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研究

2021-03-27 12:22:47刘春沪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水环境城市河道

刘春沪

摘要:在现代化社會的经济和建设中,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逐步推进,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问题愈发凸显出来。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管理工作必须要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强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的创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要,提高居民用水质量和河道治理工作效率。在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管理工作探索中,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

前言: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各城市都在河道的整治和管理中,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绿色化意识的提高,改善水环境、将河道的功能效益发挥出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规划策略。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要以提高城市功能为切入点,加强对河道的有效整治,提高河道的综合治理水平,保护水质,节约水资源,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发展效益。

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水利工程建设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治理。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化,河道与居民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愈发体现出来,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任务也愈发迫切,因为在城市的工业化建设中,形成的工业化生产污染问题,对河道的水资源形成了负面影响。再受到随处可见的垃圾丢弃行为的影响,河道水资源不可避免的形成了污染,这对民众的身体健康、用水安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总体来讲,城市河道中的水污染是由于雨污污染、河道淤积污染、截污不彻底等多种原因共同形成的。例如雨滴降落,将空气污染物带到了城市河道水中,雨水地表径流过程中,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进入到城市河道,使水体水质发生了恶化,降低了水质质量。河道的淤积问题,污染了水体环境,包括排放的废水、大气沉降等,逐渐沉积富集到底泥中,污染了河道底泥,截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到城市河道中,污染了河道水质[1]。

城市的建设部门在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中,加强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能够结合人们对生活用水的实际需求,提高城市河道水资源的质量。根据相关的标准要求,落实有效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制度和策略,为城市居民的用水提供保障,强化用水安全。不仅如此,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还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因为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中,创建优质的河道水环境,有利于紧跟城市的时代发展脚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积极的推动城市的现代化环保化建设与发展[2]。

二、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截污治污水平

在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管理工作实施中,有必要结合截污治污的必要性,加强截污治污建设,提高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截污治污水平,有针对性的落实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截污工作目标,满足人们对用水的需求。在建设截污治污体系的过程中,要将污水处理厂网和区域排水规划的建设相互结合,整治入河排污口,建立起截污管道,将入河排污口彻底封堵,全面的落实对河道水体污染的有效控制。以截污纳管、清浊分流为原则,提高截污治污的管理水平。在村镇的污水治理中,同样要加强管控,对农村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高面源污染控制和坑塘的整治有效性。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体系,在收集污水、处理污水的系统中,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污水,提高对污水的合理利用率。在截污治污的建设中,完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功能[3]。

(二)促进河道水体循环

河道水体循环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和治理中,是重要的循环系统,城市河道的水环境管理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形成外调水补充河道生态水循环,加大对再生水的合理利用。对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要提高利用率,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在河湖湿地的补水中的应用,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的保障作用,促进河道水体循环工作的实施。建立起水体循环调度的制度,促进水体循环工作更稳定的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起与水环境质量相关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监督和管理水功能区。通过监督监测,对区县边界断面、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等位置进行全面管控,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共享信息,提高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在审批入河排污口方面,加强严格的监管和管理,对设置入河排污口,要建立起论证制度,明确原则,拒绝受理新建入河排污口的申请,除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入河口之外,对其他的申请一律不再受理。建立完善的河道水体循环体系,保护河道水体环境,加强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问题的有效防范和治理[4]。

(三)提高治理技术水平

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在技术创新中,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水平、管理效率,引进科学的治理技术,通过营造水下森林、培植食藻虫体等方式,有效的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与效率。在营造水下森林治理技术的应用中,要创建起良好平衡的水生态系统状态,因为在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是为水体生物提供生存的载体,有着净化水体的作用。营造水下森林,要建立起沉水植物生态系统,利用沉水植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体中大量的磷、氮等物质去除。依据沉水植物对水环境进行判断,因为沉水植物的生长状态直接反映了水环境的状态,例如沉水植物减少甚至消失时,说明该区域内的水环境出现了恶化等问题,若是在一个区域内沉水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则说明该地区的水环境水平良好。因此要结合营养物、温度等多项要素,培养成水植物,调查和分析城市河道水环境,结合实际的调查研究结果,科学、合理的选择沉水植物,改善河道水环境。

通过在河道中投入水生动物,使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的维护,利用食藻虫体的培植技术,治理城市河道水环境,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水平。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人们向河道中排放生活污水,形成了河道水体污染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全面的治理,形成了河道水体磷、氮超标等情况,大量的藻类生物在河道水体中繁殖生长,限制了水体的净化,水体的自净能力被弱化。培植食藻虫体向河道中排放,该技术应用能够使藻类的异常生长得到有效抑制,优化河道水体环境,提高水体透明度。通过食藻虫体培育技术,使水体中的藻类不正常生长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恢复水体内的微生物环境,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技术的水平和效率[5]。

结论: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河道工程的建设工作仍旧还在不断进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直接受到河道和河流管理的影响。城市化的建设中,要重视河道水环境管理工作,加强对河道水环境生态有效治理,提升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城市河道向着生态化、环保化的方向不断探索与发展。结合城市河道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提高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水平,优化技术措施,建立良性循环的河道水体体系,满足人们的用水需要。

参考文献:

[1]冯明,黄斌,罗国豪.江阴市美丽河湖建设治理的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1(13):132-134.

[2]李小燕,王锦萍.“激浊扬清”守初心 碧水清流润龙城——常州市排水管理处高质量发展纪实[J].城乡建设,2020(18):18-27.

[3]崔驰飞,祁诗月,郝明,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南沙河流域为例[J].北京水务,2019(02):12-16.

[4]李行.岳阳市城区河道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18.

[5]胡晨雪.北京市河湖水环境问题治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水环境城市河道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44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52:41
抚顺市海绵城市现状评估及问题识别规划研究
城市配网建设探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