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RCT国内文献质量评价

2021-03-27 01:53周卫星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分组针灸文献

周卫星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226321

绝经前后诸证[1]亦称“经断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状。西医称为“绝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2]。失眠是绝经前后诸证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症状,其发生率高达53%[3]。更年期失眠对女性的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西医多采用激素代替疗法,使用镇静安眠药、神经营养剂等进行治疗。近年来,大量关于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较多,尤其是2010年以后发表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91%以上。为了解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研究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遂对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RCT(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更年期”或“围绝经期”或“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或“绝经综合征”并且以“针灸”或“针刺”或“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00年1月到2019年1月。

1.2 纳入标准纳入:1)随机对照试验或者文献中提到“随机”“随机分配”等字样;2)实验组采用针灸或针灸与其他疗法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3)将受试者分入不同处理组;4)文献资料完整可靠。

1.3 排除标准1)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以针灸或者针刺治疗为对照组或无对照组的文献;3)动物类实验及细胞和组织研究相关文献;4)重复发表文献;5)综述类、经验类、病案报道、文献研究、探讨等不属于临床试验类文献;6)非中文文献。

1.4 质量评价参考Consort声明[4]、Jadad量表[5]及他人研究报道[6-7],制定“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文献信息采集表”,对纳入文献的信息进行提取,主要包括:文献基本信息,试验条件准备,疾病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样本估算,样本量,组间均衡性比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类型,随机分组的情况,分配隐藏,盲法的实施,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时长,疗效判定标准,疗效的统计学方法,不良反应,随访时间等。

1.5 数据分析方法由两名研究员按照上述纳入、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后将纳入的文献利用Epidata 3.1录入文献信息,如果出现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人裁决。第三人进行复审后,导出Excel表,对各条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信息共检索文献3729篇,其中中国知网623篇,维普873篇,万方数据库2233篇,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8进行文献管理,删除重复文献后,有关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文献有172篇,排除综述类、经验类、文献研究等不属于临床实验类的文献39篇,动物类文献5篇,对照组为针灸治疗的文献27篇,未设对照组的文献31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3篇,重复发表文献5篇,最终纳入共62篇[8-69]。文献发表时间多集中于2015—2019年(38篇,61.3%)。发表形式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献有23篇。研究单位以省市级以上医院为主(52篇,83.9%)。研究中心多为单中心(58篇,93.5%)。

2.2 基线资料56篇(90.3%)文献对年龄、病程、体质量等基线资料进行了组间均衡性比较,其中有14篇(22.6%)文献对治疗前各组PSQI及Kupperman评分等进行了组间均衡性比较,6篇(9.6%)文献只对年龄、病程进行描述,未见组间均衡性比较的描述。

2.3 样本量纳入文献的样本量从45~240例不等,共纳入3072例患者。

2.4 诊断标准40篇(64.5%)文献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来源。采用西医诊断标准的文献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有12篇(19.4%)文献参考2008年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1篇文献[18]参考2005年丰有吉主编的《妇产科学》。关于“失眠症”的诊断19篇(30.6%)文献参考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篇(4.8%)文献[43-44,57]参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1篇(1.6%)文献[68]参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2篇(3.2%)文献[40,63]参考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1篇(1.6%)文献[54]参考《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1979)。采用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标准的文献中有关“经断前后诸证”的诊断,7篇(11.3%)文献参考《中医妇科学》,2篇(3.2%)文献[8,37]参考《中医妇产科》,2篇(3.2%)文献[40,67]参考《中医妇科学》。有关“不寐”的诊断15篇(24.2%)文献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篇(21.0%)文献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9篇(14.5%)文献参考1997年版,4篇(6.5%)文献参考1993年版。2篇(3.2%)文献[38,40]参考《中医内科学》,1篇(1.6%)文献[8]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2篇(3.2%)文献[26,39]参考《22个专业95个病 种 中 医诊疗方案》。5篇(8.1%)文献[12,33,49,57,59]有诊断标准但未说明出处。

2.5 纳入、排除标准1篇(1.6%)文献[50]有自拟诊断标准;16篇(25.8%)文献无诊断标准;35篇(56.5%)文献有纳入、排除标准;1篇(1.6%)文献[52]有纳入标准,无排除标准;6篇(9.7%)文献有排除标准,无纳入标准;20篇(32.3%)文献无纳入、排除标准。

2.6 干预措施

2.6.1 实验组干预措施 所纳文献中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者有15篇(24.2%),其中11篇(17.7%)采用标准疗法(确定一组穴位治疗),4篇(6.5%)文献[14,21,4,63]使用半标准疗法(确定一组主穴,随证配穴)。使用电针、揿针、梅花针治疗者各1篇(1.6%),使用腹针、头针治疗者各2篇(3.2%),针、灸联合治疗者5篇(8.1%),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者24篇(38.7%),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者9篇(14.5%),联合中药及西药治疗者1篇(1.6%),联合电针、拔罐、放血、耳穴、推拿等一种或者多种措施治疗者6篇(9.7%)。

2.6.2 对照组干预措施62篇文献中60篇(96.8%)文献设立一个对照组,其中使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的文献有43篇(69.4%),使用中药治疗的文献有16篇(25.8%),采取常规宣教,不予治疗的文献有1篇[61](1.6%)。2篇[16,67](3.2%)文献设立两个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中药、西药进行治疗。

2.6.3针灸操作的描述62篇文献中均有对选穴的描述,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安眠等穴。31篇(50.0%)文献有关于针具规格的描述,52篇(83.9%)文献有关于留针时间的描述,27篇(43.5%)文献对针感或得气进行了描述,40篇(64.5%)文献对针灸操作手法进行了描述,18篇(29.0%)文献有关于针刺深度的描述。使用电针的文献均明确说明使用频率。

2.7 疗效评价标准62篇文献均记录了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文献有35篇(56.5%),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的文献有10篇(16.1%),采用HAMA评分的文献有3篇(4.8%),采用HAMD评分的文献有3篇(4.8%),其中有2篇(3.2%)文献同时运用HAMA、HAMD评分,采用睡眠率作为评价指标的文献有2篇(3.2%),采用中医证候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的文献有4篇(6.5%)。有38篇(61.3%)文献未提及疗效评价标准的来源,其余文献均提及疗效标准来源,其中11篇(43.5%)文献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3篇(21.0%)文献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篇文献[19]同时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篇(1.6%)文献[57]参考《临床医药实践》,1篇(1.6%)文献[28]参考《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8 疗程、评价时间及随访时间62篇文献中,3篇(4.8%)文献未记录具体治疗时间,余59篇(95.2%)文献治疗时间从11天到3个月不等。疗效评价时间:11~118天不等。随访时间:仅6篇(9.7%)文献记录随访时间,其中2篇文献[21,37]随访时间为治疗3个月后,1篇文献[68]为治疗12周后,1篇文献[10]为治疗30天后,2篇文献未记录随访时间。

2.9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9.1 随机分组、分配隐藏62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分组,其中22篇(35.5%)文献使用随机数字表法,7篇(11.3%)文献按患者就诊顺序分组,1篇(1.6%)文献[41]按就诊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1篇(1.6%)文献[23]按随机抽签法分组,1篇(1.6%)文献[58]按随机编号法分组,2篇(3.2%)文献[48,57]按随机抽样分组,24篇(38.7%)文献提及随机分组,但未具体记录随机化方法。5篇(8.1%)文献[36,38,45,51,61]提到分配隐藏,均使用密封的信封,余均未提及分配隐藏。

2.9.2 盲法及样本量估算62篇文献中仅有2篇(3.2%)文献提及单盲,余下均未提及盲法。3篇(4.8%)文献[34,38,45]估算了样本量,其中2篇(3.2%)文献有具体公式及计算方法,1篇(1.6%)文献仅提及计算结果。

2.9.3 样本脱落及不良反应 所纳文献中有10篇(16.1%)有样本脱落的记录,其中5篇(8.1%)文献未具体说明样本脱落的原因,5篇(8.1%)文献记录了样本脱落的原因。18篇(29.0%)文献提及不良反应,其中8篇(12.9%)文献具体记录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7篇(11.3%)文献显示试验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篇(4.8%)文献只提及不良反应,但未进行具体记录。

2.9.4 Jadad评分 按照Jadad量表评分标准,对纳入的62篇文献进行评价。11篇(17.7%)文献>2分,51篇(82.3%)文献≤2分,其中因针灸治疗较难做到双盲,故试验设计中有涉及单盲者给1分。

3 讨论

虽然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RCT试验类文献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设计问题:在临床RCT研究中随机分组、盲法的应用、对照组设立三大原则是取得科学、真实结果的关键。2)随机对照分组方法:采用科学的随机化方法(包括随机分组、分配隐藏)可以减少偏倚,确保研究的可信度。本研究中具体描述随机方法的文献有36篇(58.1%),其中有8篇(12.9%)是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这属于半随机分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随机分组,会形成顺序误差,使试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仅5篇(8.1%)提及分配隐藏,会使选择性偏倚风险较高。3)盲法选择:由于针灸治疗方法的特殊性,很难做到双盲,但可做到单盲(患者和评价者)。本研究中仅有2篇(3.2%)文献提及单盲,其余均未提及。由此可知,国内研究者实验时不注重盲法的运用。4)对照组的设立:临床试验中对照组设置常使用的方法有治疗药物对照、安慰剂对照、空白对照。而且对照组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非公认的治疗方法,如:穴位注射、宣教、推拿等。本研究中仅有1篇(1.6%)文献设有假针做对照。有15篇(24.2%)文献采用中药进行对照,1篇(1.6%)选择常规宣教,不予治疗的方法进行对照。5)诊断标准、疗效判断标准:本研究中文献的诊断标准来源不够统一,有部分文献有诊断标准没有标明其出处,还有文献没有诊断标准。且文献所参照的诊疗标准年份较早,如关于“失眠”的西医诊断标准多按1995版或2001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6)纳入、排除标准:有利于减少非研究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质量,本研究中有20篇(32.3%)文献没有纳入、排除标准,降低了研究的质量和可重复性。7)疗效评价标准:在疗效评价标准选择方面,应首选国际公认标准,国家标准次之。本研究中的疗效评价标准多为自拟,其中有参考指南或教材拟定者,也有未说明出处者。由于疗效评价标准各异,使研究缺乏可比性,故很难客观评价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此外很多文献选择年份较早的指南来指导现在的研究,其结果的意义也有待商榷。

针灸治疗本研究中对针灸操作细节及治疗方法的描述不全面,31篇(50%)文献未对针具进行描述,10篇(16.1%)文献没有记录留针时间,仅18篇(29.0%)文献有关于针刺深度的描述。有9篇(14.5%)文献仅有选穴的描述,其余操作及治疗方法均未记录,降低了医学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

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样本脱落情况、依从性、随访等内容。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对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推广都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中仅18篇(29.0%)文献有不良反应的记录,44篇(71.0%)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仅有9篇(14.5%)文献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可以看出研究者对此不够重视。样本脱落较多(超过20%)会使最终结果可能不具参考价值。本研究中仅有10篇(16.1%)文献有样本脱落记录,其中5篇文献记录脱落原因。有22篇(35.5%)文献考虑到依从性的问题。仅有6篇(9.7%)文献进行了随访。

通过文献质量评价发现,虽然关于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RCT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文献质量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试验中要严格进行随机化分组,配合分配隐藏,详细记录不良反应、样本脱落原因、随访时间等。选择国际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针灸操作方面要进行详细描述,以得出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结果。

猜你喜欢
分组针灸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分组搭配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怎么分组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分组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