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 南宁 530031)
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劳动分工,进而产生了职业,工作世界由职业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分类结构为若干大类、中类、小类及职业[1]。而一个职业往往对应多个岗位,这些岗位存在相邻或相近的关系,也称岗位群,一个岗位往往包括若干个工作任务,其中一些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我们把这些工作任务,称之为主要工作任务,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和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正是为了顺应这一要求而开展的活动。
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活动是中职学校紧紧围绕如何做好职业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而设计的小组学习竞赛活动,职业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事先具备这种岗位适应或岗位创新能力。工作过程知识竞赛设计的多项活动,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锻炼,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提高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网络、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资料、部分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企业岗位职责等,搜集本专业岗位的相关资料,完成岗位任务认知文本,包括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工作岗位、本专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主要工作任务描述(4—6个主要工作任务,包含任务描述、工作内容、步骤、工具、材料、设备与资料、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内容等方面)[2]。同时,小组成员独立制作现场决赛PPT,用于决赛时的现场展示,小组成员要接受评委的现场提问。
完成岗位任务认知文本是工作过程知识竞赛的重点和难点环节,现以我院第一届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中、由本人指导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野狼团队”设计的岗位任务认知文本为例简要说明。
初始岗位包括汽车美容工、汽车维修学徒工和汽车前台接待员,发展岗位包括汽车维护工和汽车维修工,新岗位包括新能源汽车维修工。
第一,汽车美容工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汽车抛光、汽车打蜡和汽车贴膜,职业能力要求认识抛光剂和使用抛光机,认识蜡产品,会汽车膜的裁剪,使用烘烤机,会利用汽车保养手册或维修手册工作。
第二,汽车维护工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新车检查(职业能力要求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车间管理制度,认识车辆的构造以及部件功能与行驶基本原理,确认新车是否符合汽车交付要求)、汽车发动机维护(职业能力要求认识发动机的构造以及会检查发动机是否发生故障,会利用汽车保养手册或维修手册)、汽车维护(职业能力要求“三滤”的更换以及常规的检查,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查阅汽车的维修资料)。
第三,汽车维修工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有汽车发动机维修(职业能力要求熟悉发动机的部件以及熟用各种维修工具,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查阅汽车的维修资料)、汽车电气维修(职业能力要求熟悉整个车身的电路,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查阅汽车的维修资料)和汽车底盘维修(职业能力要求熟悉底盘的构造以及线路,利用各种信息来源查阅汽车的维修资料)等。
以汽车维护工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汽车维护”为例简要说明。
第一,任务描述。根据车辆技术状况和客户要求,按照工单和制造厂家的车辆维护手册规定,确定维护类别和项目,独立或协同其他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汽车实施相应的维护项目作业,记录结果并签字,将签字确定表格反馈给相关部门,工作过程中遵循现场管理规范。
第二,工作内容及步骤。一是维修工单的识读与填写;二是与维修接待员,车间主管或客户的沟通及维护项目的确定;三是维护工具,设备,维护所需的汽车运行材料及配件的领用;四是维修资料的借阅,查阅与应用;五是汽车相应维护项目作业与新增项目的确定;六是车辆维护竣工检验;七是维护工单的填写与存档。
第三,工作方法。一是与前台人员,车间主管或客户进行沟通并填写工单,确定维护项目;二是根据维护项目确定维护所需的工量具和检测仪器,领取维护所需的材料和配件;三是维修增项按规范对车辆进行维护作业,发现维修增项并及时向前台或客户反馈;四是完工后要自检,并进行互检,确定车辆运行安全和维护质量;五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举升工位作业法,做好工作计划并执行。
通过指导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活动,有助于指导教师梳理并深刻理解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本专业教学方案、专业建设资料等方式搜集相关专业信息的过程,有助于深入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标准等,梳理日常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回顾以往教学过程的经验与不足,更深刻地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今后的课程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基本上是比较盲目的,他们不了解职业的特点、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习的内容等,主要由家长包办或跟风其他同学。而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本专业并提升自身全方位素质的良好机会。
2.1 学生通过参加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提升专业能力,激发学习潜能。参加工作过程竞赛需要学生解决四个递进的问题.一是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二是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知程度;三是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认知程度;四是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认知程度。思想决定行为的高度,通过初步了解问题、深入思考问题、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岗位的能力要求等问题,学生将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对知识技能学习和提高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学生通过参加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岗位竞争力。在工作过程知识竞赛中,学生需要独立通过国家职业大典、职业标准、网络等途径搜集整理大量的有关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资料,锻炼了信息检索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比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岗位任务认知文本,学生们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进行人员分工与内容整合,理解个人与团队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技巧;现场决赛阶段,学生要接受专家评委的现场提问,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针对制作决赛PPT的任务,学生需要独立探究制作方法、制作技巧,力争提高PPT的制作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比赛了解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后,学生在严格执行企业岗位要求或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意识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是学生通过工作过程知识竞赛,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之后,针对自身条件进行的独立的自我职业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工作过程知识学习之上的独立思考与拓展学习,将引导学生思索今后如何在本专业职业岗位领域开拓创新。
我院开展的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竞赛活动,每个系每个专业直接派出一支竞赛小组参赛,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参与的学生人数比例不高,大部分学生仅仅充当看客角色,没有机会深入学习了解工作过程知识……在今后的比赛中,建议每个专业可组成多个参赛小组,同一专业参赛小组可以先在系部进行PK,获得优胜的小组方可代表本专业参加学校的比赛,在学生中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了解本专业工作过程知识的良好氛围,并努力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良好意识。
笔者在指导参赛选手决赛答辩环节时,个别学生因为经受不了比赛训练压力、自信心不足等而临时要求退赛。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指导老师要熟悉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善于观察、工作细心,耐心给学生做心理疏导工作,指导学生对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和处理,不断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面对竞赛压力,顺利完成比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在我院的成功举办,为中职学校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继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有意义的竞赛活动中来,共同开创职业教育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