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林,王浩杰,李琳,冷亚芬,楼其锋,郑丽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痛类型,其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1]。临床上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采取镇痛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感,但单纯采用镇痛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有待提高。近年来,临床上有报道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即通过阻断痛觉神经传导来达到减轻疼痛感[2]。本研究拟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 例,纳入标准:(1)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2)年龄≥60岁;(3)疱疹皮损消退≥6周;(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分;(5)未接受其他形式的镇痛治疗。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肝及肾疾病患者;(2)过敏体质及有药物过敏史者;(3)精神异常或有各种原因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例;年龄60 ~88 岁,平均(72.8±9.7)岁;疼痛部位为胸部20 例,背部10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0 ~89 岁,平均(73.1±9.6)岁;疼痛部位为胸部19例,背部11 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加巴喷丁(商品名:维诺定,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23)治疗:第1天,1 次/d,0.3 g/次;第2 天,2 次/d,0.3g/次;第3 天开始,3 次/d,0.3 g/次,以该剂量持续服药。持续治疗4周,每周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根据患者疼痛、皮损色素沉着部位,选择疼痛最严重的神经节段及椎旁向上1 个节段,再根据受损神经节段在皮肤标记穿刺点。采用SonoSite便携式超声仪高频超声探头(6 ~13 MHz)或低频凸阵探头(3 ~5 MHz)垂直于胸椎棘突一侧旁开2.5 cm处进行横轴位扫描,在超声引导下采用10cm长的7 号穿刺针垂直经皮刺入,穿刺针尖抵达同侧椎板外侧后,将针体穿刺深度标志物固定于距离皮肤1 ~1.5 cm 深处,将针体退至皮下,向外斜向移动0.5 cm,重新刺透横突间韧带,进入椎旁间隙。如注气无阻力且回吸无血、气,即可将消炎镇痛液注入2 个选择的节段,每个神经节段注药10 ml。消炎镇痛液配方为0.1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 维生素B12 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共20ml。超声图像中可见胸膜下陷且有弱回声团块形成即可判断为注药有效,1 次/周,持续4 周,每周随访1 次。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3]。痊愈:疼痛感完全消失;好转:疼痛评分下降幅度≥50%,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睡眠状况;无效:疼痛评分下降幅度<50%,甚至出现增高,且疼痛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状况。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 评分)[4]、舒适度评分(GCQ评分)[5]、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6]、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 评分)[7]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1 例,好转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80.00%(24/30);观察组痊愈15 例,好转14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67%(29/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4<0.05)。
2.2 VAS、GCQ、PSQI 及WHOQOLBREF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GCQ、PSQI 及WHOQOL-BREF 评分(包含4 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6,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1,均<0.05)。见表1 ~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GCQ 及PSQI 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分
2.3 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1 例皮下血肿;对照组发生1 例头晕,1 例嗜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5>0.0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感染后累及神经系统[8]。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症状以剧烈电击样及火烧样疼痛为主[9],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以镇痛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属于氨基丁类似物,可通过抑制受损神经元的感觉传导,减轻疼痛递质传递,降低疼痛程度;还可与钙离子通道结合,阻断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减少炎性因子释放,发挥镇痛及止惊等作用[10]。在实际工作中,单一采用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不佳。
近年来,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中,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判断受累神经节段,再将药液注入至受累神经节段,对神经节段痛觉神经传导进行阻滞。本研究中注入的药液由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及维生素B12等组成,其中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可对感觉神经末梢进行破坏,抑制痛觉传递,维持长时间的镇痛作用,还可对疼痛介质的释放进行抑制,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11]。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局部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维生素B12 可参与至神经髓鞘脂蛋白合成过程中,对受损神经根起到营养作用。
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神经阻滞,可利用超声的实时显像技术,实时显示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深度,避免刺伤血管及神经,确保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观察组VAS、GCQ、PSQI 及WHOQOL-BRE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0.05)。说明在加巴喷丁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增强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减轻疼痛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在加巴喷丁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会增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