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雪莲(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 南昌 330025)
症状鉴别是中医认识疾病的基础,通过对症状鉴别诊断的研究,能使临床正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变化,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提高认识的水平,从而作出丝丝入扣的治疗处理,提高临床疗效。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所述症状执简驭繁,重点突出,精当无误,深挖其症状背后深刻的生理病理基础,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症状鉴别材料。在《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到“饮食如故”的条文共5条,通过归纳分析其中条文,回顾其背后的生理基础,提取出鉴别诊断的意义,并举出医案展示运用于临床的规律,作为学习《伤寒杂病论》症状鉴别诊断的举例。
1.1 《伤寒论》第129条 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1]。
肝主藏血,血气瘀结,右胁下可触及痞块或下达脐旁状如结胸,当病势静止未发之时,往往相安无事,并无往来寒热的阳证出现,精神相反比较安静饮食也与平素差不多,不过大便却经常无故溏泻,大有木不疏土之机,脉象寸较旺,而关独沉,并且细弦而紧,胃气已败之象已露,舌上反现白胎滑者,显示脾胃一派阴沉不运之象,邪盛正衰补攻皆难。此处饮食如故是与结胸相鉴别,由于病之症结在肝经血分为主,病在静止当中不似在气分之易于显现的缘故,未影响肝气疏泄脾胃功能,中焦脾胃气分未受影响,脾胃受纳功能正常。
1.2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9条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2]。
腹满是阳明气分受到影响,脉浮,发热说明兼有表邪,阳明气分受邪理应饮食受到影响,此条却饮食如故,仲景明文“合热则消谷喜饥”“数为热当消谷引食”,指出热邪伤人,其证能食,结合药物组成分析原因,本条厚朴七物汤证是素有阳明肠腑积热,复受太阳寒风,内外相引而发。此处饮食如故虽然病位在阳明气分,病因属热,热能消谷,但是阳明肠腑又素有积滞,太阳表气为寒风所束又影响里气,气机阻滞尚未达到能影响胃气之肃降的程度,所以饮食如故。
1.3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第16条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2]。
经常汗出外受寒湿,寒湿痹阻阳气不行,故腰中冷,如坐水中;湿性重着,病性趋下,故身体重,腹重如带五千钱,腰以下冷痛;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提示并非内有水气为病,无水停津液不布的口渴,亦无水停影响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问题;此处饮食如故是鉴别病位在太阴脾所属的经脉、肌肉,属表,并未涉及太阴脾在里的气分问题。
1.4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第7条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2]。
妇女妊娠后聚血养胎,血显不足,小便难为厥阴肝血分湿热渐聚生痰,阻滞窍道,此处饮食如故是为了鉴别气分未受影响,小便难也非气分气化不利所致,通过排除气分症状反证病属血分。
1.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2]。
转胞不得溺,以胞系乖戾不爽,为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是水不得下行,下流不通,上源壅塞,少阳之热上熏;总属少阴肾亏,气虚不举,胞胎阻压,膀胱气化不利;虽然病位在气分,而此处饮食如故是为鉴别不在脾胃的气分。
从以上条文来看,虽然其中运用“饮食如故”这个症状鉴别来达到诊断目标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即脾胃气分功能未受影响。回顾生理来看,正常的饮水、进食,是多个脏腑器官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而其中脾胃的纳运、肝胆的疏泄、三焦的输布在饮食的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首先饮食直接关系脾胃纳运,因人之正常饮食,必赖胃之能纳、脾之能运才能化生;其次肝胆脾胃地处紧邻,木土相克,生理关系密切,土得木而能达,肝胆疏泄气机促进脾升胃降和胆汁分泌,胆汁注入肠中有助于食物的运化吸收;最后,三焦焦膜功能上为水火气机的通道,位置与脏腑毗邻,中焦焦膜与脾胃可以相互影响。生理病理一理相通,生理者为其常,病理者为其变,皆是生命活动现象。通过“饮食如故”这个阴性症状首先可以鉴别脾胃气分未病,因为肝胆疏泄、三焦输布对饮食代谢影响比较大,所以也可以鉴别肝胆气分、三焦气分未病。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所以可以用来反证鉴别病位在相应的表之经脉或里之血分。
2.1 关节疼痛案 胡某,女,43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形体稍胖,面色稍淡黄,语声神情尚平。主诉:双食指关节疼痛2月余。
现病史:近2月余因冷水洗东西较多逐渐出现双食指关节左侧屈伸疼痛,按之疼痛,腕关节发酸不痛,肩关节疼痛,膝关节活动咔嚓响,无腿、膝关节疼痛,查:抗O稍高,不典型风湿;平素容易汗出,头颈部汗出为主;饮食正常,大便可;稍有口干;月经提前,淋漓,量稍多,无痛经;舌质稍暗滞苔淡白,咽喉充血增生,脉来短促,左脉滑稍弦,两寸偏沉。
既往史:乳腺增生,胸闷;卵巢囊肿偶发左侧腹疼痛;慢性咽喉炎,咽喉疼痛。
辨证是湿痹夹痰郁热,病位在太阴经脉,牵涉少阴心;处方选加减木防己汤参中焦宣痹汤加减化裁:防己 10 g,木通 3 g,炒薏苡仁 20 g,滑石 10 g,杏仁 10 g,威灵仙 15 g,蚕砂 15 g,连翘 10 g,法半夏 10 g,赤小豆 20 g,桑枝 15 g,10 剂。头煎 20 min,复煎40 min,一日1剂,一日2次,饭后温服。另原方制散剂,10剂水药后继服散剂1月余以巩固疗效。微信回访:服水药10剂后双食指关节疼痛即减轻六七分,余无不适,继服散剂1月余,后愈。
按:关节病变有经脉受邪、脏腑波及经脉这表里之分,若病由脏腑波及而来,必兼脏腑里证,本例患者双手食指关节疼痛病之所在位于太阴之表,结合饮食如故鉴别其病位不在太阴之里而在表之经脉。因病位在营所以没有卫分的寒热,而以疼痛为主症。故治疗以加减木防己汤参考中焦宣痹汤化裁清利湿热、宣通经络、通痹止痛。
2.2 慢性湿疹案 熊某,女,50岁,2018年6月23日初诊。形体偏胖,面色偏暗滞。主诉:面部、四肢、腹部湿疹2年。
现病史:3年前突然发荨麻疹,起风包,痒,消退后不留痕迹;2年前复发疹子,面部唇周、腹部、四肢可见,唇周块状,余颗粒状,起皮屑,色暗,越抓越痒,挠之色红,严重时面部会肿,间断服用中药消风散加减会有缓解;近半年肛门夜间痒甚;人偏怕热,头面脖子容易汗出;大便可;饮食正常;月经未绝经,月经色、量可,近2年月经量少;舌质偏淡苔淡白,舌体胖大,脉弦缓欠流利,脉管欠清。
辨证属太阴脾经营分湿热,夹风夹痰;处方选:苍苦茵陈赤小豆汤加祛风消痰药:苍术10 g,苦参15 g,茵陈 15 g,赤小豆 20 g,荆芥 10 g后下,紫荆皮15 g,白鲜皮 10 g,地肤子 10 g,胆南星 15 g,浙贝母 10 g,枳壳 10 g,皂角刺 10 g,当归 10 g,14 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后温服。
7月11号复诊:服药14剂,面颈部湿疹由暗转红,痒程度减,无腹泻,大便平,饮食正常;仍肛门夜间瘙痒;舌质淡红苔淡白,脉稍弦轻取欠流利脉来间隔稍长。病势未尽,守方再进11剂;以此方为底加减继服30余剂,湿疹范围程度较前减,病情稳定后另备作丸剂,服2月以巩固疗效。
按:湿滞营分、侵于经络,则最易阻滞营气运行,而现面、唇、舌、甲的暗滞之色。本例患者湿疹色暗,结合饮食正常排除脾经气分病变,反证病位属于脾经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