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和文化阐释

2021-03-27 03:29罗莎
电影评介 2021年19期
关键词:鸡娃受众家庭

罗莎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近年来,教育题材电视剧层出不穷,旨在用艺术方式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教育问题,阐述当今的教育生态,呈现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面貌。近年来,三部热播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以其以典型的人物塑造、精细的情节冲突的设置和经得起推敲的台词对电视剧故事的推动作用。

一、《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剧作概况

教育肩负千万个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不同步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随之而来的各种教育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根据《2020新中产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下的年轻新中产总占比为50%,其中有七成是本科或专科学历;新中产群体家庭年收入在20万到100万之间,在养育下一代的过程中,有近60%的家庭存在教育焦虑,表明都市中产阶层家庭对下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而阶层分化与固化给中产家庭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把更多家长和学生推向了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20》提到,现实题材剧目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呈现递增趋势。教育题材电视剧正是当下教育热点的艺术表现,是以教育问题展开故事发展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聚焦教育热点的剧集不断涌现,这些剧以艺术化方式呈现社会热点,生活化的情境营构典型环境,进而实现典型人物的塑造,教育类电视剧之所以能热度不减,原因在于此。在这类热点现实题材剧中,最为典型的是聚焦升学教育的“小”系列——《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这三部电视剧改编于作家鲁引弓的同名小说,围绕留学、高考、陪读等话题,以“升学压力导致的教育焦虑”这一鲜明话题为叙事纽结,分别探讨了中国家庭在面对孩子中考、高考以及小升初三个关键节点的教育观念、态度和教育方式,一经播出迅速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并引起了社会热议。作家鲁引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字则代表的孩子,同时‘小也代表着叙述的是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情,我主要是以‘小作为切入点,写出了关于教育的大问题。”《小别离》讲述的是三个家庭分别对于孩子升学、留学等的不同看法与做法。《小欢喜》则叙述了三个家庭中的孩子面对高考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涉及大量热点话题,如学区房、艺考、补习等。《小舍得》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小学升初中这个热点上,展现了三个家庭在孩子小升初时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相互攀比的“鸡娃”现象。

大量的研究与调查表明,中国家长对于孩子中考、高考以及小升初这一特有阶段非常关注与重视,同时也会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焦虑。天价的学区房的价格、孩子因原生家庭出现心理问题、丧偶式育儿、校外培训门槛难进、奥数比赛加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等内容都是现阶段社会的热议话题,这些问题都在教育题材电视剧中真实呈现。“小”系列三部剧并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家长们的不合理的行为和急切的心情进行批评和指正,而是运用温暖的话语和笔触引发观众的深思,将与观众最为贴近的故事作为主题,运用戏剧化的方法吸引观众的注意,进而引起观众对于电视剧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三部电视剧对于青少年心理状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和阐述,运用独特的审美角度和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故事,吸引着观众的注意,生动的人物语言散发出青春气息,紧扣社会热点問题戳中家长的焦虑点,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同时也让大众对于亲子关系、教育焦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虎妈”“鸡娃”等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

典型人物的塑造必然取材于典型环境,用生活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突出人物特点。通常在电视剧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形象,情节可能随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遗忘,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却深深印在受众的脑海里。传统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大都肯定了人物在故事结构里的重要性,更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情感。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的《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这三部电视剧皆存在着一组对立人物,即“虎妈”和“猫爸”,“虎妈”在剧中通常是严厉而焦虑的,是整部剧的矛盾冲突人物,“猫爸”则是温和而理智的,是冲突的润滑剂。受众对“虎妈”“猫爸”“鸡娃”印象深刻,得益于剧作设定的典型人物、真实的情节以及生动的语言等要素。

人物提炼精准,具代表性典型更易引起受众共鸣。《小别离》中塑造了几类中产阶级家庭:以老张为代表的暴发户或者有巨大原始财富的家庭,以童文洁为代表的靠知识改变命运跻身精英人群的家庭,以老金为代表持有巨价房子的老北京人。这三部剧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形象和带有润滑作用“佛系”的父亲形象,也展示了一批“鸡娃”无奈的存在。《小别离》《小欢喜》里的童文洁、《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就是焦虑的“虎妈”,也是这个时代家长焦虑的具象化。同时,一系列“暖男”“猫爸”形象塑造也相当成功,方圆、夏君山就是其中代表,在家里是“女儿奴”和“宠妻狂魔”,典型的“双面胶”式人设,让一度威严的父亲展现出慈爱、宽容、温和的特质。此外,剧中一个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形象,有的随和、有的睿智、有的贴心、有的聪明,例如:诙谐幽默的方一凡、智商超高的林磊儿、喜爱天文学的乔英子、有着当赛车手的执着的季杨杨以及乖巧的方朵朵、自由的夏欢欢、顺从的颜子悠、叛逆的张小宇等形象都深入人心。这一个个典型形象的呈现,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从剧中都能找到自己,并跟着这些人物一起去经历体验,去思考成长,这些感同身受的故事让受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收获同处于困境当中的人彼此之间的同情,在感到痛苦和无奈的同时也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温暖和善意、信心和力量。

情节上大量生活细节增强冲突的真实性,剧作以多重叙事结构丰富人物形象塑造。电视剧是由戏剧发展而来的,无论是从最初的直播小戏,还是当下受欢迎的电视剧,它的表现方式还是离不开戏剧的基本原则。对于电视剧而言,故事情节的设置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舍得》中的开场就展示了田雨岚在饭桌上逼着子悠背上千位圆周率的剧情,让不少年轻观众想起小时候被家长要求展示才艺的恐惧。剧中有关小升初和孩子教育的剧情让不少学生家长大呼“真实”,这即是以“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奥数、逻辑、KET……这些现实中“鸡娃”家长绕不过去的词复刻在了屏幕上,“鸡娃”妈妈田雨岚和“佛系”妈妈南俪的相互较劲,映射着现实家长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当一个个有关教育焦虑的细节摊在面前,被记住的还是歇斯底里为了孩子可以随时放弃全部的“疯狂”的家长形象。《小别离》中方一凡和童文洁为期中考试成绩的激烈争吵,《小欢喜》中的平时体面又温柔的宋倩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紧张和抓狂……这些情节和冲突让观众反复地思考“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是正确”这一问题。《小舍得》中被家长安排、赶着往前,倍感压抑,想踢个足球、观察个动物都是梦想是奢侈的颜子悠;还有开始无忧无虑天真美好,却在班干部选拔中因成绩不好失利、扑向爸爸怀中嚎啕大哭喊着“我要上奥数”的夏欢欢,那一幕幕让很多家长心酸无助,感叹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已经成为了“合格家长”唯一的面貌。

剧中这些矛盾与斗争是真实的生活艺术化的概括,反映的是当下的一些社会热点与焦点现象,情节冲突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教育案例,电视剧艺术化地提取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原型,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加以想象与虚构,使之典型化,构成电视剧的戏剧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同时,电视剧通过对各个家庭分镜头叙事,并合理有序组合排列,构建出电视剧独特的时空,同时也让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更加鲜明,比如《小舍得》中田雨岚让子悠背诵圆周率,南俪却拿起了琵琶跟女儿欢欢合唱,在田雨岚为子悠上辅导班想尽各种办法的时候,南俪一家人在玩亲子游戏,两个母亲的形象呼之欲出。除了分组叙事,剧中还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结构方式对故事进行安排,不断设置悬念,让故事情节发展变得更加曲折离奇,如《小舍得》中南俪对父亲的误会,那段插叙简直是回忆杀,当南俪在产房待产,父亲的焦急与不安,欢欢出生后父亲抱着孩子脸上露出的笑都传递出一份深沉的父爱。这些既符合时间的因果关系与逻辑顺序,又对故事结果进行艺术加工,准确提取剧情兴奋点与转折点的叙事安排,让人物形象愈发丰满,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

台词生动,接地气的表达更易触碰受众神经。无论是《小欢喜》《小别离》还是《小舍得》都带有喜剧色彩。例如:《小别离》中,童文洁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没有考上好的高中,那自然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寥寥几句就将一个焦虑的母亲形象勾勒出来,《小欢喜》第一集中童文洁在接到老师电话里说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赶到学校时不顾形象穿着高跟鞋追儿子,开启了疯狂吐槽:“我不是你妈,你没错,我错了,我吃饱了撑的,我为什么要生你,我就不该生你,学习学习不灵,打架打架门清,你脑子里天天在想什么,你是不是不知道现在高几了,你不知道,我告诉你,你现在高三了,不再是高一、高二了。”几句话就把一个狂怼儿子的“虎妈”性格展露无遗,让观众感到真实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急躁、焦虑的“虎妈”。另外,童文洁在跟方圆说的那段话也是句句戳到万千父母的心坎上,“我算了一下,就十年,这凡凡马上考大学了,争取考一好大学,争取找一好工作,争取进一好公司,或者是自己出来创业,然后,娶个好老婆,再给我生个一儿半女,我这辈子,齐活了。”这些生动写实的镜头语言,凸显人物浓烈情感,让剧情节奏张弛有度。《小舍得》中田雨岚跟其他学霸妈妈“传经”时说到:“只有向着更高难度的级别的证书挑战,才能确保碾压竞争对手,”夏君山跟钟老师在天台讨论的剧场理论也让很多观众感同身受,“如果大家都在看一场演出,其中一个观众站了起来,其他的观众为了能够看到完整的表演,也自然会随之站起来,那么大家就会从原来的坐着看都变成了站着看演出。还有人站上椅子了,有人把梯子给架起来了。何苦呢?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就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关键问题是,没人敢坐下来啊!”剧中这些有着生活气息的真实生动的语言、情节传神表达了爱攀比的劣根性,同时透露出来的教育焦虑也深深地戳中了现阶段众多父母的痛点,剧中人物的表现既生动可爱,又让人悲从中来,人物形象塑造也就更加生动饱满。

三、“内卷”“抢跑”等教育焦虑凸显的现实忧思

当教育成为社会热点,教育题材电视剧来得恰逢其时。在家庭生活中,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扮演着儿子、女儿、妻子、丈夫、父母等等各种角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和谐家庭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和谐的因素更多出自于因家庭成员各自的教育观念、态度、方式的差异性,很少有家长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更多父母关注的是教育带来的分层效应,竞争发展到后期,“内卷”文化也就相应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在“抢跑”,它带来的是整个教育体系、教育生态的变化。

《小欢喜》《小别离》《小舍得》这三部剧围绕各个考试节点展开叙事,我们看到孩子承受着来自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而原本认为孩子应该快乐长大的家长被周围人的“鸡娃”行为所裹挟,不由自主在孩子的课外培训上加码。“鸡娃”的背后常常是父母给予孩子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代表着父母自身焦虑程度。家长们大多认为以打鸡血的方式让孩子成长这一方法是正确的,这也生动呈现众多家长对于育儿所抱有的执念,亟需从“鸡娃焦虑”中解脱出来的,正是那些正在经历育儿困境的父母。“小”系列电视剧呈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怎么共同组成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挖掘出造成大家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提出孩子要遵循他们的自由天性成长还是向着分数靠拢的问题,让受众看到自我、反思自我,试图引导受众对教育目的、方式、理念等多方面对照思考,并在纠结当中找到答案。此外,《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部剧都能够将各个阶层人物对于生活的想法和期望全面地展示出来,并且具有合理性,观众在观看此类电视剧时也会感觉到特别的真实。无论是站在家庭的角度还是孩子成长的角度,三部剧的叙事线索和相关人物形象塑造都极为成功,观众在收看完电视剧之后,呈现出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现实问题往往比电视剧当中的内容更加残酷,主要是资源出现了不均衡问题所带来的一些效应,并且这些效应具有复杂性,任何人无法给出确切的定论,说出哪种选择具有正确性、哪种选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小舍得》《小欢喜》《小别离》都是具有教育特点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对于当下教育生态给予了细致地描写和刻画,将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问题引入到剧情当中,利用剧情话题内容引发社会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在具有矛盾和冲突的剧情当中引发观众热切讨论和不断反思。同时,剧中人物解決问题的方法凸显出主角解决矛盾的智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治疗受众的焦虑心理,并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当下教育题材电视剧的一贯做法,也是电视剧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教育题材电视剧与现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所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真实案例使用多重叙事策略将现阶段社会当中的热点问题和教育焦虑呈现出来,让受众从中找到具有价值的内容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二是创作的实际内容要与青少年这个群体紧紧相连,通过典型的人物设置、生动形象接地气的语言表达等将人物性格以及矛盾冲突充分展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青少年及家长的广泛关注,并可以称之为有质量的教育题材影视作品。此外,教育题材电视剧还应不断开拓表演空间,不断探索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塑造更多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学子和应对教育生态变化而更新教育理念的父母形象,为众多家庭带来情感共鸣和观念突破的同时引导其窥见另一种可能的出路,这也是新时代大背景之下对于教育题材电视剧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鸡娃受众家庭
网络流行语“鸡娃”探析
“鸡娃”教育:一场面向学生的残酷“内卷”
制造鸡娃
家庭“煮”夫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恋练有词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