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梦圆 李琴 曹征 余忠舜(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遵生八笺》明代万历年间高濂所著,其毕生致力于清修养生、延年却病。该书是一部以“养生”为宗旨的综合性著作,共19 卷,在我国古代养生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书以“遵生”为主线,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与遵循自然规律的养生方式,书中共载有八笺,其中有两笺是对饮食养生的论述,高氏在其《饮馔服食笺》[1]中篇首即提出“饮食,活人之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可以看出高氏对饮食的重视,且特别强调日常饮食的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2]若不按照时令养生,则“灾害生”“苛疾起”,故饮食亦应当顺“四时阴阳运用之机,而配以五脏寒温顺逆之义”。高氏在《遵生八笺》中提出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食味也应有所不同。
1.1 春季摄养 高氏在“春季摄生消息论”篇中曰:“当春之时,食味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1]62。即在饮食上要多吃性甘的食物而少吃性酸的食物,以此来养护脾气。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春季属木,在人体则应于肝,肝木过旺能克制脾土,多甘少酸有助于脾的建运,缓解或防止肝旺克脾。高氏还提出:“饮酒不可过多,人家自造米面团饼 切不可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1]62,认为酒及米面团饼一类不宜过食,过食则易损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春季养护脾胃为重中之重。除此之外,高氏还引《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温饮食及热衣服。”
1.2 夏季摄养 高氏在“夏季摄生消息论”中曰:“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1]96,即应少吃苦味多吃辛辣食物来养护肺气,以免心火过旺而灼伤肺气。夏季心旺肾衰,伏阴于内,“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阴气,食此凝滞之物,多为癥块”[1]96-97。《寿世保元》亦曰“其有过食瓜果,好饮梅浆冷水 此伤暑于肠胃,或为霍乱等症”[3],强调夏季虽然炎热切不可贪凉过食寒凉之品,体现了“春夏养阳”观点。夏季暑邪易损耗阳气,夹湿困脾,故高氏提出:“饮食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宜桂汤、豆蔻熟水”[1]97,以此来护卫体内阳气,减轻脾胃运化的负担。因湿邪为患,夏季易食欲不振,宜吃清淡之物,避免损伤脾胃。
1.3 秋季摄养 秋三月,五行属金,在人体则应于肺,肺气旺,味属辛,肺旺则肝木衰,所以饮食上宜减辛增酸,高氏在“秋季摄生消息论”篇[1]137中指出:“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季六淫属燥,燥邪易损伤肺部津液,故秋季宜润肺防燥。此外,高氏在“秋季摄生消息论”篇中还指出积劳、五痔、消渴、风气冷病、痃癖之人,不宜吃干饭炙煿并自死牛肉、生鲙、鸡、猪、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鲊酱之类。其引《养生书》强调初成秋谷,老人不宜食之,初成秋谷具有较强的生发之气,而秋主收,秋季是人体应该开始收敛的季节,尤其是身体较弱的老年人,不宜多吃。
1.4 冬季摄养 冬三月,五行属水,在人体则应于肾,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高氏在“冬季摄生消息论”篇中指出:“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1]164冬季气候寒冷,不仅要注意养护身体的阴气,还要激发体内的阳气。如避免过食辛辣以防伤阴,通过适量进食药酒、补药等物助导阳气,故高氏又提出“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早起宜服醇酒一杯宜御寒,晚服消痰凉膈之药,以平和心气,不令热气上涌,切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馄饨之类”[1]164。《千金方》亦指出:“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日则止。此法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4]。
扁鹊有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强调了日常饮食调摄的重要性,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亦指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4]427说明饮食是日常不可或缺之物,“食之得法,则延年益寿;食之不得法,则损形折寿。”高氏在“饮撰服食笺”小序中也指出“饮食,活人之本也”[1]325,饮食是维系生命的来源,只有掌握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精充气足,健康长寿。
2.1 饮食之宜 《老老恒言》中载有:“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勿灼唇,冷勿冰齿”[5],高氏在“延年却病笺”[1]292中则载有“凡食欲得恒温暖,宜入易消,胜于习冷”“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皆指出食宜温食,进食过凉过烫的食物都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在“饮撰服食笺”中则指出“饮食之宜,无待饥甚而食,当候已饥而进食,食不厌熟嚼”[1]326。当待欲饥之时即饮食,使脾胃处于勿饥勿饱的状态,宜少量多餐,食饮入胃,饥饱适中,则冲气以和,精血以生,脏腑平调。高氏又指出“食宜常少,亦勿令虚”。饮食又宜以精细软润为佳如高氏所述“食不厌精细,饮不厌温热”。在其书中收录多款粥品,如茯苓粥、苏麻粥、扁豆粥等等。
高氏还在书中强调食后宜与运动相结合,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随后其引孙真人之言“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2.2 饮食之忌 高氏在“饮馔服食笺”中指出“勿强食,勿强饮。先饥而食,食不过饱;先渴而饮,饮不过多”[1]326。即食之不可过量,饮之亦不可过量,否则积聚难消而易伤及脾胃,正如其引孙真人所言“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脖损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去此二者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逸”[1]22。又忌五味相杂,杂则五味相扰,而损其气血。
高氏在书中尤其重视老年人饮食宜忌,引《道林摄生论》曰:“老人养寿之道,不令饱食便卧 勿食生冷过多。勿伤五味: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1]8老人在饮食上特别强调勿食冷、勿伤五味,宜食后稍加运动。
2.3 饮食之禁 高氏对于饮食之禁,指出“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大饱伤肺,大饥伤气。”且强调食物搭配中的禁忌,提出“白蜜勿合李子同食,伤五内”[1]292“生葱白合蜜食害人,切记”[1]292“羊肝勿合椒食,伤人心”[1]292等等。高氏亦赞同孔子所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人们禁食不新鲜的食材,若食之则易损其胃气,而致疾患生之。且载有关于饮食温度与饮酒的禁忌,如“热食伤骨,冷食伤脏”[1]291“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1]291。强调了饮食入胃时的温度且提示食热食汗出之时切勿洗面,否则令疮痍生之;又禁饮酒过量,否则伤其脾胃及气血。
食饮有节才能够保证脾胃气血的运行,延年益寿,可以看出高氏对饮食宜忌的重视,如其在“饮馔服食馔”小序中写到“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1]325。《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强调:“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度百岁乃去。”[2]1
“饮食清淡”是食养的重要原则之一。高氏认为“人食多以五味杂之 若淡食,则本自甘美”[1]328,“人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饮食清淡,其一,相对于“膏粱厚味”而言,过食油腻之物易造成脾胃的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非其食者 常学淡食”[4]659。主张饮食清淡 ,少吃高脂肪高蛋白之类的动物食品,提倡常吃蔬菜,如枸杞叶、冬葵、苋莱、冬瓜、黄瓜、菜瓜、茴香及芹菜等,大多是一些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 很适合于经常食用。其二,是指饮食口味宜清淡,不宜偏嗜某一味,关于偏嗜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云:“是故味过于酸 筋脉沮弛,精神乃央。”[2]15《素问·五脏生成》中也提到“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此五味之所伤也”[2]61。文献均指出过食五味易造成五脏六腑的病变,有违养生之道。高氏在“饮食当知所损论”中也明确指出:“椒馨五味,勿毒五官,可以延年。”[1]293
综上所述,高氏广泛收集各家饮食及方法,在《遵生八笺》中关于四季食物选择、饮食节律、饮食禁忌等方面的饮食养生理念,内容丰富且精炼,发人深省。留给当代的是一种却病延年的智慧,让人领略食养的价值,掌握合理饮食,则“谷气充”“血气盛”“筋力强”。其所在食疗之方,简单易行,食材易取,对于人们日常饮食养生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且对今后食疗养生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