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貌提升改造项目中的一体化设计
——以江门市潮连岛芝山村项目为例

2021-03-26 04:28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蒋纯龙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貌山村建筑

文/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蒋纯龙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目标作出部署。“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乡村建设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也为解决乡村建设混乱、服务设施落户、精神文化缺失等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实践,通过探寻乡土文化、修复乡村建筑、提升乡间环境等综合设计方案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结构差异巨大,乡村产业形式单一,经营思维落后,乡村规划缺少约束导致风貌混乱,如何针对村民错综复杂的意见解决基层意愿;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和产业空间,提升未来价值;为应对不同部门的冲突与矛盾,协调工作顺利进行;将设计理念与当地施工管理水平、特殊需求做法结合,创造更接地气的作品等成为设计师需攻克的难题,对设计师提出从项目调研策划到施工配合全过程参与的高要求。本文以笔者参与的江门市潮连岛芝山村项目为例,从项目调研、策划、规划等阶段,阐述乡村风貌提升改造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策略(见图1,2)。

图1 鸟瞰

图2 公共空间效果

1 项目初始的系统调研

《周易·系辞下》云:“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乡村建设设计引导需以项目实地情况的真实掌握为基础。2019年5月项目启动初始,我方即组建项目组奔赴现场,按规划、建筑、景观、市政等多专业分类,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研、部门接洽等多种形式,从乡村文化特色、乡村规划环境、乡村建筑风貌、村民发展需求4个维度开展调研。

在实地踏勘过程中,结合芝山村现状规划总图,对现场建筑一一编号,拍照记录,对历史性、公共服务性建筑及重要景观节点进行重点标注;对现状交通情况、停车状况、活动场地分布和使用状态、现状市政设施分布及维护状态进行记录;对存在不良状况的项目突出标记,用以同政府及村民沟通时确认需求。在入户调研及部门接洽过程中,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方式,对各方意愿进行沟通记录,形成访谈备忘录和会议纪要。

2 设计前期的项目策划

2.1 上位规划与产业融合

广东省江门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元末明初形成墟集,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曲艺之乡”等美誉。江门市辖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4个县级市。而芝山村项目所在潮连岛正位于蓬江区,是西江江山绿岛。总用地面积12.68km2,城市建设用地6.14km2,西与江门中心城区隔水相望,东与中山市古镇镇、江门市荷塘镇隔江相邻,是真正的环水独秀。

《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潮连片区规划为:“改造‘城中村’,结合教育科研、康复严老、旅游建设综合居住片区”。《关于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明确建设珠江西岸高品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乐业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服务创新区及国际人才云基地。

在潮连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将北区功能主题定位为居住、商业、旅游和生态绿化,南区则意在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水社区。芝山村风貌改造提升项目恰位于南区人才孵化板块,在文化上,芝山村拥有友兰陈公祠、芝山古井等文保单位及永思小学等教育资源;在环境上,村头和村中各有1处池塘,祠堂前有广场,学校古牌楼北侧是植被茂盛的山丘,废弃学校旧址位于山丘之上。基于此,在项目策划时确立芝山村以“文教+康养”为核心,围绕“文化交流、文化研学、乐活康养”三大主题,构建具有学术氛围的宜居社区,以乡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政府、居民、租户和游客的联动合力,激发乡村建设活力;以文化提升引领城市更新,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2.2 调研分析与策划落位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芝山村凸显6点问题。

1)文化价值 虽然村落拥有陈公祠等文保单位,但人文价值却藏而不显,同时由于祠堂广场未加以合理规划,传统祭祀等节庆活动逐渐淡化。

2)规划形态与建筑风貌 现存芝山村建筑分布基本以芝山街为主街,沿街道向外分布,其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高度不一,建筑立面设计多以住户个人喜好为主,传统民居和新建住宅交错混杂,村落风貌缺乏有效控制和引导。

3)交通规划 村内道路等级清晰,但由于早期建设未考虑停车规划,导致停车难成为突出问题。同时由于永思小学北校门正对芝山主街,上放学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情况严峻。

4)公共场所 村内仅有1处棋牌室可供村民活动,整体缺少文化休闲场所和举办社区活动的场地。

5)景观规划 村口鱼塘空间水系阻隔,亲水性较差,有大片绿地空间未加以利用,各景观要素间缺乏相互联系,山、水、绿地分布其中却未形成连续的景观带。

6)市政配套 村内市政配套服务设施陈旧,早期规划时,雨污水未分流,垃圾站设置未满足村民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对项目整体分析,改造采取分级设计策略。

1)在空间规划上对项目进行重点空间和住宅街巷空间的分级,将芝山村东入口公园、陈氏祠堂前广场纳入重点空间,借鉴古典园林厅、庭、院的空间布局,依据传统礼序,划分3种景观空间,形成“一轴、三心、四区、多点”规划格局。

2)在建筑风貌上依据建筑等级和改造强度进行分类控制:对传统院落、建筑建议挂牌、严格保护;对典型风貌院落加以修缮、完善功能;对风貌尚存且质量较好的院落加以整治、改善环境;对风貌不协调院落局部拆除更新。并与前期调研拍摄的建筑照片比对,按保留类、改造类、拆除类进行重新归纳。

3)结合项目总体规模、政府投资建设需求及村委建设意愿,将项目进行分期划分,以“示范期”“提升期”“决胜期”为界限,多方协商沟通确定3期建设范围。

3 设计创新与乡土文化的结合

3.1 乡村建设的文化回归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下,乡村同样需要平等的发展契机,而非依附城市依葫芦画瓢的发展路径。当前乡村长期被动发展,价值被严重掩埋,久居乡村的村民也缺少文化自信。因而,乡村改造项目绝非简单的传统符号复制,设计师应善于发现并尊重当地文化结构和文化传统,用人文建筑学的精神和方法,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创造活力和凝聚力。

3.2 乡村建设的建筑分级

乡村建设项目中建筑单体数量巨大,处理不同建筑关系并形成统一风貌效果成为难题。在芝山村风貌提升改造项目中,根据建筑性质进行细化分类,分为文保建筑、重点建筑及基底建筑3类。对于文保建筑,建议另请专业的古建设计团队进行保护修复,塑造地区历史文化焦点空间;对于重点建筑,选取村内重要节点处的公共建筑或废弃厂房进行改造或重建。在本项目中,共选择3个重点建筑:结合芝山村教育氛围及儿童活动场所缺失情况,选取村东入口池塘边的废弃厂房重建改造为青少年活动中心;而位于山顶的永思小学旧址则策划为村内集中的活动场所;目前正在使用的棋牌室恰位于两街交会处,对其立面进行重点改造,突出地方形象。对于基底建筑,为协调村落整体性,根据屋顶、墙面、门窗、阳台、遮阳的不同建筑部位规划设计策略和构造做法,并结合房屋实际情况微处理,形成统一风貌(见图3,4)。

图3 重点空间规划

图4 街道空间模式分类

在整体风貌塑造上,现存传统民居多采用青砖灰瓦材料,在改造提升方案中,外墙面采用深浅不一的灰砖与米白色真石漆墙面相结合的方式,新旧材料混用,既保留传统古朴的氛围,又打破单一材料的沉闷感。同时尊重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构造做法。在重点建筑改造项目中,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材料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多孔砖幕墙及玻璃幕墙等材料,为传统乡村注入现代元素。

3.3 乡村建设的基础引导

国内乡村建设大多缺乏景观环境设计,调研时的芝山村同样如此。街旁植被缺乏,绿地破损无体系,村庄标识系统缺乏,景观设施不足,市政设施杂乱。基于此,从“街道功能”“百姓需求”“文化传承”3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街道尺度,重塑街道秩序。

1)街道铺装 对原有水泥路面进行处理,结合不同区域特色,利用仿古砖、青砖等本土材料,使乡村道路“土”起来,彰显环境的人文气质。

2)标识设计 以民居灰砖的灰色为标识系统基调;从岭南特色建筑镬耳屋山墙形态抽象提取文化符号,作为标识系统与小品的元素;以宗祠建筑装饰中的吉祥纹样作为标识系统的装饰。

3)城市家具 结合道路规划及特色节点设计座椅花池、景观树池等景观节点,最终实现景观环境与建筑形态的和谐统一。

4)市政设施 市政设施规划直接关系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及环境的洁净度。面对村内雨污水合流情况,改造时,村庄内将现状D300-600合流管体为污水管,村庄外做截流干管并接入市政污水管线,村庄内只新建雨水管线。

4 项目实施的施工配合

项目从调研、策划,再到完成施工图纸,只是设计环节。若要把控项目整体效果,设计师必须全程参与到施工环节中,积极与总包单位、现场施工单位进行配合。由于乡建项目多为村民个人住房,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因村民需求变化而修改方案的情况。针对此,在芝山村风貌提升改造项目中,充分尊重村民生活习惯,积极配合调整。在最初方案设计时,虽然项目已完成立面控制手册,但实际材料采购中,同样的材料在颜色、质感、成本、组合效果等方面差异巨大,需对不同材料进行多方比样,确保完成后的项目符合预期效果(见图5~7)。

图5 芝山村(湖边)立面改造设计策略

图6 芝山村东入口公园

图7 芝山村东入口公园重点空间

5 结语

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其涉及国家政策、投资环境、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乡村振兴”是涵盖城乡关系、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的系统工程。作为参与其中的建筑师,应摈弃城市设计固有思维,真正深入乡村,以人文建筑学的精神传承乡村价值,寻找乡村现代化与自然环境共生的有机结合。切实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了解不同诉求,最终将乡村创造为年轻人愿意回归,人们愿意生活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风貌山村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山村日出
包裹的一切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山村一天一个样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沉寂山村崛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