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的语文成绩与阅读能力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了当今教师的主要任务。若从客观因素考虑,小学生由于年龄以及心智等方面的特点,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待周身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当从多方面考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能力
“阅读能力”并不是单纯地指浏览书本中的文字,对书中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就是具有阅读能力。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语文学科而言,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语文知识的考查,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要求学生能够将文章篇目中所蕴含的主旨意义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理解概括,并能够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应用最大化。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阅读兴致不高
“学生对阅读教学提不起兴趣”这并不能算是突发性问题,而是在长期语文教学过程中早已形成的语文教学问题,并且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各个学习阶段,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会存在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的现象。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学生自身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了解阅读也没有形成沉静的心性,自然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其次是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或者是对阅读内容选材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学生不愿意接触阅读课程或者学习阅读知识,自然也就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对于阅读技巧还没有熟练掌握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对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而言同样也指出了其中的真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阅读素材,以量变引起质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无可厚非,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不论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试题还是未来学生会接触到的中学、大学的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中除去一些基本的“识字、认读”的题目以外,其他均是由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的内容改写而成的题目,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掌握阅读技巧不仅不会取得较好的成绩,甚至还会造成“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不理想”。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当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寻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次数,了解学生对阅读教学的看法,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里提到的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针对小学全体学生而言的。对于班级学生,需要教师考虑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处将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三至五年级分为一个层次,这种分层方法是基于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划分的。
例如,针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可以先从绘本教材开始,因为绘本教材中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画,让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在多彩的图画中找到乐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从课内文章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中所涉及的课文类型大多以故事为主,其中包含《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等一些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片段,也有如《曹冲称象》《坐井观天》《大禹治水》《狐假虎威》等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尚处于开蒙时期,与三至五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阅读接受能力还略有欠缺,所以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有了兴趣,就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当然,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多的文字储备量,在阅读过程中不会由于生字词的存在,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上的误差,所以在以后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创设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已经不是一种陌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同样对于改善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具有显著效果。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进入文章内容,将自己想象成阅读篇目中的人物、将情节想象成为自己经历的实践,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等,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读有所得,读有所感”。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在被动听讲这样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存在的不仅仅是年龄上的差异,更有阅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异,所以在讲解阅读内容时大多是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整体性的思维来看待阅读篇目,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以小学生的眼光看待阅读篇目中的内容,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阅读高度来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带来的冲击力。教师也可以在选择好阅读篇目后自己先阅读,之后将大致内容以其他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一些名著相关的视频、动画、音频等,可以以此来引入阅读篇目,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情境,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把控全局,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不代表学生可以罔顾课堂纪律。对于较为顽皮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办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奖罚措施和与家长联合教学等帮助学生接触阅读,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阅读教学带来的成长和学习方面提高的双重益处。
3.引導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想象,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思考”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很重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不仅能够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阅读。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实践较少,无法结合已有经验对阅读文章中涉及的情节进行纵向延伸,自然也就无法考虑到文章篇目的本质含义,所以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初衷也在于此。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5课到16课中皆以说明文为主,说明文作为小学语文四大文体之一在小学语文中占有的地位至关重要。所以,说明文中所蕴含的文体知识考点也是很繁杂的。相较于情感丰富的记叙文而言,说明文大多是采用简单、直白、明了的说明方法向学生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在《太阳》这篇文章中,首先以后羿射日的传说引出下文对于太阳的探究话题,文章通过介绍太阳作为星体自身的一些特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还有太阳光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光明和作用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太阳。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思考,根据文中对太阳光功效的描述和理解,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真正见到过太阳的这些神奇功效呢?在阅读完全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说明文”中蕴含的一些文体知识,例如结构形式、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特点等。寻找关键词,抽丝剥茧,把握文章主旨,进行针对性养成型的训练,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现了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进行复盘的阅读习惯,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阅读文章内容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能够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自身的全面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对于学生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语文成绩而言,有直观的益处。再者,能够让学生在培养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善于提问”是任何阶段的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对世界仍然充满了好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份好奇心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充分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通过阅读绘本教材、教材以及具有丰富寓意的课外篇目等,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同时有助于形成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的能力,在未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抉择和困难时,也能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气质是其他任何学习方式都不可比拟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当今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同时又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积淀自我、升华自我”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教师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去考虑,发现自己在过去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以及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和学习需求等,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设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营造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基于当今社会对于新一代青少年“发展全面素养、提高核心素质”新要求背景下的具体教学措施。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直接关乎他们的语文成绩以及对于事物的核心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善于提问、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走进语文阅读的世界,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劉萍萍.阅读成为习惯:语文阅读教学[J].汉字文化,2020(14):68-69.
[2]江秀芳.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