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愿
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其中不乏罕见的疑难病例,它涉及皮肤、内、外、妇儿及精神、神经科等100多种病,临床类型有男性型秃发(Male pattrn hair loss, MPHL)、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rn hair loss,FPHL)、斑秃、瘢痕性秃发、内分泌生理性或异常性改变脱发、毛发结构异常脱发、拔发(毛)癖、休止期脱发、生长期脱发、先天性脱发、感染性脱发等,其病因及诱因有遗传、雄激素、自身免疫、内分泌、精神、感染、药物、理化因素及皮肤病等[1]。
脱发不是一个陌生的疾病。古往今来有多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黎民百姓深受其害。脱发摧毁了男人的雄风,拉低了女人的颜值。有些人不惜花费重金四处求医问药,但依然收效甚微。
治疗效果差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归纳起来,主要是目前西医尚不能解释所有类型的脱发机制、部分药物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切,而中医也囿于医者的理论水平、药物质量、患者依从性等因素导致治疗效果良莠不齐。如果中医人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精准施治,定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的个体化治疗异曲同工。由于病证的不同,中医的治疗方法千差万别。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理论。毛发的生长精血源于脾肾,借助肝气的调达,肺的宣发输布至体表以养之,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皆可导致皮毛生长障碍[2]。如果不能准确找到脱发的原因,治疗效果可能差强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笔者搜集在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好的典型案例,分别从五脏的角度阐释治疗脱发的方法,即使不能成为治疗脱发的“万能公式”,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能够给各位同仁带来新的启示。
刘某,男,20岁,某大学学生。自诉半年来头发进行性减少。全头普遍性稀疏,全身乏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自诉平时有手淫的习惯,近期遗精次数增多、夜寐差、纳食尚可,二便尚调。舌质淡苔白,脉弱。拟方在金锁固精丸基础上加用白附片12 g,盐杜仲15 g,怀牛膝10 g,锁阳12 g,淫羊藿10 g。服用7剂后,稍见好转。又以前方开具7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怕冷畏寒症状明显较前减轻。第三次来诊,在前方基础上去杜仲、淫羊藿,加用制何首乌12 g,浮萍10 g,服用30余剂后,频繁遗精明显好转,脱发基本得到控制。服用60余剂后,头发浓密程度恢复正常。
按:补肾是治疗脱发的最常用方法。不少人认为脱发就是肾虚引起的,很多生发的保健品也都宣传有补肾的功效[3]。肾藏精,其华在发。头发的生长靠肾精的充养,肾精充盛则发根坚固,肾精虚衰则头发干枯、脱落。老年人脱发多,就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精逐渐虚衰引起的。肾主闭藏,当肾气不足的时候,肾主闭藏的功能下降,男子出现频繁遗精、早泄的现象,也会导致脱发。现代年轻人生活不规律、熬夜、酗酒、久坐、过度的体力活动、观看色情读物和影像、频繁手淫、性生活过度等都是伤肾的行为,应该努力加以避免。生活中常见的遗传性脱发,也可以归属到此种类型中,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其华在发,先天禀赋不足,很容易在头发上表现出来,治疗上多从补肾论治。如果已经出现肾虚脱发的情况,可以选择补肾的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或金锁固精丸。适当加用枸杞子、西洋参、人参、菟丝子、淫羊藿、黄精、肉苁蓉、鹿茸等填精益髓的中药。
刘某,女,44岁,郑州人。半年前因其父亲去世,心情过于悲伤。近3个月来不定时出现流泪哭泣、长吁短叹、恰逢工作压力大、事业无起色,遂抱怨命运不公。常常出现心烦易怒、失眠多梦。饮食少、食欲差、小便尚可、大便干、舌质淡苔白,脉细。第一次辨证属于肝气郁结型脱发,治疗在逍遥散基础上加以郁金15 g,绿萼梅10 g,青皮8 g,制何首乌10 g,等。服用1个月余,患者心情明显好转,不再频繁哭泣流泪。心烦易怒、善太息症状基本消失,脱发较前减少。针对患者失眠多梦、饮食差、大便干、舌质淡、脉细等血虚证,2个月后将以疏肝解郁为主,调整为以益气补血为主。拟方在七宝美髯丹基础上加用龙眼15 g,大枣7枚,桑椹10 g,阿胶(烊化)8 g。以此方服用2个月余患者脱发停止,陆续长出新发。
按:肝藏血,头发的生长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发为血之余,血余是一味中药,也就是人的头发。因此,血液充盛之余才会形成头发。如果肝血亏虚,则会出现血不养发,导致头发干枯、发黄、脱落的现象。癌症病人服用化疗药物后出现严重的脱发,就是因为肝脏受损的缘故。之所以把肝、肾与脱发的关系放在前面论述,就是因为肝和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古代有“肝肾同源”“肝肾同具相火”之说。肝藏血,肾藏精。肝血可以转化为肾精,肾精同样也可以化生肝血,由此衍生出“精血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肾精虚衰可导致肝血亏虚,肝血亏虚可殃及肾精。另外,肝主情志,调畅气机。人体受到负性情绪的影响,首先伤到肝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由于许多脱发是因情志不畅诱发,因此,提示心情舒畅也是防治脱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4]。中医治疗以滋阴养血、疏肝理气为主。拟方:肝血偏虚为主用七宝美髯丹;肝气郁结为主选逍遥散。可适当加用鹿角、熟地黄、蛤蚧、冬虫夏草、灵芝、胡桃肉、紫河车等药物。
孙某,男,32岁,洛阳人,公司职员。一年前因节食减肥,出现身体消瘦、疲乏倦怠、食欲差、食量少、稍进饮食便出现腹胀便溏、完谷不化、头发逐渐稀疏、睡眠尚可,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脉弱。诊断为:脱发(脾虚气滞)。拟方:补中益气丸基础上加用炒山楂15 g,枳实15 g,制何首乌15 g。患者服用1周后腹胀、便溏症状明显改善。服用2周后,腹胀、便溏症状消失,饮食较前明显好转,在前方基础上加用桑枝10 g,龙眼肉12 g。服用1个月余,患者体质量较前增加,新生头发逐渐增多。隋代《诸病源候论》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气血衰弱,经络衰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5]。
按:脾与头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脾为后天之本。脾将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为人体在后天的生存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证。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则头发的营养得不到保障,遂出现头发干枯、脱落的现象。现在不少爱美的年轻人,过度节食以达到减肥的效果。殊不知,人体每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都有一个最低标准,当这些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得到补充,便会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它会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当人体血虚的时候,只能保证最重要的脏器和组织的需要。头发最不重要,所以只能“高风亮节”。好多减肥的朋友都出现了脱发现象,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减肥也要科学减肥,否则得不偿失。除了主动节食之外,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饮食不洁等都会损伤脾胃功能,引起脾气虚弱。中医治疗以益气健脾、补中养血为主。拟方: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适当加用核桃仁、何首乌、黑芝麻、龙眼肉、当归、阿胶、桑椹等滋阴养血之品。
杨某,男,38岁,开封人,中学教师。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全身毫毛、头顶部头发进行性脱落,洗澡时发现,近2个月来脱发较前明显,影响到个人形象,遂来就诊。患者自诉平时少言懒动、稍微活动则气喘汗出、容易感冒、皮肤偏干燥、饮食欠佳,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诊断:脱发(肺气亏虚)。拟方:补肺汤基础上加用马兜铃15 g,酸枣仁10 g,桂枝10 g,白果15 g,百合12 g。服用半个月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体力较前增加,动则出汗症状好转。去酸枣仁,继续以前方治疗1个月,身上毫毛脱落较前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身上汗毛、头顶的头发逐渐长出。患者不胜感激。
按: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头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肺的“宣发”作用。宣发作用将脾运化来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各处,外达于皮毛。《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因此,只有通过肺的宣发作用,才能为毛发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来源。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辛味入肺,现代人由于过食辛辣食物,导致的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病,也是肺与皮毛关系的典型表现。同样,健康的头皮才能长出健康的头发。健康的头皮当然需要肺作为坚强的后盾。针对肺气不足引起的脱发,中医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拟方:补肺汤。适当加用桂枝、生姜、杏仁、黄酒、薤白等辛温宣散之品。
张某,男,26岁。焦作人。自诉因考研学习压力大,近3个月以来头发进行性减少,以头顶部明显。一周来思维迟缓、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遂来就诊。饮食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舌淡苔白,脉弱。诊断为脱发(气血亏虚)。拟方:黄芪50 g,川芎10 g,当归12 g,生酸枣仁9 g,赤芍12 g,地龙10 g,桃仁15 g,红花8 g,侧柏叶15 g,益智仁15 g。服用7剂后,患者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较前明显改善。服用20余剂后,失眠多梦症状基本消失。去酸枣仁、益智仁,加用侧柏叶12 g,桑椹15 g服用30余剂脱发明显减少。服用60余剂后头发密度基本恢复正常。
按:心主全身血脉,主行血,只有心气充足,才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正常的流动,以达到濡养全身的作用。如果心气虚弱无力行血,则血脉瘀阻全身失养。《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曰:“……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微循环障碍使毛囊周围血管收缩,刺激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使局部缺血缺氧,导致毛囊进行性缩小[6]。另一方面,心藏神,主神志。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当心血暗耗过度,发根长期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脱发。中医治疗以益气活血为主。拟方:补阳还五汤。适当加用丹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虻虫、水蛭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
除了单个脏器虚弱引起的脱发外,根据五行生克原理,脏与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会引起脱发。《素问·五脏生成》:“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这种脱发就是脾土克肾水的典型表现。另外,生活中由于生气引起的不思饮食、营养不良引起的脱发就是肝木克脾土的典型表现。正是病证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医治疗的多样性。中医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的今天,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只有扎实掌握中医学专业知识,找准病因、分清证型、精准施治,才能看到满意的疗效。
本文从五脏角度阐述了脱发的治疗方法,那么六腑的失调能否引起脱发?大家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有典型的案例呢?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分享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总之,从五脏论治脱发体现了中医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体系和事物之间制约平衡的整体观念。我们中医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治病优势,造福更多患者。治疗脱发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篇幅所限,不便详细赘述。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道们治疗脱发提供一些新启示、新思路,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