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山东 青岛 266200)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学图书馆中得以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管理人员服务的灵活性,为师生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第一,中学图书馆不是摆设,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专业的服务,这就意味着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要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的图书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中学图书馆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方便管理人员统一管理,避免在整理和借阅的过程中出现遗漏或者偏差的现象。同时还能为师生借阅提供便利,大大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中学图书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第二,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人为操作,信息化管理方式简化图书管理流程,解放管理人员的双手,从而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信息化管理可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各项资源合理配置,节约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中学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流通率,从而促进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5G时代到来,给中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开设信息化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 的需求,也是保证中学图书馆文化资源传播和发扬的有效途径,成为中学图书馆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2.1 坚持以人为本。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主体是全校师生,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中学图书馆要想创新管理模式也要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听取学校师生的想法和意见来提供各种类型的图书,可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还能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师生的体验感受,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基于此,更需要管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促进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大数据环境下,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涉及范围较广。比如,一些图书资料、文学名著、电子资料以及影视资料等,根据师生的需求不断增加馆藏数量,很大程度上增加师生借阅的难度。而管理人员通过信息化管理,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词条,可以满足师生的需求,还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趋势。
2.2 保障服务优先。中学图书馆服务性较强,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能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借阅体验。中学图书馆是以服务学校师生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机制,因此,保证服务质量以及加强图书管理也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阅读环境的关键因素。图书管理员应秉持服务第一的原则,通过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模式,可以给广大师生带来更好的借阅体验。比如,图书馆可以提供线上借阅的方式,线上服务可以方便一些无法到馆的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师生在线上自主登记借阅,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网络平台,可以模拟借读程序,实现中学图书馆全面信息化服务和管理[1]。
中学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为师生提供有效服务,还要保证图书馆顺利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图书馆各项资源都能合理配置。尤其是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但是都无法替代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将自身服务、管理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才能增强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可操作性。目前,很多中学图书馆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素养不足,学校也不愿花费时间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无法满足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人员依然保留着固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满足信息化服务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信息化变革。
第一,就目前中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现状来看,大部分中学图书馆都已经陆续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水平低。中学图书馆图书查询方式单一,学生和教师在图书馆搜索图书时不能快速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源。
第二,当前中学图书馆已经创建专属的信息化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极大便利,但是由于硬件设施缺乏或者设备过于陈旧,而阻碍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步伐。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图书馆的电子阅览,但是由于设备和通信技术的限制,网页打开较慢,如果不能解决设备老旧等问题,很可能会降低师生借阅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要想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就需要管理人员建立数据中心,并且根据师生的需求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不然就会导致图书馆资源浪费。但是,中学图书馆创建的软件平台不符合大数据环境的需求,很难实现图书馆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
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较多,学生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还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中学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场所,也是公共文化资源传播和发扬的枢纽,其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发挥图书馆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给学生提供方便,但是在信息化管理中由于网络系统开放,分布区域较广,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问题。比如,图书馆信息化平台被病毒或者不法分子入侵、遭遇垃圾邮件等不良现象,会阻碍中学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想提高中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师生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也是保证图书馆管理模式信息化发展的基础。首先,学校在图书馆管理人员招聘上,只针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开放招聘渠道,可以规范化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标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网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专业素养等,将信息技术纳入招聘的行列中,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信息技术才能上岗,帮助学校提前筛选不合适的人员。其次,学校要投入资金和精力在管理人员的培训上。第一,培训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做一个爱岗敬业、负责任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第二,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培训,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需要管理人员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自身的技能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不断积累信息化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管理效率。
中学图书馆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更是要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线上引导和使用。基于此,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师生的需求以及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在线管理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线上服务平台,只要根据专有的账号登录,利用移动端工具,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浏览,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搜索相关功能和应用。构建在线图书馆服务平台,降低师生到馆数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增强师生的借阅体验。另外,在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人员做好引导,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线上服务平台,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职能,还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高效运行。
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需求量不断增加,图书馆的资源也逐渐丰富,只有满足师生不同的借阅需求,才能顺利开展信息化管理。图书馆管理的图书资源引进环节很重要,往往都是根据管理员的想法和认知,盲目引进图书资源,虽然可以保证图书馆的数量,但是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基于此,管理员要改善图书引进的方式,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根据教师和学生浏览的记录来引进大众所需的图书资源,有助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另外,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创建专门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线上收集师生对服务和图书资源的需求,比如,创建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让师生扫码进入,根据选项提示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图书馆工作人员收集统计结果,根据师生的想法和建议引进图书,以此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界领域可以构建信息化系统,数字化管理模式产生已成必然之势。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较大的成果,为中学图书馆管理方式革新提供信息平台和数字化环境,从而促进中学图书馆智能化发展。图书馆是为全体师生提供服务的公共机构,教师和学生在借阅和浏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图书资源的流通率,还有利于文化资源传播和发扬,为中学教育奠定基础。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线上线下服务为一体,方便了师生,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基于此,要从师生的需求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引进图书,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职能,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促进中学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