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钦
(晋江市图书馆,福建 晋江 362200)
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构建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书房的兴建,以其建设成本低易于推广、服务功能齐全、24小时自助服务等优势,有益地弥补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限制,延伸图书馆服务。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方向,在实际运营中也面临着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自2016年起,晋江市开启城市书房的建设,并将其纳入晋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内,实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截至目前,晋江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城市书房共计11家。2016-2020年期间,城市书房接待读者56万余人,办证5700余张,借阅图书48万多册。
在11家城市书房中,主要由政府机构部门参与建设的是晋江一中24小时城市书房、晋江市图书馆圆形书吧24小时城市书房、安海镇安平桥景区24小时城市书房、青阳街道24小时城市书房、永和镇24小时城市书房和内坑镇24小时城市书房。其余5家城市书房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分别是:时代广场24小时城市书房、英林镇24小时城市书房、金井镇七匹狼24小时城市书房、五店市传统街区24小时城市书房、三创园24小时城市书房。
晋江市城市书房的运行管理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业务管理:如书房图书调配、RFID技术平台维护管理、人员培训、阅读推广以及服务标准制定等业务工作方面,由晋江市图书馆设立服务中心负责运行和制定,按照外观统一标识设计、文献资源统一采购调配、使用统一图书馆业务系统平台、统一服务电话和服务要求、统一监控,实现城市书房高效规范的管理。第二部分是日常管理:由城市书房所在地管辖的镇(街道)、单位承担,负责城市书房的秩序维护、物业安保、快速处理读者投诉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等日常工作。第三部分是物流管理:如图书流转、书架整理、日常设施设备养护等方面,由市政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购买社会服务,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负责,并由市图书馆对其服务情况进行考核。
晋江市城市书房统一服务标准,在业务运营、管理与服务过程中,通过文献、技术、人员等资源的全面共享及统一管理,提供无差异服务的模式。
3.1 免费服务
城市书房的建设大多是依托现有的空间进行改造,服务对象的主体为周边的居民、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通过提供免费服务,让市民能够平等、自由、共享图书馆的资源,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权益,尤其是在文化设施资源相对薄弱的镇(街道)、村(社区),能够为当地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11家城市书房,分布在乡镇地区的就有5家,占比45%,今后城市书房的新建将更多地投放到这些区域。
3.2 自助服务
依托智能化技术设备、信息化技术等,城市书房自助化服务成为其服务模式中的主要特征。读者可通过读者证、身份证或刷脸进入书房内,通过自助办证机办理读者证、通过检索机检索本书房或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内的馆藏资源,通过自助借还设备借还图书等,读者自助完成相关图书馆业务服务,不仅提升了参与度,同时还降低了城市书房运行中的人力成本。
3.324 小时服务
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体点,城市书房通过延长开放时长,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当前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晋江市11家城市书房,根据周边服务主要群体的作息情况,调整开放时长,同时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享有服务的权益,除三创园和时代广场这2家城市书房外,其余9家城市书房均实行24小时开放。
在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晋江市积极打造有特色的书房,书房外观设计加入闽南特色元素。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晋江市政府和社会力量公共参与,在文旅融合示范点五店市内建设城市书房,在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明教)遗址草庵山脚下建设城市书房,在安海镇安平桥景区内建设城市书房,在七匹狼中国男装博物馆内建设城市书房。部分书房有的还设有咖啡吧提供简单的餐饮服务,有的设有银行业务服务区、有的设有少儿阅读专区,这些特色主题书房吸引景区游客和周边居民前往,为其提供文化休闲好去处,成为向全世界展示晋江文化的新地标。
晋江市共有19个镇(街道)、395个行政村社区,2019年常住人口统计数量近212万人。目前建设并投入使用的11家城市书房,分布在8个镇(街道),且主要集中在市区,城市书房的建设数量和覆盖率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阅读的需求,市民对在家门口兴建城市书房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图书馆经常接收到读者在政府便民服务热线中提出在当地增建城市书房建设的要求。
城市书房在前期场地装修设计、书架、阅览座椅、家具、视频监控设备、自助借还设备、安全通道等等设施设备的采购以及文献资源采选;城市书房建成后24小时运行,图书配送、设备维保、文献调配等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支出。在晋江市图书馆制定的《2018年晋江市城市书房建设方案》中提出经费保障措施,每年城市书房需要226.6万元的运营经费,并随着城市书房数量的增加递增。
城市书房建设目前在我国作为新兴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出现,不到6年的时间,相关论文不到600篇,经验借鉴和总结还不足。我市根据本地城市特色和读者群实际阅读需求情况,自主开展城市书房建设,城市书房职责范围、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和应对承担的责任、服务投入和内容、安全管理、监督、考核等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缺乏。
温州市、济南市、威海市等地区城市书房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浙江省出台省级地方标准《城市书房服务规范》、济南市文旅局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泉城书房建设的实施方案》、威海市出台《威海市城市书房管理细则》。晋江市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出台相关的补助政策、制定书房建设标准和书房服务管理规范,在确保财政支持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公众和相关团体参与共建,甚至可以尝试和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有机整合,盘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空间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减少政府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城市书房的覆盖率。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参与主体各方的职责,确保城市书房的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促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标准和要求,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笔者建议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至城市书房,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全天候的阅读服务。晋江市城市书房推出读者证、身份证、刷脸三合一的入馆模式,读者可以通过读者证、刷脸、二维码读者证的方式在书房内的自助借还设备上借还图书,吸引读者前往。晋江市城市书房利用大数据平台技术优化城市书房文献资源配置,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各个城市书房读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借阅需求调整书房内不同学科图书的配置比重,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同时,在书房新书采购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本书的调整,满足广大群众的借阅需求,并不定期将各城市书房的图书进行流转、更换,提高文献的借阅率。目前晋江市图书馆设置有图书配送中心,负责“一公里半径”城市图书馆群范围内总分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城市书房之间图书的调配,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图书借阅服务,通过线上“预借”图书,物流配送人员将图书直接配送到读者指定的取书点,所借图书可以在“一公里半径”城市图书馆群范围内各服务网点归还,有效推动图书馆各类服务项目的效益增值。
目前晋江城市书房实行24小时无人自助管理,书房的日常维护和安全问题大部分靠读者的自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笔者建议可以在城市书房内设立实习基地或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大学生们开展图书借阅指导、阅读推广活动策划、参考咨询服务等社会实践;和中小学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场所合作,让孩子们参与到书房日常图书上架、文明阅读引导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的职能。同时还可以招募热爱阅读并愿意为公共文化事业奉献爱心的人士建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书房日常业务维护,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文化交流、休闲的公共阅读空间,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城市书房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图书馆,它不应仅仅提供借还图书的服务,还应拓展其服务功能,如开展“文化空间共享计划”。有效利用读者量较少的时段,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举办公益培训、讲座、兴趣班,免费为社区或公益社团提供会议场所,也可以开展流动展览、书画比赛等,让更多的机构和团体参与,扩大城市书房的宣传。如开展便民服务。城市书房可利用其便利的条件,可设置便民服务箱、放置展架陈列新书推介手册、文化旅游手册、书房宣传手册等,为周边市民和来晋旅游的游客提供便民服务。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参考《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和管理办法》,结合晋江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或办法,规范城市书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和奖励办法,有力保障和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建议加强对城市书房运行情况的监督,如在城市书房内设置意见箱、公开电话或网上投诉途径、不定期发放读者满意度调查表等,提升服务效能。建议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城市书房的考核,必须接受市图书馆业务管理,按照城市书房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日常业务和服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城市书房,建议予以通报批评,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且未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的城市书房,建议暂停对外开放甚至予以关闭。
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说的“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城市书房的建设就是传统图书馆对外的有机生长延伸。通过整合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市书房运营成效,促进城市书房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为市民提供普遍、均等、优质的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