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玲萍
(曲靖市烟草公司陆良分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奋斗目标。陆良县下辖4个坝区,4个半山区、2个山区和一个华侨农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坝区农民增收途径较多,收入也相对较高,而山区的发展相对困难一些。如何有效地推进山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帮助广大贫困群众与全县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进程中一项值得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的重要工作。
自然现状。从陆良的县情来看山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45%左右活水、龙海、活水两乡,特别是龙海乡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乡全乡境内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1970米,是严重的喀斯特地貌,使地表水严重缺乏,不具备蓄水条件,是典型的三无地区即无一条河流、无一座水库无一条灌溉渠水资源极其匮乏人畜饮水完全依赖于聚雨型小水窖。活水乡的地貌情况同龙海乡基本相同。龙海和活水这两个山区还是革命老区。由于受大山的制约生存在这里的农民由于远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通又不方便无论从教育程度、信息拥有量、还是从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市场资源等来看,都处于绝对劣势。
经济现状近些年来,山区在国家扶贫攻坚项目支持下,特别是866工程的推进,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经济收入方面总体上变化不大。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山区的支柱产业单一、狭小、不成规模的家庭小农经济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导致了群众经济上没有多少现金可供支配,种田为吃饭,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消费观念仍是普遍现象人们苦心经营只是为了生存根本谈不上扩大再生产。
当前,陆良县经济发展区域差距很大各区域间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实现程度不平衡。2014年,坝区镇实现程度达到了70%左右龙海乡、活水乡、小百户、芳华、大莫古、召夸镇的山区半山区总体上小康的实现程度不到40%左右,比陆良县平均程度低30多个百分点,要在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脆弱贫困面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方面。在土地方面按照科学用地的要求,耕地一般需要用1/3左右的面积来种植非粮食作物。但陆良的山区,山高坡陡石头多,几乎坡度50度以下有土壤的地都开垦种上了粮食作物,这无形的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进程加快了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贫困人口方面,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日益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陆良农民整体上解决了温饱全县8355户贫困户28693名贫困人口,坝区的贫困面很小,仅占三分之一,山区占了三分之二。
首先是观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表现为思想观念保守和小农意识深厚,缺乏敢闯敢干的开拓进取精神。二是受教育程度、文化技能普遍偏低,对新的实用型技术,新事物缺乏认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的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三是在技能素质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种地粗放型,打工靠卖苦力,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半山区、山区农民靠天吃饭现状严重,受旱灾和风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粮食、经济作物生产很难旱涝保收。农户大多满足于生活自给,小富即安,怕担风险的小农意识严重。
陆良县的山区大部分道路、水利设施、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如活水乡与龙海乡每天早来晚去只有一趟车,在半山区的小百户,也还有比较偏远的村庄没有客运,进出全靠脚走,大多数村民到县城一趟很困难,路面没有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山区农民收入近95%来自农业,主要来源还是烤烟生产。传统的种植结构,仍没有跳出吃饭农业的圈子,畜牧业在山区虽有长足发展,但更多的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没有品牌效应,存在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投入。产品加工又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一是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二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少,大部分村缺乏集体文化活动场所。陆良山区半山区6个乡镇,到目前为止,虽然都建有农家书屋,但书籍得不到充实和更新,缺乏吸引力,读者较少【1】。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目前陆良县山区、半山区有的已有高原特色农业但大多数村面临产业发展缺乏支撑的问题。比如大莫古镇的奶山羊养殖,养殖户近2000户,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制作乳饼没有达到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加工鲜乳饼的产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贮存保质不上档次无法远销更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在销售上活山羊及鲜乳饼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只能是就近坐等客户上门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如在春节期间鲜乳饼每公斤达90多元,而夏季单价还不到40元。
陆良龙海、活水等贫困山区海拔高,范围广,风景秀丽,植被较好,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牲畜都可以在山区共同生存,以烟粮畜林为主要原材料的工业和服务业极具开发潜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之又有云南边纵活动的许多遗迹,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利于人们去开发。
陆良山区人均土地面积不算太多人均约1.5亩,从1982年分田到户后后期新生的人口导致大部分人家出现人多地少的局面广大农村累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只要组织得当,加强技术培训,就能走出一条劳务输出的支柱产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陆良山区只有紧紧抓住这些发展机遇,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这些决定,使广大山区人民再一次共享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
在山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极为重要,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用跨越式的思路规划山区的小康发展之路。文化知识、科技知识、劳动技能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山区必须集中精力切实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民就业技能的培训,重点是开展好核桃、食用菌、生猪、烤烟等支柱产业的科技培训,并注重实施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同时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和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健康娱乐活动,减少黄、赌、毒的发生遏制封建迷信活动的盛行。
扶贫的核心是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针对陆良山区贫困面大的实际,陆良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扶",即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的总要求,做深做细做出实效。一是加大政策宣传,使其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做到人穷志不穷;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其具备致富的本领和技能;三是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农村小康建设的资金和项目是关键问题,农村小康建设资金可以从多方筹措:可以集中用活政府配套资金;动员带活农民自筹资金;捆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盘活部门帮扶资金;多措调活企业帮扶资金;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股份引活产业发展资金;分类搅活集体盈余资金。对于项目来讲更应该因地制宜,更要倾向于"造血"功能,加强适合不同山区自身特点的生态农产品开发,加强生态旅游步伐。
一是财政全额出资型。将最好的地段集中建给最需要的人群对于特困人员,生活自理都很困难更别提筹资建房,村级组织在征得这类人群同意的前提下,将老屋交给当地村级组织处理,乡镇财政全额出资在合适的地方统一为他们建盖住房,既方便管理又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陆良县龙海乡大竹园村采取的这种模式对于改善特困人群的居住条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
二是新老房屋置换型。当前,陆良县许多山区村庄居住条件差,缺乏规划,有的村庄道路十分狭窄,连小马车都无法进入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据此,可借鉴陆良县三岔河镇刘良村的做法,即村委会以村小组为单位村小组按土地规划统一寻找合适的地块积极争取曲靖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水、电、道路、户型,由村民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自愿报名,自愿选择建盖房屋面积,老屋土地面积可抵去新建房屋的土地,超过部分仅按200元/平方米收取,取得土地的村民严格按照规划自行建盖标准化住房。
三是集中规划型。这个方案由乡(镇)、村统一规划实施,统一建盖,统一销售,如陆良龙海乡双箐口村、三岔河的太平村就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