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调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探赜

2021-03-27 05:48杨汪银左武琪胡梦迪丁晨曦王馨唐琳TruongAnhTuan方志军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南京00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008
江西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调治膏方正气

★杨汪银 左武琪 胡梦迪 丁晨曦 王馨 唐琳 Truong Anh Tuan 方志军(.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南京 00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京 008)

据GLOBOCAN 2018显示,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7 %和30 %[1]。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预测,我国癌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到2020年将上升至400万和300万,2030年将上升至500万和350万[2],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三大手段。化疗短期疗效显著,可以减少肿瘤的转移,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是化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具体表现为贫血出血、头晕心悸、腰酸乏力、三系减少等,严重者会出现感染、死亡,制约了化疗的进程和效果[3]。现代医学防治骨髓抑制常用的药物主要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其改善骨髓抑制作用迅速,疗效肯定,但费用昂贵,维持时间短,会引起骨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加重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细胞损害,刺激某些恶性细胞生长[4-5]。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其独特的治疗优势能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膏方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治疗手段,在调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中医病因病机

1.1 脾肾亏虚为本 中医古籍对“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未有明确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现散见于“血虚”“虚劳”等范畴[6]。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主要与正气亏虚、药物毒性两大因素相关,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曹科等[7]医家认为化疗药物为有毒之邪,趁虚而入,会导致脏腑气血受损,日久伤及脾肾,气血生化乏源。中医理论认为,气与血来源有两个方面,其一,禀受于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其二,后天之精气,即通过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化生而来。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化血。《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诸病源候论》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医宗必读·虚劳》进一步指出“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脾气虚弱则水谷不化,气血和肾精的化源不足,虚损衰竭皆至。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化生。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从健脾补肾入手,可使气血生化有源,肾精得到水谷精微的滋养,才能实现精血互化,骨髓充盛,最终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8],符合中医“治病求本”之原则。

1.2 毒瘀互结为标 肿瘤素与毒邪相关。《金匮要略心典》曰:“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肿瘤患者多为正气虚弱之体,癌毒之邪易耗伤正气,再加上化疗药毒,正气进一步受损,正气亏虚无法驱邪外出,导致癌毒、药毒内伏于体内,积聚日久而致脏腑机能失衡,毒瘀互结成积,耗伤阴阳气血,此谓之“伏毒”致病。正如《温病通论》指出:“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临床研究证实,肿瘤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9],常表现为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微循环障碍等,与中医血瘀证相似,贯穿于肿瘤发生与进展的全过程。一方面,化疗药物毒性峻猛,直入血脉,可损伤骨髓血络、耗伤阴血,造成血脉空虚、血行不畅[10];另一方面,气行则血行,癌症患者正气虚弱,推动无力,瘀血阻滞更甚。伏毒与正虚、瘀血相互胶结,会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加重病情的进展,因此在治疗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过程中,应适当辅以解毒化瘀之法。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精血亏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衡,加之癌毒、药毒侵袭,因虚、毒致瘀,最终形成虚、毒、瘀三者互结。所以,临证应从“脾肾亏虚为本,毒瘀互结为标”出发,扶正抗癌为主,解毒化瘀为辅。中药膏方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选药组方遵循补益脾肾、解毒化瘀之原则来调治化疗后骨髓抑制,从而协调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体现出中医药治疗的独特优势。

2 膏方调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特色优势

中药膏方运用历史悠久,首见于先秦古籍《山海经》。《黄帝内经》有“豕膏”“马膏”的记载,将膏方治病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内服膏剂方。现代膏方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遵循个体差异,将中药加水煎煮3次后去渣过滤,再加各种胶饴等辅料浓缩而成的一种内服剂型,属于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11]。中药膏方组方大,药性缓,应用广,能补虚祛邪,平衡阴阳,治病纠偏,所以临床常用于调治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疾患,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正如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并非单纯补剂,

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长期调治。中药膏方从虚论治,不拘于补,运用开路方,遵循患者不同体质,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力求一人一方,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充分调动人体免疫力去扶正抗癌,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以达“阴平阳秘”的目的。

2.1 选方开路,调理脏腑 “开路方”是部分患者在正式服用膏方前,需短期内针对性地服用某些汤药,从而调整其生理状态,以期更好地发挥膏方的调补功效[12]。尤其是对于阴阳失衡、体质偏弱、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临床常用开路方先问路,再根据患者的反馈来拟定合适的膏方进行治病调补。恶性肿瘤患者本就正气不足,再加上癌毒、化疗等有毒之邪侵凌,加重正气虚弱,日久伤及脾肾,气血生化乏源。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腰膝酸软,乏力盗汗,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一派虚弱之象。此时,直接进食膏方补益,会得不偿失。运用开路方调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调理脾胃为先。骨髓抑制患者,病程较长,多伤及脾胃,运化无力,易生湿蕴痰,若贸然用厚重滋腻的膏方,会加重脾胃负担,致痰湿更重。故先予开路方健脾醒胃,祛湿化痰,以助运化。临床可用陈皮、半夏、茯苓、神曲、山楂等药,先服用1~2周后,观察患者服药反应,待脾胃功能改善后,再拟定合适膏方服用,方可达到理想效果[13]。第二,补益肾精为要。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且肾主骨生髓,髓虚则精血无法化生。化疗会带来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最终致阴阳气血亏虚,虚则不受补。所以,需先使用补益力较轻的开路方进行试探性调补,临床多用黄芪、当归、枸杞、桑葚、熟地黄等药补肾填精。古语有云:“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脾。”脾肾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之健运,化生精微,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推动,而肾中精气则有赖于脾胃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保持充盛。因此,在治疗中应注重脾肾双补,以先天促后天,以后天养先天,扶助正气,奋起抗邪。而对于过敏体质,临床还需进行调试性用药,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反应,再确定合适的膏方组药继用。根据真实的临床表现和个体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立足于患者,辨证施方,不可千人一方。

2.2 从虚论治,不拘于补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发生发展规律也不尽相同。因人制宜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中医在治疗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时,要考虑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饮食习惯等多种差异,力求做到一人一方,方可获得膏方治疗的理想效果。《素问·刺法论》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宗必读》也提及:“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肿瘤患者正气虚弱为本,治疗应首从扶正补虚入手,但还有癌毒、药毒、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所以临证应结合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的不同阶段,确定其真正的病因病机,分清证型,从虚入手,不拘于补。在补益的同时,要兼顾祛湿化痰、解毒活血等治法,重视患者的不同体质,灵活用药。如对于0-I度且为平和体质的骨髓抑制患者,可只用健运脾胃、益气生血之品,增加患者营养供应,并结合患者具体临床症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祛邪中药;对于II-III度患者,则要考虑在补运脾胃的基础上,补肾填精,精血相生,加入滋补肾阴、填精生髓之品;而对于IV度患者,不仅要运用膏方,还要综合考虑西医的对症治疗和成分血输注,以助患者扶正祛邪,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14]。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如老人年老体衰,气血运行缓慢,应多加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行气活血之品;妇女情绪波动较大,易肝气郁滞,应多加柴胡、香附、枳实等疏肝解郁之品。

2.3 结合药理,灵活配伍 膏方以补益为基础,但也有治病纠偏的作用。所以,中药膏方不是简单的补药堆砌,它是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治疗目的、不同人群的不同发病特点、不同体质的不同症状体现,针对性地立法选方[15],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因人制宜的原则,也为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不同阶段的特异性治疗奠定了基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和减轻化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的作用。唐丽雯等[16]观察到健脾补肾膏方能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改善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纳呆食少和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且服药期间无明显毒副反应,大幅度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张毅鹏等[17]研究也佐证了这一观点,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的变化,发现扶阳生血膏方具有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吴陈秀等[18]的实验表明,健脾补肾膏方健脾以补气血、益肾以填精生髓,可有效促进精血互化、气血生化、扶正祛邪,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病率。

在扶正方面,如气血两虚可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熟地黄、当归等补益气血;肾阴虚可用天门冬、麦门冬、枸杞、桑葚、鳖甲、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等滋补肾阴;肾阳虚可用制附子、巴戟天、杜仲、续断、肉桂、补骨脂、肉苁蓉等温补肾阳。在祛邪方面,可适当加入祛湿化痰、解毒化瘀等药,如湿盛可选茯苓、薏苡仁、玉米须等;痰多可选杏仁、瓜蒌、姜半夏等;解毒可选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化瘀可选三七、红花、全蝎等。膏方用药是一个长期调治的过程,祛邪药物要做到中病即止,不可一味过用,也不可剂量过大,易伤及正气。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将固护脾胃贯穿于全程,以防膏方用药太过滋腻碍脾,使脾失健运。因此运用膏方,需从整体出发,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全身证候和疾病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灵活加减用药。

3 讨论及总结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目前病因病机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且费用昂贵。而中药膏方作为调治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良好剂型,具有口感好、药力缓和、方便携带、营养滋补、防治疾病等众多优势,且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膏方对缓解化疗后骨髓抑制确有其效。但是,临床研究样本量小,且入组标准多以西医诊断标准为主,无法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主体,很难反应中医药膏方治疗的优势人群、药物研究情况以及治疗特点,进而难以评估膏方治疗的临床疗效。所以,在临床运用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完善膏方治疗的不足,从“脾肾亏虚为本,毒瘀互结为标”的病因病机出发,注重个体化诊治,不为虚不为补,灵活加减,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加大膏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调治膏方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清风正气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