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瑀煊 柴可群 余志红 陈嘉斌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柴可群主任中医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治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收益颇丰,现介绍柴师辨治化学药物治疗致周围神经病变验案1则,以飨同道。
袁某,男,52岁。初诊日期:2019年3月25日。患者2018年9月确诊轻链沉积病。后行PCD方案(硼替佐米+异环磷酰胺+地塞米松)化疗2周期后,出现手足麻木、刺痛、灼热感,伴有膝关节酸胀,下肢水肿,经西医治疗后,反复不愈,四肢刺痛感加重时甚至无法正常入眠。就诊时见情绪极度焦虑,口干口苦,动辄汗出,伴乏力、疲劳,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缓。柴师辨为脾肾亏虚,瘀毒凝滞,血行涩阻,拟方如下:太子参、当归各45g,白术、冬凌草各18g,丹参、巴戟天、肉桂各30g,僵蚕、焦六曲、伸筋草、干姜、炙甘草各12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2019年4月15日二诊,患者诉四肢末梢麻木感、针刺感较前稍有减轻,四肢酸胀感仍较强烈,足底发烫伴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柴师调整处方如下:红花9g,干姜、焦六曲、僵蚕、炙甘草各12g,制附子(先煎)、白术、蛇舌草各18g,菟丝子、熟地黄各30g,太子参、当归各45g。14剂。2019年10月复诊时,诉四肢麻木感大大减轻,可简单行走不觉四肢异常,但仍无法负重活动,伴体倦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柴师拟方如下:路路通6g,炙甘草、干姜、僵蚕、佛手、白术各12g,桑椹子、女贞子、蒲公英各30g,制附子(先煎)18g,太子参、当归各45g。14剂。1月电话随访,患者诉周身轻松,日常劳务活动基本不再受阻。
按:化学药物治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多因寒、痰、毒凝滞于络脉,气血不荣,无以濡养筋脉,属于“不仁”“痹证”“痿证”等范畴,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云:“凡麻木多属四肢及手足之指者,此则四末气血充荣不到,故多麻木也。”故医者多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治。柴师认为,其正虚邪实并存,虚实夹杂,当以正虚为本,进而加重痰、毒、瘀内陷。一方面,该病患化疗后,机体气血亏虚,无力抗邪。李杲《脾胃论》言“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因此,柴师以四君化裁健脾益气,肉桂、菟丝子、巴戟天补肾助阳,固本培元,又以当归柔肝养血,气血双补,濡养经脉。另一方面化疗后阳气亏虚,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而致瘀血阻络,筋脉不通,遂以附子、干姜温里扶阳,散寒滞通经脉;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共奏通行血之功;蛇舌草、冬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攻补兼施。整个治疗过程,虫类药物僵蚕贯穿始终,一则通络止痛,急则治其标,快速缓解病患四肢刺痛症状,二则治病求本,针对化疗药物相关毒副反应,解毒散结,正本清源,此为标本同治。在诊疗后期,患者四肢僵麻、刺痛感改善后,柴师以大剂量熟地黄、菟丝子补肾益精,桑椹、女贞子补益阴血,充盈血脉。本案可窥见,柴师治疗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以健脾补肾、温阳活血、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为法,颇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