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洁
(平乡县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500)
医院是以救死扶伤为主的医疗机构,可为患者展开需要的医学检查、提供相应的治疗、护理、康复等措施。有症状的病人、受伤人员、生活无法自理、肢体活动受到限制的老年人等均为医院服务对象。院内应有规模正式的病房、一定数目的病床设施及基本的医疗设备、设立药剂、放射、手术等部门,为患者提供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1]。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为医院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2]。本文对医院数据统计口径不一产生原因、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对医院财务分析造成的具体影响及如何加强医院财务分析工作展开研究,以期为医院开展工作提供有用资料。
会计核算、医院报表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为医院财务分析依据,财务分析运用有效分析技术、方式,例如单指标、多指标综合分析等,通过趋势、结构、因素等分析方式,对医院过去、现在经营活动、营运能力、增长能力情况等予以分析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3]。以报表、图文报告等直观、简单的方式反馈给医院管理人员,有益于医院管理人员了解医院运营情况,寻找医院内数据统计口径不一产生的原因,为医院后续资金运作、调动等提供有效信息、决策支持[4]。有益于医院管理人员把控医院整体经营方向,调整目前经营策略,提高资源利用率、医院管理经营水平,进而使医院社会价值得到提高。
药占比是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的比重,即患者在医院看病治疗过程中,买药所花费的金额占总体花销的比重。耗占比为收费医用耗材收入在科室医疗总体收入中的比例[5]。医保中要求谈判药品、靶向药和慢性病等不计入医院药占比,但医改统计要求谈判药品、靶向药和慢性病等计入药占比,导致医院财务数据不统一。城镇职工医保医院会按项目向患者进行医保报销,医保局则按病种分值给医院钱,也会导致医院财务数据不统一。
医院包含消毒供应、药剂、检验、医保等不同部门,科学、有效的办公管理指标体系对医院内管理人员、不同科室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多数医院缺乏统计指标体系建立,还没有在医院范围内建立完整、高效的数据指标体系[6]。进而导致院内不同科室部门无法将自身部门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得到适合整个医院使用的数据形式进行上报。医保科统计项目对自身科室部门针对性偏强,有益于提高自身科室统计效率,但不同科室部门间统计项目差异会对医院财务分析工作造成影响。医保科与其他科室部门在一样的数据指标统计上,具体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标准差异将对医院财务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现如今医院指标分析未合理利用发展性理念,导致医院财务分析不能有效预测未来医院经营情况,进而需完善医院办公管理指标体系[7-9]。
医院系统信息量多且种类繁杂,每个部门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会因口径不一致、部门侧重考虑内容导致数据收集发生漏洞、交叉等情况。例如,财务部门统计人员信息需将一定时间内工资数据作为统计基础,根据此划分人员具体类型,但若人事部门统计人员信息,则需依据员工工种、具体职务类型等划分人员,造成两部门统计的人员信息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医保科信息需求、报送规格样式与其他部门亦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医院数据统计口径不一的现象发生[10]。
医院财务工作一般由综合财务部门展开,但在医保科及其他科室部门,亦需进行相对简单的财务分析工作。不同科室部门工作内容存在一定差异,工作倾向亦有所不同。医保科通过制定一定工作制度、标准等,以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不同科室部门间工作制度的差异,将导致使用的数据统计口径产生差异性。随着时间的推延,医保科及其他科室部门会逐渐形成适应自身部门科室的统计传统,且较难改变[11]。
现如今医院财务分析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无法在工作中使用一致的方式,工作缺少规范性,未对财务分析工作产生充足认知,在工作过程中容易犯错,导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发生率偏高,对医院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产生较大影响[12]。
编制内工作者、未包含在编制内工作者共同组成医院工作人员。不同部门在对人员进行统计时,若使用不同统计口径,将导致不同部门统计出的人员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医保科需统计人员总数,进行人员福利分配,统计部门全部人员,但部分部门在进行员工福利分配时,不统计编制外人员,仅统计编制内人员,导致人员数量不一。造成统计未包含在编制内人员部门所有人数均增加,计算后人均效益较低,医院财务分析经济分析有效性,评估医院现如今管理水平价值降低[13]。
医院收入、支出因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有可能导致虚增收入、支出情况发生,造成医院收入、支出数据缺乏有效性、可比较性,使医院内制度执行不够彻底,需落实的调整措施无法有效落实,不能有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在实际医院财务分析工作过程中,需将财务部门报表作为财务项目申报基准,避免医保科及其他科室部门在财务申报项目上产生差异,有益于医院数据统计指标统一。在指标分析中合理运用发展性理念,进一步强化发展性分析,使医院财务分析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为医院经营、发展提供建议。医院内包括医保科及其他科室部门在确立指标标准性过程中,应将优化财务工作作为基本目标,加速医院财务工作统一指标[14]。
建立统一信息获取数据库,降低信息来源复杂性,便于医院内工作人员统一获取信息,避免信息获取造成的数据统计口径差异。
定期组织财务分析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提高理论知识理解程度、专业化工作方式运用能力,有益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规范工作过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15]。
国家对医院规模、医务工作人员配比做出了严格规定,随着社会发展,编制刚性管理已逐渐无法跟上医院发展脚步,因此,医院通过大量招聘未包含在编制内人员,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在涉及职工人数相关分析指标将临时工作人员包括在内,可真实、有效反映出医院的情况,为医院运作、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医保报销数、医院统计指标不完善、信息来源复杂、部门间工作制度存在差异等为数据统计口径不一的产生原因,会导致医院人员统计出现出入、产生收支差异等,通过加强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建立统一信息获取数据库,加强信息获取统一性,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医院情况等方式加强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持续为医院发展、财务管理、资金周转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