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甫克,韦国旺
(广西河池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西河池 547000)
近年来,河池市肉牛产业发展迅猛,肉牛养殖作为全市“十大百万”产业的重点扶贫产业,推动了肉牛产业从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过渡与转变,肉牛产业发展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市肉牛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尤为关键。
近年来,河池市依托大石山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十三五”期间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整市推进肉牛产业发展。2020年全市肉牛饲养量62.9万头,出栏19.43万头,同比增长8.55%,肉牛饲养量及出栏量连续保持全区第一。
都安瑶族自治县2016年首创启动“贷牛还牛”产业扶贫模式,所谓“贷牛还牛”,即农业龙头企业把牛犊免费“贷”给贫困户,待牛可以出栏时再保底收购,扣除牛犊费用。这期间政府提供保险、金融和技术支持,从而形成“政府扶持、企业牵头、贷牛还牛、还牛再贷、滚动发展”的模式;以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代表带头实施;还有大化县雅龙乡温和村、红日村与科技部门深入探索“联建联养”科技产业扶贫创新模式,成为全区乃至全国产业扶贫典型的成功案例,树立起广西产业扶贫的一面旗帜。据市畜牧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全市牛存栏10头以上3 435户,50头以上227户,100头以上98户,500头以上12户,1 000头以上8户,5 000头以上1户。全市建有10个种牛繁育基地,种牛存栏1.4万头,种牛繁育场杂交改良率达85%。
全面推动肉牛繁育、屠宰冷链、青贮饲料、有机肥、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精深加工企业向都安优势主产区集聚发展,建成广西都安西南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和牛羊屠宰加工厂,形成屠宰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一体化。
市政府与科研院所签订肉牛产业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在广西都安嘉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聘请国家肉牛产业首席专家7人,指导全市肉牛产业发展,已初步建立安格斯、西门塔尔、利木赞、和牛、南丹黄牛等5个纯种种牛培育核心场;有12个肉牛示范基地(示范场)与广西肉牛肉羊产业创新团队、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建立科研协作共建单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
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的人员少,特别是掌握人工授精的技术员更少,技术服务跟不上,这制约了养殖实用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
河池市尚未制订出肉牛养殖方案和技术规程,所以中小规模牛场(合作社、养殖大户)、散养贫困户未形成统一的专业性科学饲养技术方案和技术规范,种牛选购和管理技术不规范,牛场栏舍设计不合理,易发疫病;饲养周期长、风险高、耗料多、体重轻、品质差、效益低。
肉牛种源基础缺乏,繁育基地少,本地品种优势不突出,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生产周期长。
因大石山区可利用种植牧草的土地不多,稍有点规模的牛场,牧草料自供给不足,有部分是靠从外地调运过来的,特别到冬季牧草料紧缺更严重,所以肉牛养殖牧草料供应压力大。
政府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激励机制政策,优厚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间断性地聘请专家到河池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让技术员和养殖户尽可能掌握更多的肉牛养殖科学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科学编制全市肉牛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制订一套大石山区肉牛养殖方案和技术规程,用以指导全市肉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建立良种肉牛的繁育体系和育种基地,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在全面做好地方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大中型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改良,让其成为能适应大石山区、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肉品质好的优良新品种,带动产业升级。
扩大粮改饲面积,优化粮经饲结构,推进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和循环发展,充分利用甘蔗尾梢、玉米杆、桑杆等农作物秸杆资源饲料化;引进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农闲田地种植杂交象草和黑麦草等,扩大饲草料来源。
总之,要把河池市肉牛产业做强做大,需要科学规划布局,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加快推进肉牛养殖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研发、技术保障、市场营销、人才队伍“六大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