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2021-03-25 08:56翟明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理者心理健康心理

人是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的。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教师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就有生存和发展问题,面对学习、工作、生活,面对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教师常常处于压力的状况下,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和谐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工作来实现,而且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对学生所产生的深刻、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简单的说,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心境如何,似乎小事,而教师的心境却会影响教育的环境氛围。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都躲不过学生的眼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察觉,作出相应的反应。假如教师的情绪反应烦乱,遇事处处不顺眼,事事不如意,整天愁眉苦脸或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学生则处在紧张和恐慌之中,那他们就不愿意和教师交往。反之教师精神振奋,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话,学生也就会心情舒畅,喜欢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要立足于学校现实和长远发展,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和管理者要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條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有研究指出,教师、医生、护士、警察等职业是不良心理健康的高危群体,而教师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最高。中国有报告,教师的职业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因此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就被人们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心理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表明: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有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检测,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较为突出。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这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就会使教师们对工作失去信心和自信,出现颓丧、消极和沉闷等,这些问题如果管理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师们的心理健康。

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索罗门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受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这表明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

三、教师自身要加强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保健

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学校的发展靠教师,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需不断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更是刻不容缓的。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高,不仅是管理者的事情,更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我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心境轻松愉快;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康的人格,人际交往和谐,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作为管理者,应积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认知信念,使之科学,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教师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是与领导、同事、家长间的沟通和合作,再者是美满的家庭关系与亲朋关系。此外,教师还应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与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社会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四、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帮助教师提高适应形势的能力。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成功机会,建立自信心与自豪感。学校要改革教育评估体系,同时深入教师实际,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激励方式避免产生一面推行素质教育一面保留应试评估体系的矛盾现象,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应定期邀请有关人士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建立温馨的谈心室,开展谈心交流等活动。

总之,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要坚持双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无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已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点,成为当今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只要人人都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会有优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定会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就会为四化建设、为中华民族培养众多的心理健康的优秀人才。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 翟明芬

猜你喜欢
管理者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窗口和镜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心理小测试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