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策略

2021-03-27 12:15:21庄秀梅
中文信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调动历史思维

庄秀梅

(山东省青岛第二十六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3)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它还将产生知识量的积累与知识本身及学习能力的深化与迁移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使之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正如西谚所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却无法迫使它饮水”。

怎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要借助历史学科自身的教材内容焕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关键,另一方面,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运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体会。

一、激发内动力,调动学生自主性

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1.探究中激发内动力

激发内动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自我管理下进行的的一种自觉行为的学习,这是学习过程中最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的未来学大师阿尔文· 托夫勒说:“未来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习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目的的实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运用的。

1.1 依据目标,自学探索

先拟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要求,充分阅读课文,发现疑点,解决一般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写下来进行质疑,这种开放思维的教学方式会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思考一些有深度、有新意、高阶思维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把老师的激情激发,达到师生共情的理想状态。

1.2 解决问题,合作共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疑难,再交给同学们一起解决。由学生主讲每一问题,凡是读书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学生解答,课本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解决。有些问题,可能不是唯一答案,那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归纳小结并补充完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深刻的,老师一定跟上鼓励评价。在学习《古代亚非文化》一课时,学生提出“什么是楔形文字?”笔者首先投影楔形文字,让他们仔细观察,并认真阅读课文小字文,最后总结出以下特点:笔画有粗有细、字体由三角形组成,使用小尖棒写出来的。然后让学生查字典解释“楔子”含义:钉在墙上的木钉或插在木器等的榫子缝里使接榫的地方不活动的木片。学生明白了,原来是因为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的。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再进行点拨。

1.3 课堂课外,兴趣延伸

因局限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一些问题很难圆满解决,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学习,把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布置成研究性报告,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课堂到课外,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历史的兴趣。

课堂上调动学生动脑思考、认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使学生不能马上发现问题,但他们通过自身体验,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强调探索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和努力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遇到各种问题及困扰,可能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学习,结果表面上是毫无成绩,但这却是一个人在人生的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历练,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有价值的。

2.合作学习激发内动力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合作精神。学生不仅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材料整合,扩大提高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文明交往,团结合作等,这些都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新课时,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某件发生的背景及世界局势怎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对于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新想法?这一课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让学生反复阅读教材,让学生六人一组,先小组学习交流,达成共识。教师要提前预想到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机动灵活,把控课堂。

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由于有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中激发内动力,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快乐体验中,实现了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二、增强师生合力,以情激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好的师生关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追问,敢于质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是建立在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上。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耐心的讲解,谆谆地教导……,教师用特殊的方式传递爱的信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师生之间要真诚相待,教师能站在学生的思想、心理层面去理解学生、体验学生的感受。还要包容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宽容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这样他们就会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批评,教育成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问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学习困难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如“你回答得很好”“你有进步”“再想想,你能回答”等,这些评语,即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又使学生获得信心,提高勇气,品尝成功的喜悦,收获认同的满足,营造一个合作、和谐、愉悦、宽松、共振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三、提高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1.幽默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历史课堂焕发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教师必须从备课下手,积累历史语言,语言不仅要准确、生动形象,还要有语言艺术,有语言魅力,有感染力、幽默感,使学生在宽松课堂氛围中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获得新知。

2.巧设导语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史事相联系,把遥远的历史拉进现实,使学生不在感觉历史的冰冷与年代感。

3.创设悬念

创设悬念可以吊起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给学生造成一种迫切等待的状态,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一个有启发性的悬念,会使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出示各种相关材料,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迅速的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对新内容的探究中,达到获取新知的目的。

4.巧增新意

初中生喜欢讲课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多搜集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历史名人事迹等去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对历史的由衷喜爱。课前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二分钟小演讲”,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小舞台,虽然只有两分钟的演讲,学生却在准备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样也加深了自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适时激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课堂应时时迸发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使你不得不跟上老师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石入水,激起同学们一串串奇异的思维火化。

现在有些历史课堂教学经常处于沉睡状态。老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永不满足于现状,要做到更好,每天都是新的尝试,新的开始,新的感受。在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材料和上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适度施加压力,激发学生兴趣

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潜意识中都存在积极进取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适度增加压力,以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班上有少数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班级进行了分组,把他们分成6个学习合作小组,每节课后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次数、难易、正误等都给予一个课堂评价。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和小组内部的协助合作,从而帮助小组成员转变学习观念,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小组成员们共同的事,能从集体观念出发看待自己的学习,真正做到“生生教育”。适度的压力会形成一种激励,它是学生探究学习,养成良好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一种动因。

六、多媒体激趣

现在的多媒体平台越来越先进,老师们应将历史教学和多媒体有机整合,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疑难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通过多媒体的声、像、色、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刺激,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然,调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不管哪一种方法,都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自身内部的求知欲上,一旦他们求知的琴弦被兴趣拨动,智慧和思维的大门就会被打开,希望和力量就会同时产生。

猜你喜欢
调动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11-27 09:45:24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