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蕾 胡小荣(.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旴江医学作为江西传统医学的标志,学术渊源已有两千多年,古往今来,名医代出,医著宏富,医学繁盛,形成了一支绚丽夺目的地方医学群体,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宋代临川名医陈自明,先儒后医学养深厚,先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从医,所撰《妇人大全良方》被公认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奠基之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采摭诸家, 提纲掣领 , 于妇科证治 , 详悉无遗”[1]。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杂症,陈自明在《妇人大全良方》中单列求嗣门,突出了生殖医学在医学分科中的独立地位,虽然求嗣门篇幅不多,总共五论十六方,但其学术思想至今对临床治疗不孕症有重要意义。
“不孕”二字始见于《易经·九五爻辞》[2]:“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是现存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献。到战国时期,“不孕”作为病名在《素问·骨空论》首次被提及。纵览古代医家对“不孕”的认识,不孕症还被称为“无子”“绝子”“绝孕”“断绪”“全不产”“不孕绝产”等,虽然病名不同,但是历代医家对“不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在古代文献中专门设“求嗣门”“种子门”“嗣育门”等对“不孕”予以论述。旴江名医陈自明博采众长,遵古不拘古,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以经典古籍为学术渊源,博采众长,对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后世诊治不孕症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使妇产科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陈自明在卷九求嗣门中引用“陈无择求子方论”:“凡欲求子,当先察夫妇有无劳伤、痼害之属。根据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明确提出怀孕前要确定夫妇双方有无疾病,夫妇健康,内外平和,方能受孕得子。邹蓉[3]在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中认为,陈自明能够提出夫妇双方皆能导致无子,这点认知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也完善了之前古籍中关于不孕的病因大多数归咎于女性的论述。此论述是现代婚前检查的雏形,也是目前诊治不孕不育的思路。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对男女生育能力就有明确的记载,认为女子14岁,男子16岁就有生育能力。但是陈自明在《求嗣门》中引用褚澄的论述:“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然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王之所以无子也。”他指出早婚早孕对生育的危害性,过早的性生活会使其肾精受损,胞宫失养,阴阳失调,导致不孕或胎死腹中或所生子嗣容易夭折,所以提倡适龄而婚,优生优育。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能够提出如此科学的观点实属不易。
根据古代中医治疗不孕症的文献记载,治法主要是有内服药物疗法和外治法,外治法作为治疗不孕症的辅助疗法由来已久,包括针灸疗法、阴道给药、子宫置药等。西晋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篇》中认为:“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明确指出腹内有血块凝聚是导致女子不孕的原因,并采用针灸治疗血瘀型不孕, 这也是最早关于针灸治疗不孕症的记载。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妇人求子》详细记载了采用“坐导药”(阴道用药)治疗不孕,书中对坐导药方的组成、制法、使用方法都有详实记载。还有《外台秘要·求子法及方》中引用《经心录》的茱萸丸温宫散寒治疗宫寒型不孕症。陈自明总结前人的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选用临床验证有效的经典方,如陈氏治疗瘀血阻滞不孕时,使用坐导药和口服紫石英丸,通过内服药物和外治法相结合治疗不孕症,实现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统一,从而有效治疗不孕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说明肾中精气充足则天癸至,任通冲盛而有子, 肾中精气是否充足对能否受孕起决定性作用。 陈自明在求嗣门中突出“补肾气以故先天之本”的学术思想,肝肾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女子在生理上与肝肾关系密切,肾气充盈,肝血旺盛,经、带、胎、产、乳的生理变化皆受肝肾所统,女子胎孕,发端于天癸,凭借于冲任,根植于胞宫,肝肾协调,任通冲盛,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求嗣门》中所载9首内服中药方剂中共使用了75味中药,通过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得出[4],陈氏治疗不孕症最为重视益气养血,其次重视温肾散寒、祛瘀化湿,最后是补益肝肾。外用法主要是使用坐导药、《延年》方、内炙丸、《经心录》茱萸丸,在外治法中善用辛温,活血祛瘀,发散寒邪,祛湿排浊。
陈自明认为“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其不先伤其气血者”“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则血气宣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由此可见陈氏重视气、血在不孕症发病、发展、治愈过程中的作用,重视气血二者的辨证关系,所以在治疗气血亏虚所致的不孕症,陈氏常选用当归、川芎、熟地、桂心和当归、川芎、熟地、人参两组药物,以调和气血,月水按期而至,阴阳合则达到治病的目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体升降之枢,濡养脏腑百脉[5],故而在调和气血阴阳的同时,常用茯苓、半夏、厚朴等健脾祛湿药,则湿浊自除,气血运畅,育麟有望。
肾为生殖之本的论点为历代医家所认同[6],所以在治疗肾虚宫寒所致的不孕,陈氏在求嗣门的绝大方剂中都使用了补肾药物,以补肾阳填肾精,同时佐以辛温之药,辛能行散,温胞散寒,气血运畅,阴阳自调能够正常发挥生理功能,则摄精合精而受孕。 如养真丸中用到了鹿茸、菟丝子、桑寄生、肉苁蓉、熟地黄等补肾安冲的药物,方中又佐入紫石英、川姜,温煦子宫,血得温则行,除血海积冷之疴。
在古代重要的中医妇产科书籍中,常有《良方》中的关于不孕症的论述、学术思想等。明清时期王肯堂的《女科准绳》、萧赓六的《女科经纶》、万全的《万氏女科》、武之望的《济阴纲目》、傅青主的《傅青主女科》等有影响的妇产科学著作均借鉴《妇人大全良方》的成果而成,可见其影响之大。薛己对《良方》进行校注,并补入薛氏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总结了清代以前的妇科临床成就,其中记载了大量《良方》中的论述。
王肯堂重视脏腑辨证立于气血,气血之病在于虚实,辅以脉诊特色辨证施治,以气血脏腑辨证论治观统领求子成胎的辨证施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7]。《济阴纲目》强调女子经血调和是其受孕的基础,且极为重视心、脾胃、肝脏在经血调和及助孕过程中的作用[8]。薛已在《校注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导致不孕的各种病因病机及男女不孕的治疗大法,介绍常用方七子散、庆云散、荡胞汤、坐导药、紫石英丸、续嗣降生丹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学术价值和科研教学价值[9]。吴谦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将陈自明的大量论述整理编入,强调“详审其因,按证施治”,认为不孕“若为三阴之邪伤其冲任之脉,则有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漏、经崩等病生焉。或因宿血积于胞中,新血不能成孕:或因胞寒胞热,不能摄精成孕;或由体盛痰多,脂膜壅塞胞中而不孕,皆当细审其因,按证调治,自能有子也”[10]。
陈自明在《良方》中的学术思想依然为现代医家所用。江西著名妇科专家姚芷龄治疗不孕症善从月经入手,调经以助孕,调理月经以虚实为纲,以气血津液为目,调经以助孕,孕后进一步调理,使得胎孕更稳。姚老师在临床诊治了大量不孕症患者,并取得佳效[11]。江西省著名妇科专家周士源,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不孕症时逐步形成了“滋肾-补肾活血-温肾阳-行气活血”的中药人工周期特色疗法,结合肝脾两脏与肾的相生相克关系,临证论治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达到调经种子的效果[12]。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旴江医学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总结了南宋前40余部医著中有关妇产科治疗经验,通过对《妇人大全良方·求嗣门》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挖掘、研究,凝练旴江名医陈自明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以传承旴江医学治疗不孕症的学术思想。随着现代不孕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不孕症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使旴江医学发扬光大,为人类的生殖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