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许秀娟
截至2019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54亿,占总人口数的18.1%。老年人口规模未来将持续增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5%,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1]。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我国政府提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成为我国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2]。“社区养老”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在社区配备相应的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社区养老首先需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由此,“养老餐桌”应运而生,成为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养老餐桌”的研究较少。贺然[3]对北京市海淀区9个养老社区进行调研,对社区“养老餐桌”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进行研究。朱柳慧等[4]采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北京市3个小区“养老餐桌”进行调研,并对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策略及建议。徐晓日等[5]总结北京市“养老餐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层面、其他参与运营主体层面提出“养老餐桌”良性发展的建议。目前,“养老餐桌”主要以北京、西安等城市为研究对象,暂未有学者对广州市的“养老餐桌”展开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广州市“养老餐桌”总体状况进行调查,选取广州市天河区12个典型社区的“养老餐桌”进行实地调研,对其使用现状、空间布局与功能组合等进行重点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智慧养老理念提出推动“养老餐桌”良性发展的建议。
从2016年起,为解决社区老年人最关注的就餐问题,广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出“长者饭堂”,2016年全市共有“长者饭堂”232个。截至2019年12月底,广州有“长者饭堂”1031个,是2016年的4.44倍,实现全市“长者饭堂”街道全覆盖。
为了解广州市“养老餐桌”现状,选取广州市天河区12个典型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这12个社区分别位于珠吉街道、元岗街道、猎德街道、石牌街道、凤凰街道、山东街道、棠下街道、林和街道、员村街道。其中林和街道的2个社区分别是家乐缘(体育西店)、家乐缘(祥龙店)。华颖社区星光老人之家、美林海岸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员村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均位于员村街道。其余街道均仅选取1个社区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目前12个典型社区的“养老餐桌”有3类:“养老餐桌”无活动区域、“养老餐桌”与活动场所组合、“养老餐桌”与服务中心组合,12个调研社区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社区基本情况
2.2.1 “养老餐桌”无活动区域
“养老餐桌”无活动区域的典型社区是家乐缘(体育西店),其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都市华庭366号,用地附近是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另一侧为商业建筑,相邻空间包括办公大厅和儿童图书馆、洗衣店等,入口面向小区街道。
餐厅内部空间较大,用餐位宽松,设就餐区、员工区、调味区、取餐处、厨房等,可同时容纳约50人就餐。餐厅有2个入口,操作台位于第1个入口左侧,便于老年人进门点餐(见图1)。实际调研中发现,就餐者除老年人外,还有附近居民及上班族,位置方便、价格优惠、能与其他老年人聊天交流是吸引老年人前来就餐的主要原因。而周围商业设施对“养老餐桌”影响较小,老年人来此就餐的目的明确而单一,就餐完毕即离开。
图1 家乐缘(体育西店)餐厅布局
2.2.2 “养老餐桌”与活动场所组合
“养老餐桌”与活动场所组合的典型社区是华颖社区,其养老餐桌位于华颖东路与华颖北路交叉口西南50m,用地紧邻社区活动中心及居民区,对面有活动地区,该社区附近还有多个居民区及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见图2)。
图2 华颖社区星光老人之家周围环境布局
餐厅内部设有2张饭桌、1个服务台、1个厨房,大约能同时容纳12人就餐(见图3),除提供现场就餐外,还可针对高龄、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华颖社区的“养老餐桌”由广州市金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由具有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配餐公司统一配餐。该“养老餐桌”附近有社区服务中心和活动中心,相邻空间有活动区、就餐区、阅读区等多功能区。调研中发现,长者们于17:00左右在“养老餐厅”对面的活动区进行锻炼,该“养老餐厅”中还有残疾人活动室及康复室。
图3 华颖社区星光老人之家餐厅内部
2.2.3 “养老餐桌”与服务中心组合
“养老餐桌”与服务中心组合的典型代表是天河区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其位于龙怡路89号(广业文华创意园区内),包括自助厨房和长老食堂等。该活动中心是创意园区内的平房建筑,可辨识度较高,“养老餐桌”东侧有诊疗室,2楼有老年大学、长者休息室、健身活动室等活动场所(见图4,5)。其周边还有尚客优、晚一点海鲜外送、龙烨体育中心等日常商业场所。天河区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养老餐桌”颇具特色,其将文体活动、日间照料等功能进行有机组合并对外开放,秉承“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的宗旨,为社区长者及护老者提供服务。
图4 天河区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首层平面
图5 天河区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2层平面
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深度访谈结果,社区“养老餐桌”深获认可,但目前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决定社区“养老餐桌”能否持续有效经营。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社区“养老餐桌”除提供日常就餐服务,未针对老年人社交、学习、娱乐等需求开展服务,“养老餐桌”使用率较低。目前广州市社区“养老餐桌”配置的服务人员较少,送餐服务面临成本高、送餐人员短缺、送餐时效难以保障等难题,同时大多数社区“养老餐桌” 未设立订餐平台等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订餐不便,且无GPS、感应追踪等定位设施,无法预定送餐时间。“养老餐桌”还具有一定公益性质,价格受到限制,餐饮企业利润较低,积极性不高。老年餐需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菜品营养等因素,增加菜单设计难度、原材料采购难度及烹饪复杂性。
在智慧养老背景下,探索“互联网+养老餐桌”发展模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线上连接,搭建供需双方社区“养老餐桌”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手机订餐APP,通过培训等方式引导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网络订餐,并鼓励老年人在订餐APP上进行反馈。同时,引入大数据、感应追踪、GIS分析、移动技术等科技手段,提供更简单便捷的订、送餐方式,以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配餐效率,实现智能化、个性化的老年人就餐服务。
目前,广州市大部分社区的“养老餐桌”仅在固定就餐时间对外开放,其余时间处于空置状态,场地利用率较低。为提高场地利用率,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学习、交友等养老需求,餐厅内部除就餐区外,可增设休闲娱乐区、阅读区、交流区等功能区,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实现在空间上的功能延展。同时,“养老餐桌”定期组织歌唱比赛、诗画鉴赏、游园会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实现“养老餐桌”从实体层面向精神层面拓展,丰富社区“养老餐桌”的服务内容。
为实现“养老餐桌”的良性发展及持续经营,需政府、社区和餐饮企业的多方协同,创新经营方式。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餐桌”的扶持力度,如增加资金投入、租金减免、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老年人就餐补贴等;社区也应做好服务工作,收集老年人就餐需求、订餐系统培训和反馈意见等;餐饮企业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扶持,需利用丰富菜品、良好服务、优惠价格等吸引更多居民就餐,同时通过订餐APP提供更多服务,实现“养老餐桌”的良性发展。
“养老餐桌”是城市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12个典型社区的“养老餐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对其服务现状、空间布局、功能组合、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基于调研结果并结合智慧养老理念提出推动“养老餐桌”良性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