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进展性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26 08:54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颅脑进展监测

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 贵州省 562400

颅脑损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出现,颅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血肿、脑水肿,还常伴随有脑疝和颅内高压,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2]。脑挫裂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进展性脑挫裂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发病早期即要求积极抢救。因此,早期准确监测颅内压,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3]。颅内压监测可以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及提示疾病预后。颅内压监测探头分为脑皮层型和脑室型,本研究采用引流管放置于脑室,既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又可以监测颅内压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6例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符合进展性脑挫裂伤的诊断标准,入院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8分,病程<3 h,24 h内CT显示颅脑损伤面积增加30%以上。其中60例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作为观察组,56例患者未进行颅内压监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7~70岁,平均(43.6±12.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3 h,平均(2.1±1.2)h。观察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6~68岁,平均(42.4±12.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3 h,平均(2.2±1.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颅内压监测及治疗方法

观察组均给予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内压。将颅内压传感器经额角穿刺置入脑室,连续监测 7~14 d。正常颅内压数值为 5~15 mmHg,16~20 mmHg为轻度升高,21~40 mmHg为中度升高,>40 mmHg为重度升高(1 mmHg=0.133 kPa)。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监护措施。观察记录患者瞳孔、意识、GCS评分及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同时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及激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置入带有引流管的侧脑室探头,经头皮下隧道引出连接颅内压监护仪,连续监测7~14 d。当颅内压<20 mmHg时,属于颅内压轻度升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暂时不处理;当颅内压在20~40 mmHg时,给予降颅压及镇静药物,患者保持头抬高体位,并适量放出脑脊液。当颅内压持续>30 mmHg时,需要急诊进行开颅手术降低颅内压;当颅内压>40 mmHg时,需要复查颅脑CT,排除继发出血,并安排急诊手术,降颅压治疗。

三、预后评估及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并在第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估患者预后,1~3分表示预后不良,4~5分表示预后良好。记录两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GO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观察组患者GOS评分,1~3分32例,4~5分28例,预后良好率46.7%(28/60例);对照组患者GOS评分,1~3分41例,4~5分患者15例,预后良好率26.8%(15/56例)。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例)

二、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4例,脑疝1例,脑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对照组肺部感染6例,脑疝3例,颅内感染3例,脑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两组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入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 总住院时间对照组 56 26.2±20.6 27.4±8.5 29.1±7.9观察组 60 16.8±7.1a 15.6±6.8a 20.7±5.3a

讨 论

当颅脑受到外力导致损伤时,可以出现脑肿胀和脑水肿,对于大面积脑挫裂伤患者,病灶周围水肿更严重,患者短时间内病情加重,表现为进展性脑挫裂伤[4]。进展性脑挫裂伤多是由于头颅受到外界暴力撞击,脑部损伤范围广,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叶、额叶挫裂伤,胼胝体、脑干等脑组织中线结构受到外力而导致挫裂伤,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死亡[5]。窦立敏等[6]研究显示,脑挫裂伤严重程度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损伤范围广时,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进展性脑挫裂伤,分析原因,可能与广泛内皮细胞、微血管等损伤相关,外力导致脑血管阻塞、破裂,血小板及白细胞出现聚集,释放神经毒性成分,脑细胞出现继发性损伤。

动态有创的颅内压监测是利用颅内压监测仪压力探头置入颅脑,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治疗依据,对于进展性脑挫裂伤监测颅内压指标变化,可以明确患者继发性脑水肿或颅脑二次出血情况[7]。如监测数值显示过高,则患者出现脑疝、颅脑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几率上升,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因此,采用颅内压监测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8]。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监测的结果动态调整降颅压药物的剂量,确保治疗措施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对于进展性脑挫裂伤尚无明确诊断标准,本研究以24 h内脑挫裂伤范围增加30%为诊断标准[9]。脑挫裂伤早期诊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需要实时监测病情变化,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目前,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是颅内压监测的常用方式之一。临床上进展性脑挫裂伤脑内压监测并不常见,但是进展性脑挫裂伤病情凶险,颅内压变化快,建议进行监测[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实行颅内压监测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在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甘露醇能够脱水降颅压,缓解脑挫裂伤中脑组织水肿,目前,在甘露醇用量上多根据医师经验使用,若反复给予大剂量甘露醇,不但降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而且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因此,监测颅内压可以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指导降颅压药物的应用,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副作用[12-13]。

综上所述,对于进展性脑挫裂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能够持续、动态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水平,为临床方案的制定和调制提供参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颅压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颅脑进展监测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