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乡村规划下的环境建设

2021-03-27 03:47马煜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环境建设乡村建设

马煜

关键词: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环境建设;风景园林

一、乡村规划背景

乡村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记录了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在城市的记忆中,乡村是自然生态、缓慢发展的,但随着乡村向城镇化、工业化、旅游化的快速推进,大面积的乡村土地被征用,被开发、被利用,农用地的形态开始变得复杂,生态用地开始退化,乡村开始衰败。乡村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形象化表达,是我们在乡村建设中的指路牌。

在乡村规划的相关案例中,不难发现,多以国外案例为主,国外开展乡村规划时间已久,整体规划内容相对完善,体系相对健全,大多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划理念,体现“小、素、新”的审美标准,以乡村自然风貌为基础,通过对乡村道路的提升、水系的疏通、农田的再规划、景观的融合,打造有别于城市化园林的特色乡村风貌。

我国乡村规划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几年也大范围的开展了乡村建设,国家相关机构通过对我国乡村现状的充分调研,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十九大后,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生态宜居”成为乡村居住的主基调,对比原先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洁”这一要求,从多维度提高建设要求,将目光从单一的村庄建设拓展至整个乡村的持续发展,反映出我国未来的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乡村规划这一大标题的指引下,我国各地方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从多角度,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内容,提升乡村景观绿化,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开展环境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乡村建设任务包括但不局限于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乡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仅只是物质建设,更多的是要让乡民从精神上得到满足,因此对于乡村的各个方面都要完整的兼顾,从而构建一套属于乡村自身的完整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最终的目的是为乡民带去幸福和快乐,并促进人才的回归。一个方面的缺失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盘,因此,前期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在政策上要有持续性和衔接性,否则乡村建设仍旧只是一团散沙。

在乡村建设的大框架下,环境建设任务在近几年越演愈烈,成为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点。立足于新时代背景,结合理论与实践,打破传统乡村绿化的概念,将整体上升至环境建设。环境建设的总体则基于“统筹规划、以农为本、尊重自然乡村”这一理念,一般通过“提取景观肌理”、“建立生态廊道”、“提升环境品质”、“挖掘乡土文化”等一系列手段与方法,基于传统人居美学的思想,对乡村各功能区进行重组与利用,保护乡村原有自然地理风貌,增加整体生态绿量,提升居住区景观品质,开展新特色旅游产业,从而打造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百姓富、班子强、民风好的新时代特色田园乡村。

三、以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例

1.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基本情况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项目位于圆陀角风景区西部,南起S336省道,北至G345国道,东临连兴港河,西靠G345国道,规划面积约18平方公里,含胜丰村、寅东村、连兴港村、圆陀角村四个自然村。

地块周围恒大海上威尼斯、新湖长江公园、黄金海滩湿地公园、江海文化景观大道、恒大五国温泉城、碧海银沙、大禹公园等一大批旅游观光项目相继建成,恒大童世界、渔人码头、海上未来城、渔博小镇等众多项目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些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奠定了建设标准和产业基础。

2.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建设方法探究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美丽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环境建设不仅是对现状村庄资源重新挖掘与分配,而是要从居民的需求出发,一切的建设必须符合乡民的利益和意愿,从方方面面出发,让环境更好的服务与居民,同时推动整个片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发展特色乡村,引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本项目在乡村环境建设阶段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使乡镇成为一个拥有完整社会文化价值的体系,第一要义就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本项目我们从道路改造为着手点。乡村道路是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道路,也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基于现状道路形式,根据《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2017), 本项目设计将道路划分为连接乡村内部各主要区域及乡村主要出入口的干路;连接乡村内部各区域与干路的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的支路;以服务村内居民为主的支路以及服务于两侧农田的生产性道路。对道路进行划分,顺应地形地貌特征,构建环路体系,针对不同道路形式提出不同的改造方案,这是环境建设的基础。同时重新规划布置公交流线、配置新停车场,满足车辆停放需求、对现有不贯通的河道进行清淤疏通处理,从多角度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2)建筑与景观的构建

建筑与景观是彰显乡村特色的重要表现手段,所有的建造都需考虑可持续这一要素,所有的建造都来源于当地,融于当地,使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展现本土文明智慧,延续当地传统历史文化,符合自身审美需求。

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绿地体系的构建,打造“生态绿环+生态绿带+生态绿斑”的三级体系,营造村域绿地生态网络,形成蓝绿复合体系,同时应坚持选择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体现生态种植、科学种树的思想,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常绿、适应性、抗性强、成活率高的树种,构建稳定、接近自然的植物群落, 实现乡村生态的营造。

3)旅游发展规划

该项目与周边的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接轨,因此环境建设阶段以发展旅游为目的,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特色乡村。针对4个村落不同的风俗习惯,打造三大主题片区、十六大主题节点,为了呈现多样的游览方式,我们通过两条水上游线、两条骑行游线、一条步行游线串联起三大片区内的十六大景点。以水上游线(柳岸艺廊航线)为例,由这条航线串联起西片区的主要节点如花溪观海、水上森林、花岛聆风、柳岸闻樱、听澜坊、村民中心、艺术水廊等多个景观节点。区别于城市的大型公园广场,景点以小而精为特色,营造尺度自然,接近区域统一的景观气质。通过打造小型、日常的空间,一方面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日常交流、情感的拉进的空间,另一方面设置的景观节点区域也可与周边旅游发展区相结合,成为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的配套附属地块,从而拉动整个美丽乡村片区的经济发展。

四、结语

中国有近70万个行政村,乡村的环境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领域,我国乡村正经历着旅游的兴起、生态环境的搭建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等一系列变化,乡村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乡村景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的规划设计,让乡村不受城市的影响,延续乡村的生命力,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獻

[1]洪惠坤.“三生”功能协调下的重庆市乡村空间优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王瑞琦、张云路、李熊*.新时代乡村绿化美化的美学途径与科学导则[A].中国园林,2020,36(1):5-12

[3]吴雯、张婧、邓力文、王忠杰*.村民参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环境建设 [A].中国园林,2020,36(1):19-24

[4]李明.美好乡村规划建设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南通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Z].2017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环境建设乡村建设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