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背景下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中国方案与推进策略

2021-03-26 04:17史国生周铭扬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场馆

缪 律,史国生,周铭扬

奥运遗产(Olympic legacy),是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给国家、城市、地区和居民带来的综合影响[1]。最大程度地挖掘并释放蕴藏在奥运遗产中的价值,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奥运遗产的价值是由地方奥组委遗产治理水平高低所直接决定的[2]。为凸显奥运遗产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国内外相关部门采取了系列举措并进行了积极尝试。国际方面,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奥委会)自2014年起先后颁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以下简称《议程》)《遗产战略方针:面向发展的未来》(以下简称《方针》)《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等纲领性文本,在深化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同时,对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提出了总体目标和若干建议[3]。国内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组委)为贯彻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思路和遗产治理理念,在2019年2月19日发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以下简称《遗产战略计划》)。作为《议程》颁布后首次从筹办期就开始全面规划奥运遗产传承保护和现代治理的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希望通过《遗产战略计划》来统领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各项工作。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思路,在《遗产战略计划》的指引下,我国奥运遗产传承保护和现代治理的做法与经验将为国际奥运遗产贡献宝贵的中国智慧。本文旨在回顾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背景,结合《遗产战略计划》和现有实践举措,阐述冬奥会遗产治理“中国方案”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奥运遗产治理推进策略,以期提升我国2022年冬奥会遗产现代化治理能力。

1 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基本背景

国际奥委会对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讨论由来已久。1999年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就曾表示,奥运遗产的治理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巨大贡献[4]。此后,奥运遗产被国际奥委会列入《奥林匹克宪章》,以明确国际奥委会的职责和使命[5]。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夏奥会的投票候选城市依次为5座、5座、5座、4座和3座,逐届递减的趋势说明国家和城市主动申办奥运会的兴趣正在衰退。2024年第33届夏奥会的多个候选城市因民众反对等方面民意原因退出申办后,最终只留下了两座申办城市[6]。此外,办赛债务、场馆闲置和金融危机等负面事件让原本抢手的奥运会不再吃香。典型的案例就是2004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希腊雅典,奥运东道主体育场馆建造费用高达百亿美元,雅典奥运会闭幕后每年闲置场馆的维护费用也超过千万美元,造成希腊债务危机的同时让奥运会的形象遭到了干扰和冲击。无独有偶,除了希腊雅典,俄罗斯索契和巴西里约热内卢等奥运东道主同样存在赛后体育场馆荒废和办赛负债等问题,这越发显示出加强奥运遗产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预示着国际奥委会的改革迫在眉睫。伴随着世界各国申办奥运会意愿的下降以及遗产负面问题的激化,奥运遗产治理在2013年前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关注。在国际体育事务管理开始向国际体育治理转变的大趋势下,为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奥委会启动了多项改革举措。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作为举措之一,正式获得官方层面的探讨是在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第127次全会上。会议审议通过了《议程》,《议程》第2项(第2点和第6点)、第4项(第3点)和第26项(第2点)建议提出:奥运遗产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并进、奥运会后的遗产监测、体育与文化遗产的融合互动[7]。为进一步挖掘奥运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国际奥委会在2017年底批准通过了可持续发展和遗产委员会递交的《方针》报告。作为响应式布局方案,《方针》提出奥运东道主的遗产规划要嵌入奥运会申办和筹办阶段,从而保证了奥运遗产价值在未来数十年时间里得到持续释放[8]。2018年2月,国际奥委会为框定遗产目标颁布了《新规范》。如果说前期的《议程》和《方针》拉开了奥林匹克改革的序幕,那么《新规范》的颁布开启了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的征程[9]。《新规范》在《议程》和《方针》的基础上,列出了4大目标和118项建议。其中,关于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4大目标包括遗产融入奥运会生命周期;记录、分析和传播奥运遗产;鼓励举办奥运遗产庆典活动;创建战略伙伴关系[10]。《新规范》第2部分第2章节,还列出了奥运遗产治理的8项建议举措(见表1)。为定期总结《议程》的落实情况和取得成效,国际奥委会自2015年起发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年度实施报告》,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期报告》[11]。

表1 《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关于奥运遗产的建议举措Table 1 Suggestions of Olympic Legacy in New Norms

总体上看,国际奥委会发布的《议程》《方针》《新规范》3份文本,奠定了深化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基调和旋律,对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进行了全景式勾勒。这些文本在充分认识遗产治理复杂性的基础上,指明了遗产治理的现代化方向,契合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的主题,也为奥运遗产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和政策红利。

2 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中国方案

以国际奥委会深化改革为背景,北京冬奥申委在申办阶段提出了“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的申办理念。转入筹办阶段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5日提出了“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办奥理念[12]。为响应国际奥委会号召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北京冬奥组委在2019年发布了《遗产战略计划》。《遗产战略计划》在规划奥运遗产实施步骤的同时,围绕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遗产提出了35个重点任务,以期实现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区域的双赢发展。由此可见,奥运遗产现代治理中国方案的生成有着充分的现实逻辑。梳理和分析《遗产战略计划》内容不难发现,充分利用奥运场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推进多地协同发展被放在了遗产规划的首要位置。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实践,将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中国方案归纳为以下要点。

2.1 降低成本和增强效应

北京冬奥会遗产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控制办赛成本并增强遗产治理效应。长期以来,承办奥运会的巨额费用成为制约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大难题。自从托马斯·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降低办赛成本便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由表2可知,21世纪以来5届冬奥会平均超支388%,办赛造成的费用超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超支最高的是第22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索契,各方面经费累计超出预算390亿美元。第23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平昌奥组委虽然下调了预算开支,但实际开支仍然超出预算近3倍。面对筹办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预算与实际开支之间的不平衡随时会产生,东道主很难将实际开支控制在预算范围内[13]。在国际奥委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编织的预算是15.6亿美元,达到了国际奥委会推行《议程》以来的最低值。从有形遗产角度看,降低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2008年夏奥会体育场馆的改造,2008年夏奥会后北京地区保留了25个竞赛场馆,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将其中11个改造为冬奥场馆,此举降低了新建场馆造成的经费开支;其次是在2022年冬奥会中设置临时场馆,2022年冬奥会25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临时性质的场馆有5个,占比25%,此举大幅削减了常设场馆后期运营维护的费用。北京冬奥会预算开支中有8.8亿美元来源于国际奥委会撑持,其余6.8亿美元由北京冬奥组委通过出让冠名权和寻找赞助商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为此,北京冬奥组委需要与各层级赞助企业展开密切合作,争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共赢。

表2 21世纪以来历届冬奥会东道主开支情况Table 2 Expenditure of Winter Olympic Games since 21th Century

夏奥场馆的转型利用和冬奥场馆的综合开发,是奥运遗产治理成效的集中体现。现阶段,中国奥运遗产治理效应提升的两个落脚点是夏奥场馆转型和冬奥场馆开发。夏奥场馆转型方面,北京赛区的国家游泳中心由原来的游泳馆转换成了冰壶场地,首都体育馆由原来的排球馆改扩建成了冰上赛事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可以在6小时内由冰场转换为篮球场等案例,标志着北京夏奥场馆的使用正在转入冬奥周期,部分场馆形成了运营上冬季和夏季运动相互切换的“双驱动”模式。冬奥场馆开发方面,冬奥新建场馆在规划初期就明确了承办比赛和运动普及的“双目标”。譬如,延庆赛场被设计成智能分区,既符合专业队集训要求也满足大众体验需要,张家口围绕低碳和海绵赛事核心区域设计的冬奥小镇,推动了“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总体上看,多元利用、智能环保和“体育+”的概念被融入场馆改建和新建工作当中,丰富了北京冬奥会场馆的整体功能,降低了场馆单一治理的成本,推动了我国奥林匹克运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发展。随着未来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建成,我国奥运遗产治理的系统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2.2 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

部门协同是确保奥运遗产各项工作平稳推进的必要前提[14]。为实现良好的信息传达和沟通协调,国际奥委会设立了联合协调机制(Joint Steering Forum,JSF)[15]。北京冬奥组委通过JSF,与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工作组等有关部门,形成了跨国、跨部门的奥运遗产治理格局。从实践角度看,我国奥运遗产治理部门协同的形式主要有两类: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的关键在于借助JSF,推动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对遗产计划的共同决策,实现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整合;内部协同是在明确北京冬奥组委遗产领域内部职能机构分工的前提下,加强机构横向和纵向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系机制。北京冬奥组委各阶段遗产治理工作中部门协同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类:指导协同、管控协同和服务协同。申办阶段,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对接,指导并协助北京制定奥运遗产方案;筹办阶段,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和北京冬奥组委遗产协调委员会专项工作组会对遗产战略实施进行管理和风险调控;赛后阶段,国际奥委会通过JSF对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交付和传承进行监控,切实发挥JSF统筹协调和支持服务的作用。内外联动、“指导、管控和服务”三级协同的部门合作,在跨地域、跨部门的奥运遗产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域联动是实现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关键。北京冬奥会由北京和张家口两地共同举办,冬奥组委采取的联动模式是以赛区为核心提升城市能级,通过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交通是推进区域联动的基本保障,京张高铁、京礼高速、京张高速和延崇高速把延庆、张家口与北京的时间距离压缩到了1小时,为多地居民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张家口的风电、光电和蓄能电力等绿色电能被引入冬奥会赛场和城市电网,使得2022年冬奥会成为首个完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国际赛事,达到了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的办赛目的,助力了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北京把绿色电能投入民用,此举大大改善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区域联动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分工,不仅把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转化为了发展优势,而且带动了地方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数据显示,2018年张家口通过组织当地居民学习滑雪技巧,居民们从事滑雪相关产业后,当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了9%和11%。为保障区域联动有效落实,北京冬奥组委还采取了下列举措:1)定期监测、评估奥运遗产规模效应;2)阶段性汇报奥运遗产战略实施进展和治理情况;3)适时分享、交流奥运遗产治理经验和知识。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中,各地要继续依托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打造多地联动的奥运遗产治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奥运遗产治理上的效能。

2.3 边界拓展和周期嵌入

奥运遗产自从2003年被国际奥委会引入《奥林匹克宪章》以来,学术界有关其概念的讨论就从未间断[16]。对学术研究而言,奥运遗产缺乏一个定义所应该具备的严谨性,但是对实际操作而言,模糊的概念反而拓展了奥运遗产传承保护和现代治理的边界。鉴于奥运遗产是一个多领域的的立体概念,北京冬奥组委在遗产治理时结合两次筹办奥运会的经验,将遗产治理的重点瞄准已有场馆、城市和区域等资源的传承,在盘活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二次开发,提高了奥运遗产的治理效率。北京冬奥组委对奥运遗产边界的拓展承载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目标,因此不同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矛盾在所难免。针对这一状况,北京冬奥组委在遗产治理中强化了奥组委和相关单位对有形/无形、奥运/残奥、短期/长期、继承/开发遗产的关注,统筹协调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确保了不同遗产效应的综合显现。概念层面,奥运遗产定义的宽泛扩大了奥运遗产治理的范畴,增加了遗产治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操作层面,北京冬奥组委在《遗产战略计划》中对遗产治理给出了明确重点、充分交流、合理应对和支持社会参与等建议,带动了奥运遗产治理的精简化和高效化[17]。其中,典型的边界拓展体现在比赛场馆用途,以延庆赛区为例,此处的赛后定位既是国内外专业队伍的训练基地,又向外延伸建设了多处大众滑雪赛道,整个赛区也是今后大众滑雪的首选之地。

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是一项覆盖面广、周期长的超级工程[18]。周期嵌入是《新规范》中奥运遗产战略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奥运遗产现代化治理的重点[19]。换而言之,奥运遗产规划要与奥运会申办、筹办和举办工作同步,并延续到奥运会闭幕后一段时间。由图1可知,北京冬奥组委将奥运遗产工作嵌入奥运生命周期,推动了奥运遗产影响力的持续增强。奥运遗产的周期嵌入大幅延长了遗产项目的运作时间,为此北京冬奥组委提出了专门建议:奥运遗产规划应分阶段、抓重点实施。北京冬奥组委将奥运遗产部署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计划阶段(2017—2018年)、实施阶段(2019—2022年)和总结阶段(2022—2023年)。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遗产计划,启动奥运遗产治理工作,包括夏奥场馆的改造、冬奥场馆的建设、以及冰雪运动的项目普及和文化宣传;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奥运遗产治理工作,加强各领域奥运遗产的治理力度;奥运遗产的影响力会在闭幕后的数年得到延续,所以在总结阶段对奥运遗产成果进行汇总、移交和后续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奥运遗产的价值。北京冬奥组委阶段递进、逐层深入的遗产推进格局,为遗产治理奠定了扎实基础。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对不同阶段客户服务的设计、场馆和基础设置的管理、运动体验的包装以及赛事服务的安排进行了周密设计,以提高奥运遗产治理的综合效应。2020年以来,北京冬奥组委还就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预防和应对,与国际奥委会进行了积极沟通,从而建立并完善了突发事件下奥运遗产治理的应对机制。

图1 奥运遗产的周期嵌入示意图Figure 1 Periodic Embedded of Olympic Legacy

2.4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方针》指出,奥运遗产治理要加快形成不同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局面[20]。奥运遗产自1956年首次被提出以来,已从体育拓展到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十多个领域[21]。体育与其他资源对接的过程,就是资源共享的过程。北京冬奥组委遗产规划委员会在遗产开发治理中,占据着首要但非管理的地位。因此,需要通过制度规引和政策扶持等手段,间接地推动不同领域遗产的交叉融合。北京冬奥组委重点关注了公共服务方面的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北京的资源优势,以满足冬奥会赛事服务需求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难点问题,加大了对张家口和延庆的医疗、教育扶持力度,提升两地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借助无形遗产与体育、城市和区域等有形遗产的依存关系,北京冬奥组委实施了系列冬奥文教活动,帮助人们认识冰雪运动,并形成更好的运动观念、锻炼行为和健康态度。诸如“我心中的冬奥吉祥物”等主题活动,吸引了数千万中小学生参与,给青少年群体带来了积极影响,为取得更大范围的无形遗产影响奠定了基础。奥运遗产资源共享的目标不仅有人,而且要考虑资源的纵向转移(从城市转向区域和国家),进而为国际奥运遗产的治理和保护提供中国经验。北京奥运遗产资源共享的治理理念,迎合了国际奥委会遗产改革的思路,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探索。

推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协同治理,必须坚持优势互补的方针。整体上看,冬残奥会的规模和影响都明显逊于冬奥会,这也体现在奥运遗产的治理水平上。根据《遗产战略计划》规划,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治理要积极促进两个奥运的优势互补。残奥会遗产的规划和治理,是影响残疾人体育持续发展、社会残健共融的重要因素。北京冬残奥组委根据残奥遗产传承和治理目标,围绕残疾人体育运动需要、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社会助残意识培养进行了专门规划,以提高北京冬残奥会遗产工作上的治理成效。优势互补不仅体现在残奥遗产向奥运遗产的借鉴应用上,也体现在奥运遗产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的衔接上。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在遗产治理工作中引入科技元素后,提升了治理的现代化水平[22]。北京冬奥组委在奉行“绿色、共享、开放和廉洁”办奥理念的同时,要借鉴英国和日本等实施经验,将新一代网络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智能服务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融入奥运遗产的项目开发和后续治理中,从整体上实现了遗产治理和科技资源的整合。由此可知,我国针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遗产治理,构建起的中国方案在践行国际奥委会发展理念的同时凸显了本土特色。

3 中国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奥运遗产相关工作的深入,“中国方案”逐渐得到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筹办过程中奥运遗产的规划依旧面临着各种不少的风险,诸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干扰《遗产战略计划》的进程,未来奥运遗产的实施依旧面临着未知挑战。下文在《遗产战略计划》框架下,以我国奥运遗产治理现存问题、《遗产战略计划》后续工作落实以及为《遗产战略计划》与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对接为导向,进一步阐述面向未来的奥运遗产治理优化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奥运遗产治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3.1 强化遗产战略引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助推治理

北京冬奥组委依据国际奥委会的《技术手册》等官方文本,制定了《遗产战略计划》,加强对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整体规划。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的思路,《遗产战略计划》具备较强的战略引导价值,是2022年冬奥会遗产工作平稳推进的有力保障。然而回顾《遗产战略计划》颁布后的实施进展,发现存在至少两个方面问题:第一,监督和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已有操作较少记录《遗产战略计划》的分享和传播情况,缺少对遗产战略计划推进及更新过程中具体行动的监督和评估。第二,作用界定不明。《遗产战略计划》的意义并非刚性要求,而在于围绕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设计多元灵活、切合实际的奥运遗产规划,发挥《遗产战略计划》弹性控制的作用。北京冬奥组委在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战略计划对遗产工作的引领作用,筹划好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的遗产,积极落实遗产传承保护和开发治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细节,凸显中国在奥运遗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筹办2022年冬奥会被视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抓手,京津冀协同也对奥运遗产治理发挥着反哺作用[9]。《遗产战略计划》对区域遗产的规划,涉及北京、河北两个地区产业、环境、交通和服务等领域的共同发展,《遗产战略计划》落实情况很大程度决定了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交通是制约不同地区连接融合的瓶颈和短板,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加快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地区的高铁和高速建设,构成了快速互联的交通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缓解交通问题,更在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扩大环境容量生态。北京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值得河北借鉴,张家口在清洁能源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上的经验可供北京参考。北京和河北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上的互补,一方面有助于尽快实现治沙、治水、治气和绿化美化工作上的突破,另一方面能够诠释并强化北京冬奥会绿色奥运的办奥理念。综合考虑奥运遗产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契合点,未来可以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奥运遗产治理路径,力争实现“1+1>2”的遗产治理效应。

3.2 创新协同推进机制,确保遗产战略计划有效落实

推进北京夏奥会遗产传承利用和冬奥会遗产开发治理工作的有序衔接,重在强调遗产领域的机制创新。创新是奥运遗产传承和治理的第一动力。实际运作中,北京冬奥会遗产领域的推进机制与国际经验或北京夏奥会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或形成了工作上的思想障碍,或设置了规划上的制度藩篱。由此可见,机制创新是确保我国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稳步实施的前提。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设立了由54家单位共同组成的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负责北京2022奥运遗产的组织保障工作。要突破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机制困境,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冬奥会筹办进度,对北京市和河北省等各方面奥运遗产、各遗产领域内的重点任务和亮点进行整体规划和分级管控,重点加强科技智能和生态环境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注重发挥科技对奥运遗产传承治理的助力作用。北京2022奥运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治理,是一项连接2008夏奥会和2022冬奥会,面向两个冬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个赛区(北京、张家口和延庆)和三个阶段(计划、实施和总结)的系统工程。《遗产战略计划》中奥运遗产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不仅需要奥运遗产领域内部相关单位的协同合作,而且需要外部单位以及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的协助配合,进而形成内外联动的推进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北京2008年夏奥会后仅有一处场馆被荒废,说明北京奥组委在夏奥会遗产的规划上有着独到经验。北京冬奥组委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定期组织张家口、延庆赛区与北京赛区相关单位针对奥运遗产阶段性成果展开分享和总结,加快形成“两个冬奥+三个赛区”奥运遗产治理创新协同的推进机制。

3.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奥运遗产的善治水平

自2008年国际奥委会颁布《奥林匹克运动善治基本原则》以来,历届奥运东道主在筹办过程中均增加了对政府管理、赛事运行、财务监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23]。从奥运遗产治理的分工来看,国际奥委会是遗产治理愿景的规划者和遗产项目实施的协助者,地方奥组委是遗产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占据奥运遗产传承治理上的主导权。因此,北京冬奥组委要借助JSF等渠道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遗产治理格局。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只有北京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两次举办奥运会,从意义上看这一举动既是创新也是挑战。北京冬奥组委遗产工作机构在总结2008年夏奥会遗产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对接国际奥委会寻求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周边的冬奥会举办国(如俄罗斯和韩国)合作,并尝试与历史上的双奥城市(如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和英国伦敦等)开展交流。上述合作交流在向中国输送国际经验同时,也向国际展示了奥运遗产工作的“中国方案”。善治是奥林匹克运动领域的关键词,也是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趋势[24]。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既要体育组织内部单位的参与,也离不开外部相关关系网络的搭建。从治理模式上看,理想的状态是维持内部治理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平衡,而这也是善治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北京冬奥组委和相关部门在《遗产战略计划》的整体框架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联合业界、学界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挖掘奥运遗产善治的国际案例,总结善治的规律、经验和特征,让我国感受奥运遗产治理的“国际智慧”;第二,不断完善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治理体系,在提升遗产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坚持并完善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的自治方案;第三,建立健全法治手段,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监督并惩治腐败,促进奥运遗产自治和共治、实现奥运遗产善治。奥运遗产善治的过程也是实现遗产治理效应最大化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看,法治化加速了奥运遗产现代化治理的步伐。

4 结 语

在奥林匹克运动深化改革背景下,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际奥委会颁布了《议程》《方针》《新规范》等政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撑腰,也对提升奥运遗产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作出了期许。北京是首个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城市”,筹办过程中加强奥运遗产的现代治理不仅契合了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思路,而且立足中国实情、扎根本土,彰显了中国特色。北京冬奥组委通过《遗产战略计划》来统筹各项奥运遗产工作,为构筑奥运遗产现代治理的“中国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遗产治理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国要进一步强化遗产战略引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提高奥运遗产的善治水平,努力为完善国际奥运遗产现代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