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宏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1]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人员在革命战争医疗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红色卫生文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是指在长期医学教育和实践中所达到的技术水平以及在职业认知、人文关怀、行为规范等方面逐渐达到的正确态度[2]。红医精神主要内涵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具有内在契合性。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以下简称《2.0 意见》)指出:“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红医精神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进一步弘扬红医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理清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逻辑关联,明确融合要求,研究融合路径,对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1.1 教育目的契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早在1931年底红军军医学校创建之初,就确定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教育目标,指引着苏区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大学是为了把普通学生教育成有文化修养、具备优秀专业技能的人。”[4]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蕴含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专业技术上勇为天下先的创新创业精神等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德业双修、德术并重的医学人才,与红医精神的教育目标高度一致,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1.2 教育内容契合红医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在医疗行业的具体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艰苦奋斗、勇于开创等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赞扬了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5]。这既是对全国医务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2018 年,教育部等三部委颁布《2.0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3]红医精神内涵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内容高度融通,核心都强调“救死扶伤”相关教育内容。
2.1 政治维度: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红医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政治坚定是党对红色医生的首要要求,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统一领导。新时代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首要问题,就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履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使命。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这是因为: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政治灵魂。将红医精神植根于医学生思想信仰和素质教育深处,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正确的政治引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肩负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重任;⑵对党忠诚是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要求。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实现育才与育人相统一,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医学人才。
2.2 专业维度: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专业技术是人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要求,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人民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专业技术是医疗卫生人员永恒的价值追求。红医精神中“技术优良”“勇于开创”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追求的凸显。“为医之道在乎德,而为医之基在乎术”,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还要博极医源,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医学教育的本质是精英教育,当面对人口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医学发展的新挑战,无疑对医学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夯实过硬的医疗本领:⑴要汲取红医精神的营养,增强学习的动力,不断丰富学识,追求精湛的技术,练就过硬的本领,从而提高岗位胜任力,提升职业能力和技能;⑵要发挥红医精神在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使两者同向同行,良性协同发展,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应加强思想引领和灌输,强化政治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意识维度:人民至上的健康理念人民至上的健康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卫生事业建设的根本价值遵循,是我国卫生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生要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以自我奉献为基础开展救死扶伤工作。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执甲逆行,彰显出高度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不断增强使命担当意识。这是因为:⑴红医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可以激发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价值追求之中;⑵红医精神富有强烈的担当意识。红医精神是勇于斗争、敢于奋斗的加速器,可以不断引导医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真知识、练就真本领的职业意识和时代责任,践行为祖国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身心健康奋斗终身的誓言;⑶红医精神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气质。结合专业特点,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融入红医精神,增强医学生奉献意识,激发奉献行为,促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行为在校园处处开花、绽放。
2.4 行为维度:生命至上的行动自觉1941 年,毛泽东为中国医科大学第十四期毕业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题词不仅体现了优良的医德医风,使红医精神所蕴含的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特征更加鲜明,而且成为当下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医学是一门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病痛,守护患者身体健康,而且需要时刻体现尊重生命、敬佑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情怀和行动自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6]医学生未来要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需要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医疗环境中类化迁移与整合成职业能力,服务于人民。将医学生职业素养内化为职业胜任力的基本要求[7],在红医精神浸染和职业素养教育熏陶下,培养医学人文情感,陶冶医学人文情操,增强对生命完美、健康完美的价值认同,并最终外化为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职业行为。
3.1 实现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客体需求的精准对接红医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通过与红色卫生文化史实的对话,通过红医历史遗址、文物、纪念与陈列设施以及红医制度等红医文化物质载体的展示,让医学生去感知和体验,铭记红医历史,传承红医精神。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应根据教育客体的实际需求,设计教育计划、供给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同时,教育客体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吸收、转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实现程度,与教育主体供给的教育内容及呈现的教育方法是否满足医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密切相关[8]。因此,在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实现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客体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强化和提升教育效果。
3.2 坚持思想内化与行动外化紧密结合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医学生成长规律,根据教育客体的实际情况,教育主体为其提供优质教育内容,教育客体将教育内容在思想层面内化,提升思想认知,符合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同时,通过红医精神实践活动,使教育客体从红医精神中汲取力量,实现从思想认知到行动自觉的转化,切实将思想观念、价值信念、道德追求等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因此,在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要坚持思想内化与行动外化紧密结合,使思想认知和行动实践不断交替和提升。
4.1 构建具有红医内核的课堂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多元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把红医精神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导向标,推进红医精神“入脑入心”,渗透到职业素养教育之中,在红医精神的熏陶下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的重任。
⑴将红医精神融入通识课程。哈佛大学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通识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9]。在通识教育的“全人教育”理念下,结合医学职业特殊素养要求,将红医精神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类、职业道德修养类、人文素质类、法律类、心理类等通识课程,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⑵将红医精神渗入专业课程。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集物态、事件、人物、精神为一体的红医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之中,符合医学专业课程的“自然与人文”双重属性的特点需求。强化学生的红色记忆,突破医学的“技术理性”,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⑶将红医精神嵌入实践课程。将红医精神贯穿于学生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关键环节中,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中接受培训,通过情景再现亲身经历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将红医精神渗透到自身思想中,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能力、创新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素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10]。
4.2 打造凸显红医特质的校园文化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医学院校是培养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人才的主要基地,激活红色基因、唱响红色品牌、弘扬红医精神,将红医精神纳入校园文化规划和建设中,有利于医学生将对红医精神的理解、体会和感悟转化为对医学职业的热爱,内化为职业意识。
⑴营造红医文化环境氛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11]。将红医精神文化符号注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红医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红医文化融入校园墙廊(教学楼、宿舍、文化宣传栏等)、校园馆室(红色卫生史博物馆、生命科学馆、校史馆等)中,规划建设红医广场,充分展现红医文化元素,让医学生对红医精神的感知具象化,通过红医文化的浸染,增强其职业意识。
⑵开辟红医精神网络文化阵地。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范式,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以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建立“大学生红色联盟”教学博客、红色卫生文化数字网络平台、网上“红色卫生史博物馆”等红医文化作品,以开放互动的形式展示红医精神,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高红医精神宣传效能,加深医学生对红医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⑶开展红医精神文化活动。组织参观红医历史遗址等,接受红医精神洗礼;开展红色家书诵读晚会,铭记红医故事;聆听知名校友、专家等红色文化讲坛报告,感受红医精神的榜样示范;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红医故事情景剧,切身体验红医精神;举办红医精神主题征文、演讲等活动,表达对红医精神的学习体会、感悟心得;评选红医新榜样,鼓励践行红医精神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医学生对红医精神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氛围,将职业意识内化于心。
4.3 丰富体现红医品质的实践活动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拓展以红医精神为主体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践,整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各类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实施从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意识内化到实践运用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不断提高、夯实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⑴加强红医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新医科”建设、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红医精神注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校内多学科交叉医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及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引导学生躬行实践,敢闯会创,不断塑造创新精神、提升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12]。
⑵拓展红医精神科研实践。建立红医精神科研平台,组建红医精神研究团队,让医学生参与其中,常态化开展红医教育研讨活动,使学生对红医精神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等有着更为深刻的领悟与借鉴。并以此为起点不断拓展到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认知,促进学生职业成长。
⑶丰富红医精神社会实践。把红医精神延伸到课外,动员、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苏区红军医院、红军卫生学校等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红医精神为主题的“小药箱”健康教育计划、红医精神宣讲、红医后代访谈、红医故事征集、红色卫生资源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感受、践行红医精神,将红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4 推动蕴含红医精神的教育改革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师资、评价等方面综合开展工作。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继承和弘扬红医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13]。
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科学、思想道德、心理及技能等,要整合一支具有医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法学、艺术、社会学等多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共同承担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同时注重对职业素养教育教师的培训,将红医精神融入教师培训内容,汲取红医精神的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品德修养。对于医学专业背景的专任教师,要安排人文社科类教师为其授课内容给出人文素养方面的建议;对于非医学专业背景任课教师,要组织到医院参观交流,加深对医学实践的认识,从而提高授课质量[14]。
⑵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育人离不开组织制度的建设,要建立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专门机构专职管理。如设立人文社科学院、医学人文系、医学职业素养研究中心等。坚持“红医精神立德树人”的理念,建立红医精神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协同共享机制,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职业素养教育管理制度、全国红医联盟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计划等管理制度,推进协同育人,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全过程。
⑶强调职业素养评价考核。根据《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年)》中的职业素养相关内容,构建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考核机制,强调“实绩考核”“班级调查”“自我测评”三维一体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评价方案、医学生可持续发展质量保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