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江斌
摘要:数学是思维锻炼的体操,而问题意识是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问题给思维指明了方向。因此,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深度融入数学课堂,从而唤醒学生的探究激情,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看图提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思索、思考的一种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点的逐步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独立尝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面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总是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状态。从一个问题中能够提出好多个“为什么”。在数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担心自身会因为提问方式的不恰当而被同学嘲笑,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存在不会提问的状况。这种状况长此发展下去,学生在课堂上会呈现出不愿意提问、不敢提问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心中的疑问,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在课堂中压抑不善表达的状态。这项工作的进行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并不是普通的师生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式关系。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专注赞许的目光注视学生,这样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尊重。加强对学生提问精神的表扬,这种口头式的表扬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提问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部分学生难免会提出较为幼稚与可笑的问题,甚至会出现离题的情况,这时教师都需要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耐心地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再进行思考,给学生多一些宽容与谅解。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才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提问。例如在教学《比高矮》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展示图片后,让两名身高不同的学生上台背对背站齐,再让其他学生去判断到底谁高谁矮,在此过程中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也就进一步掌握了知识,提升了理解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第一步,接下来应该如何解决呢?其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由老师加以引导,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解决。这时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错误问题,多说一些正面鼓励的话语,避免出现"这样简单的问题你还问”“你提的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价值”等带有情绪化的言论,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接下来遇到其他问题,或是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来看,答对或是答错这样的标准太过于武断,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具有非常大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基础上的。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强、理解难度大,传统的平面教学很难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立体的认知,但是如果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情景中,就会大为不同。基于此,教师在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借助学生熟悉的场景画面和事物等,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具体地呈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因趣升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在此过程中,有效实现学生问题是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的图片例如桌子、文具盒、篮球等,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名称吗?”随后学生们踊跃回答,教师再次进行发问:“这些物体的形状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哪些不同?”以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思考,随后再引入教学内容。
四、重视课后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不能单一,然而,大多数教师几乎“一刀切”,直接是“拿来主义”,不是数学课本上的课后作业就是现成的教辅资料。这样做的结果既不利于学优生思维的拓展和知识的延伸,同时也不利于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记忆力等,这些能力提升大多依赖大量习题的演练。受到数学学科影响,大部分数学作业都是枯燥无趣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感,调动学生进行作业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设计数学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在趣味化的情景中融入数学知识点,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挖掘数学学习的潜能,保持这种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编题目或分组合作,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作业:在课下通过家长帮助的形式,在网络上或书本中寻找图片,并辨认图片中物品的数量,随后在图片中手写下物品的数量,并在下节课堂上分享自己尋找的图片并说出物品数量,让班级内其他学生共同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必要,它能借助问题对象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思维,让学生形成心理层面的质疑过程。而教师巧设悬念调动学生,可以促进他们更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内容,形成课堂良好互动氛围。如此一来,就形成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建花.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看图提问的能力[J]. 速读(上旬), 2018.
[2]冯露黎. 刍议小学数学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看图提问的能力[J]. 读书文摘:中, 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