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清,李必树
(东莞市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广东 东莞 523073)
痛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属于一种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一般会在夜晚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关节疼痛,关节部位处出现严重的水肿、疼痛、炎症及红肿症状,疼痛会慢慢减轻[1],疼痛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几天活几周不等。当疼痛出现后,患者会在沉睡中被疼醒,犹如大脚趾被火烧一般,发病部位包括大脚趾、膝盖、手部关节、肘部等,关节处会出现发炎及红肿等症状,患者活动严重受限,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患者的疼痛感会反复出现,一旦发病应及时进入到医院中就诊。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尿酸排泄减少及嘌呤代谢紊乱而沉积关节有直接关系。大多数痛风患者均伴有高尿酸血症,在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方法[3],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别嘌醇片、非布司他药物,为了探究哪种药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将于2018年3 月份至2019 年12 月份在医院中进行通风伴高尿酸血症治疗的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中别嘌醇片、非布司他药物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选取于2018 年3 月份至2019 年12 月份在医院中进行通风伴高尿酸血症治疗的患者共86 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有43 例患者,男21 例,女22 例,年龄为35-74 岁,平均年龄为(56.5±2.6)岁;病程为1-4 年,平均病程为(2.3±1.2)年。观察组有43 例患者,男20 例,女23 例,年龄为36-76 岁,平均年龄为(57.2±2.8)岁;病程为1-5 年,平均病程为(2.4±1.3)年。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通风伴高尿酸血症。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②肝肾功能不全者。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别嘌呤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别嘌醇片(国药准字H44021368,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药物,口服,每日1 次,每次300mg。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非布司他治疗方法,给予患者非布司他(国药准字H20130058,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药物,口服,初始阶段每日给予患者1 次,每次40mg,服药两周后,每日1 次,每次80mg。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并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量,减少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对两组患者的恶心、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酸值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QOL 评分进行对比,使用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共包含12 个项目,总分为60 分,其中,良好为51-60 分,较好为41-50 分,一般为31-40 分,较差为21-30 分,极差为<20 分[4];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痛风症状消失,尿酸值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消失,尿酸值改善显著;无效:患者的痛风症状未消失,尿酸值未恢复到正常水平[5]。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治疗前,两组尿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酸值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后尿酸值对比(±s,μmol/L)
表2 治疗前后尿酸值对比(±s,μmol/L)
组别(n=43)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4.32±8.24 353.26±5.46对照组 514.75±8.35 367.35±5.42 t 值 1.255 16.524 P 值 0.567 0.001
QOL 评分良好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QOL 评分对比[n(%)]
表4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痛风作为一类关节性疾病,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风湿性性慢性关节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诱发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及关节残疾等疾病的产生。临床上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疾病产生的生化基础,一般正常的成年人每天会产生750mg 的尿酸[6],其中有20%的尿酸属于外源性,有80%的尿酸属于内源性。人体产生的尿酸会金融负到尿酸代谢池中,代谢池中每日代谢的尿酸量为60%,有部分尿酸的产生由经肾脏或肠胃分解代谢来完成排泄,正常排泄及代谢的患者能够将体内的尿酸维持在平衡范围内,一旦出现代谢及排泄失常,会引发患者体内的尿酸值出现过低及过高情况,进而诱发相关疾病的产生[7]。医学专家提出,引发痛风疾病的产生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受家族史影响而引发痛风疾病的产生是诱发痛风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嘌呤代谢酶缺失,但是目前关于痛风疾病的发病机制说法尚不明确,多与遗传有直接关系。非布司他是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中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有助于降低血清中的尿酸量,对黄嘌呤氧化镁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使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酸值为(353.26±5.4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367.35±5.42)μmol/L。观察组患者的QOL 评分良好率为60.47%,高于对照组的30.2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说明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改善了患者的疾病预后治疗效果,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非布司他治方法法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中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尿酸值,对黄嘌呤氧化镁产生抑制作用,血清中的尿酸量明显减少,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使患者能够正常的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来。
综上所述,在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疾病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尿酸值、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