原因导致的羊群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徐国栋等[1]曾报道了因饲喂发霉的葡萄皮、玉米秸杆、枣树叶等导致的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而在现实养殖环节,导致霉菌感染及毒素发生的原因很多。徐国栋等[2]曾系统总结了猪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发生的四大类原因,在羊养殖环节是否也有类似情况,至今尚未见有关于羊群霉菌感染及毒素中毒病因的系统总结以指导养殖实践,这是在今后应多加关注的。
在种羊蛋白质缺乏症案例中,饲养人员机械地照搬固定营养配方进行饲养,不能灵活地根据天气变化、羊群膘情是否达标及时调整配方或饲料原料,结果造成种羊尤其围产期母羊的成批死亡,添加蛋白源饲料后,羊群营养状态明显改变,说明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灵活运用畜牧兽医学原理,掌握正确的饲养管理理念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