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莹 崔 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021
心悸的致病因素主要是体虚、情志、外邪等导致的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为主要表现,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汉代时期张仲景认为,心悸的病因主要有惊悸、水饮、虚损及汗后受邪等;而在《丹溪心法·惊悸怔忡》里面则提出如下说法:心悸当“责之虚与痰”;再观《景岳全书·怔忡惊恐》里面对于怔忡的病因则是说:怔忡是由于阴虚劳损所导致的;清代《医林改错》中对于心悸怔忡的病因则认为是瘀血内阻所致[1]。心悸的病机总体来说就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则是感受外邪、情志、饮食等所伤造成的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心,或出现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引起心悸。可见,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是心悸发生的基本病机。
心悸的辨证分型数量众多,据现代统计在56 篇文献中其分型总数可达254 型[2],心悸基本证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心虚胆怯证、心神不宁证、阴虚火旺证、瘀阻心脉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不足证、痰火扰心证等。
心悸对应的治则治法亦是不少,但不外乎养心安神定志、养血安神、滋阴降火安神、温阳益气、攻逐水饮、活血化瘀、清心泻火化痰这几类治法。当然,在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拟定上,要做到兼具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但又不被固定的证型分类限制住。所以上面提到的治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兼夹一起使用,甚至在病情复杂的时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多种方法一起使用。
《素问·痿论》中提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强调“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这二者互为因果,“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可称之为双心致病。故心悸的发生可看做“形质”与“心神”二者的病变,形质病变如心气无力推动心血运行,导致心神病变如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又或是心神病变如心神不安,导致形质病变如心气不畅,阻滞心血运行。心神病变可为因可为果,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是心悸的基本病机,故安神法应始终贯穿于心悸的治疗中。
从前文可知,心悸的发生是多源性的,可以内伤于情,可以外感于邪,也可以是饮食之伤、药源之变。前文指出病机可分为“形质病变”和“心神病变”,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安神法治疗心神病变的基础上,将形质病变的气滞、血瘀、痰阻、阴阳气血不足作为依据,同时以中药性能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中医经典、方剂丛书、医学杂志、临床研究来获取相关资料,现将具有不同安神作用的方剂及中药归纳总结,分类如下:
治拟解郁安神法,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为解郁安神法常用中药。柴胡皂苷在柴胡活性成分中占重要地位,主要为柴胡皂苷a、b2、b4、c、d和f 等[3]。李仁国[4]给实验组小鼠口服柴胡皂苷500 mg/kg,发现柴胡总皂苷能延长给予环己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证明柴胡总皂苷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解郁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合欢皮等。根据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合欢皮具有抗抑郁、缓解焦虑、催眠的作用。熊永豪等[5]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实验对合欢皮水提液、醇提液及各萃取部位进行抗焦虑方面的研究,发现合欢皮可以缓解焦虑,其机制是合欢皮中正丁醇萃取部位可以使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增加,使小鼠脑内谷氨酸和5-羟色胺含量减少,从而起到抗焦虑作用。
治拟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法,代表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龙骨、牡蛎为重镇安神法常用中药。龙骨具有较强的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作用,通过平抑肝阳来达到安神之效,为重镇安神常用药。药理研究显示,龙骨的有效部位及其汤剂或龙骨的水煎液,有着镇静、抗抑郁、安定心神等药理作用[6]。牡蛎具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的功效。实验表明,牡蛎粉末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龙骨和牡蛎壳粉末也都可以抑制小鼠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惊厥反应。与去除龙骨牡蛎后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提取物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提取物在小鼠睡眠时间上有延长优势,由此可见龙骨和牡蛎都能起到镇静、抗惊厥的药理作用[7]。
重镇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磁石等。根据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磁石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抗惊厥、镇静的药理作用。王汝娟等[8]通过实验,证实磁石可以显著对抗小鼠在戊四氮作用下产生的惊厥,能明显缩短入睡潜伏期时间,明显降低戊巴比妥钠产生的睡眠阈剂量。
治拟化痰安神法,代表方如温胆汤。刘西强[9]综合现代医案类文献研究、黄煌教授温胆汤经验研究、临床观察类文献研究这三部分内容,得出温胆汤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出现最多。方中茯苓为化痰安神法常用中药。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多糖结构多样,药理作用丰富,还有大量研究表明,茯苓多糖具有神经保护、改善抑郁行为、抑菌、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10]。李玉平等[11]通过实验发现将茯苓的煎剂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而且可以对由于咖啡因导致的小鼠的过度兴奋进行抑制,同时加强戊巴比妥钠对于小鼠的麻醉作用。
化痰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远志等。实验发现远志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催眠的作用。Cao 等[12]研究表明远志中皂苷类成分细叶远志皂苷(tenuifolin)可通过激活GABA 能系统和/或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来增加小鼠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睡眠量。
治拟化瘀安神法,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条下[13-14]有“治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方中当归是化瘀安神法常用中药。当归和当归挥发油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心律失常、调节血管生成和抗抑郁的作用[15]。肖军花等[16]通过实验发现,当归挥发油的中性非酚性部位(A3)在抗心律失常方面作用显著,能够抑制心脏肌肉的搏动频率,延长功能性不应期,还能降低心脏肌肉的收缩力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振幅,与离子通道关系较大,对K+通道具有选择性。
化瘀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丹参、琥珀等。陈昌钦[17]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兴奋躁动患者加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对兴奋躁动的患者有辅助镇静的作用。
治拟养血安神法,代表方如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方中酸枣仁为养血安神法常用中药。目前有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中起到镇静催眠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皂苷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18]。Chen 等[19]发现酸枣仁皂苷A 水解后生成了酸枣仁皂苷元,其可以透过血脑屏障,从而与GABA 受体结合位点上的关键残基结合形成氢键从而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
养血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大枣等。刘孟军等[20]、Amrhein[21]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枣果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环核苷酸(cAMP)。Hanabusa 等[22]曾从大枣中提取到cAMP,证明其在大枣中的含量较为突出。通过相关药理研究发现,cAMP 能舒张平滑肌、扩张血管[23],改善心肌供血,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治拟补气安神法,代表方如归脾汤。归脾汤方中人参为补气安神法常用中药。根据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参能够延缓衰老、提高记忆力,同时能够加强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人参皂苷能够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制[24]。
补气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灵芝等。药理研究表明,灵芝有保护心肌不受损伤、抵抗心肌缺血等作用,还可以明显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现代多种心血管疾病模型下出现的心脏损害[25]。
治拟清心安神法,亦可称为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法,代表方如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方中麦冬为清心安神法常用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麦冬具有镇静、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其可以通过对心肌供血进行改善,进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表明,麦冬皂苷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能够保护已经出现缺血的心肌[26]。桂苡等[27]通过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山麦冬注射液5 g/kg 及10 g/kg 这两种剂量,发现山麦冬注射液在抗心律失常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
清心安神法常用中药还有朱砂、百合等。药理研究表明,朱砂能使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起到抗惊厥、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28]。Wang等[29]采用焦虑动物模型,进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发现小剂量的朱砂可以抗焦虑。朱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朱砂有镇静安神的作用[30]。
本文主要探究了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安神法被广泛应用于心悸的治疗中,可以说安神法始终贯穿于心悸的治疗。在临床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心血管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历代中医文献中无心律失常病名的直接记载,但现代医学通常将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故现代多使用安神法治疗心律失常,且具有充分的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基础。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从古代医家所提出的安神法中,笔者发现,安神法是基础,但除了治疗心神病变,也应关注形质病变。换而言之,治疗心悸不能局限于安神法,更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兼顾气血等形质因素及其他脏腑。以此为依据,笔者对安神法进行了分类,为临床使用安神法治疗心悸提供依据。
而在探究安神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时,笔者发现,除了抗心律失常等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外,安神中药多数具有镇静安眠、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西医双心医学不仅研究心脏疾病,同时也是一门研究其与社会环境、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科学。本文目的就是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将“精神心理因素”纳入“心血管疾病整体防治体系”中的某一部分,对于那些在精神心理因素干扰下的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表现为类似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疾病,进行识别并进行恰当的干预及治疗。因此笔者认为,安神法亦不局限于治疗心悸、心律失常,还可治疗神经症、焦虑症、失眠症等与精神心理相关的疾病,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查阅古今文献、相关现代药理研究,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安神法的临床治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