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阴阳自和思想在股骨头坏死诊疗中的指导意义*

2021-03-27 05:00张鑫杰曹玉举龚晓霞
光明中医 2021年13期
关键词:仲景平阳素问

张鑫杰 曹玉举 龚晓霞

1 阴阳自和的概念

“阴阳自和”的概念,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是古人比较重视阴阳之间的和合、协调。如《淮南子·氾论训》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阴阳相接,乃能成和”。古人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对于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和昼夜阴阳交替的更替,不是靠外部力量,而是自然界自然变化的过程,是自然界自然自稳调节的结果,这种规律总结归纳为“阴阳自和“的现象[1]。

《黄帝内经》对阴阳平衡的描述为“阴平阳秘”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气致密,才能固护于外,阴气平和常守于内,阴和阳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这种也是一种阴阳自和。对于调节阴阳也建议依靠人体内部阴阳自和的这种概念,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实际上告诉我们治疗疾病不可过也,可以依靠机体自身的阴阳自和能力,促进恢复,这对于我们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张仲景在《伤寒论》58条提到阴阳自和:“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凡病,所指范围比较广,非伤寒、中风,所有疾病均可。如汗、吐、下法等,为祛邪而设,若辨证准确,施治得当,自能邪去正安,身体趋于康复。否则,不论何法,均能损伤正气,而致津液虚耗,凡遇此者,不可再用前法,而且必视阴阳之功能状态,以及机体有无自我调节能力诸因素,综合分析,“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津液虽显不足,而病邪不复存在,体质尚欠佳者,多有自我调节能力,则善自珍摄,饮食调养,促使机体之阴阳在新的条件下,趋于新的平衡统一,这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病可愈。若亡血亡津液较甚,而自身调节能力较差者,不妨借助药物治疗,而达到阴平阳秘。以上2种方法,均是以积极手段而达到阴阳调和之目的,非坐待病愈。

仲景本条有两点提示,其一,阴阳失衡可以说是一切疾病的最基本的病机,而阴阳自和既是治疗一切疾病的总原则,亦是一切疾病自愈的共同基础。其二,人体具有自我调节达到阴阳平衡的能力,临证时要充分考虑并发挥机体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只见病而不见人。如果阴阳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又失去了自和的能力,在自然界就会出现反常现象,在人体则由生理状态进入疾病状态,甚至死亡。“阴阳自和”是中医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思想,推而广之,不独对亡血亡津液如此,而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阴阳自和是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和”。阴阳自和的机理,在于阴阳双方彼此的交互作用。阴阳虽然属性相反,但两者存在互生、互化、互制、互用等关系,在交互作用的变化中相反相成,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从宇宙万物来说,“和”是宇宙的最基本的原则。阴阳二气的协调就是“和”,阴阳相互维系才能达到“和”的状态。阴阳自和是动态、相对的平衡,阴阳双方在交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也提到了阴阳自和的概念[1]。而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把“阴阳自和”也列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表明对阴阳自和充分重视和对指导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2]。

仲景对于阴阳自和有很深的理解和应用。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载:“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体五脏通畅,阴阳自和,人体就处于无疾病状态。这里的安和状态,是仲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概括描述[3]。《伤寒论》在论述六经病欲解时,第9条:“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第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第272条:“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第275条:“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第291条:“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第328条:“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六经病自愈时正是本经经气旺之时,此时会带来疾病的自愈之机会,达到阴阳自和[4]。《伤寒论》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自利,必自愈”。用攻下之法又用发汗之法,津液外泄,所以出现小便不利,此时不用治疗,津液恢复,阴阳自和,则小便自利,疾病自愈。 《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里,太阳伤寒发汗后,阴液不足,胃中干燥,少少饮水,阴液得补,阴阳自和,乃自愈。第93条:“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太阳病,本应该发汗解表,却先攻下导致里虚,又发汗导致表虚,表里俱虚,而表邪仍在。正气之清阳不能上达于头,又加邪气扰乱,出现头目昏蒙。这个时候通过自身调节,或者服药物,正气恢复,驱邪出表,则表得到阴阳调和。然后使用攻下之法和其里,使里阴阳调和,最终达到表里阴阳自和,而自愈。376条又说:“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胃内有脓液,不能见呕止呕,令脓液从呕出,机体恢复阴阳自和状态。

2 对于指导股骨头坏死病因的意义

人体阴平阳秘动态平衡被破坏,就要发病,而治疗就需要恢复阴阳自和状态。仲景在《伤寒论》第12条曰:“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本条说太阳中风表证,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阴阳失调,阴平阳秘被扰乱,治疗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因此我们的治疗就是要恢复机体的阴平阳秘,也就是阴阳自和的健康状态[5]。又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此条为外邪引发内饮,表里同病,先解表使表和,然后再攻里,最终阴阳自和。这里表里不和,营卫不和,所以发病,病因和病机体现着阴阳不和发病的概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中医的“骨蚀”“骨痹”等。《灵枢·刺节真邪》曰:“虚邪之中人也,洒晰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则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现我们一般采用“骨蚀”来命名。骨蚀的发病原因,以正气虚为致病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阴阳平衡打破,机体失去阴平阳秘的动态,阴阳失和必发病。但是不同人发病不同,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跟个体差异有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说:“勇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为病也”。不论外感还是药食所伤、禀赋不足以及跌仆外伤,最终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平衡破坏,失去了自和能力,导致发病。《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所以骨蚀的发病原因总体说来是机体阴阳失调,阴阳不能自和所导致的。

3 对于指导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意义

人体患病后是否痊愈,是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来判断预后的。如果正气强盛,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就强,则可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促使机体阴阳之气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和统一,重新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机体就恢复健康,也就是达到了“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所以任何疾病均需要调整阴阳,使之重归于平衡。《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故调整阴阳,“以平为期”这里的“平”也可以理解为“和”,达到“阴阳自和”是我们治疗疾病的原则。而阴阳的失调主要有偏盛或偏虚,或者互损,如果到阴阳离绝,人体就死亡。对于偏盛和偏衰的治法在《黄帝内经》有明确的论述。偏盛者,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偏衰者,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而阳偏胜则热,宜用寒凉药物以清泻,即“热者寒之”。阴偏盛则寒,宜用温热药物以发散,即“寒者热之”。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阴阳都偏衰的阴阳同补,或者先补阳,或者先补阴,最终阴阳平和。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治疗的方法,指导我们调整阴阳,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达到阴阳自和的健康状态。

具体在治疗上根据辨证采用补肾温阳、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补脾化痰等,以平为期,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状态。

4 对于指导股骨头坏死预后的意义

机体想要达到“阴阳自和”的状态,可以从2个方面调节。其一是运用益气生津补益之剂,借助于外部药食、针刺等治疗使机体恢复阴阳自和;其二是不借助药力、外部治疗,安静调养,发挥人体的自然调节能力而达到阴阳自和。这2种途径的选择,应据病情的轻重而定。若病情较重,正气较虚,应治以补益之品,或者针灸、膏摩等使正气恢复;若正气不虚,或者正虚较轻,可通过饮食、锻炼以使阴阳自然调和,不必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

对于骨蚀患者的治疗,无论抗凝、扩张血管、降脂药、用抑制破骨和增加成骨的药物,以及中药以活血化瘀、祛痰化湿、补肾健骨等内服,还是冲击波、电磁场等物理疗法[6],都是为了恢复髋关节的功能,达到阴阳自和的状态。骨蚀晚期,股骨头塌陷变形,采取手术治疗不管髓芯减压微创手术,还是全髋置换术等,最终目的还是要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达到阴阳自和状态。对于中医药保髋治疗的患者,因为发现时很多都处于ARCOⅢ期,张鑫杰等[7]曾对439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髋数统计;ARCOⅢ期最多,占42.5%;ARCOⅢ期和ARCOIV期合计78.1%;又对1005例股骨头坏死按照髋数统计,ARCOⅢ期和ARCO Ⅳ期占67.68%[8]。朱蜀云等[9]对有明确分期的126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1962个髋关节统计,ARCOⅢ期和ARCOⅣ期占53.81%。以上统计的患者超过50%发现时已经是塌陷的股骨头了,所以在许多患者中想要纠正塌陷是不现实的。考虑塌陷患者较多可能有2个原因:①本病发病隐匿,不易发现,即使出现髋关节疼痛,休息后很多患者可以缓解疼痛,患者也不易重视;②不管是创伤性或者激素性或者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展至本病都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较长。所以,对于本病发现时就是塌陷的股骨头,即使是未塌陷的股骨头在治疗时或者之后也可能会塌陷,因此在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中也是综合考虑患者情况,不是考虑股骨头单一的塌陷问题,也是从疼痛、患者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多个方面评价[10]。通过对塌陷后股骨头坏死的干预,达到基本不疼,关节活动较好,并且可以生存相当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患者带塌陷生存[11]。对于保髋治疗后会存在大量塌陷的股骨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有患者带塌陷生存可以终生不用手术置换。

带塌陷生存和“带瘤生存”类似。肿瘤患者“带瘤生存”的治疗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与应用。1997年,中医肿瘤学专家周俗翰教授出版了《肿瘤治验集要》一书,书中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的概念,辨证治疗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称为带瘤生存。对股骨头坏死自然病程及塌陷的认识,结合股骨头塌陷患者仍可获得较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现象,何伟教授提出了“带塌陷生存”的概念[12]。带塌陷生存也很好地体现了阴阳自和的概念,只要机体内部阴阳平衡,髋关节稳定,患者仍然可以长期生存,这是一种均衡状态,一种阴阳平衡状态。所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有许多患者是带塌陷生存的,这种带塌陷的股骨头符合阴阳自和的动态平衡的理念,用阴阳自和观念来解释说明这种情况是符合健康的“标准”的。当然尽可能地保护好股骨头球形的结构,使之不塌陷是比较好的结局。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带塌陷生存的,当股骨头塌陷较多时,髋关节力线偏移,后期腰部会出现代偿性侧弯,机体内可能没法重新达到平衡,这个时候还是需要选择手术置换来重新达到阴阳自和状态。

5 小结

综上所述,仲景所述阴阳自和在《黄帝内经》是阴平阳秘的表现,仲景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并且在临床许多方药如桂枝汤等治则中有所体现。阴阳自和是机体的一种健康的状态,包括2个方面内容,①机体内部自我修复、完善趋于康复平衡状态:②借助于外部药食、针刺等治疗使机体恢复自我平和、阴阳平衡状态。阴阳自和概念对于许多疾病都有指导意义,对于骨伤科也有指导意义。对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可归结于阴阳不能自和,阴阳平衡的失调;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也有指导意义,可以给予调节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机体恢复阴阳平和状态。对于股骨头坏死预后的指导意义:只要机体内部阴阳重新达到平衡,达到阴阳自和状态就达到了康复,不能够刻意地追求股骨头完美的轮廓,达到阴阳平衡,带着塌陷的股骨头生存也是一种平衡。

猜你喜欢
仲景平阳素问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Masterpieces 佳作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