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琼
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呢?个人认为,首先要对自己的本身做一个深刻、透彻的反省和分析,然后通过系统的学习、对其他同行教师先进教育行为的研究和有效的吸收,再从日常的实践中细心观察教育对象(即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行为上的不足。最后再从检验已有理论的实践回到自己本身,对自身的行为作经常性的反思。本文就此系列问题做一次较为合理的研究,并就此提出这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的内在省思
1.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有的幼教老师会抱怨,虽然参加各种研习四处观摩教学,还阅读不少书刊,却仍然没有成长。这种现象很可能是价值观在作祟。
所谓价值观是指个人对“什么是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严重地左右个人的行为。例如,一位认为考试得高分很重要的教师与一位重视自主创造人格的教师,在教学上前者会偏向要学生背诵标准答案,反覆练习考试的内容;而后者会鼓励学生挑战课本内容与标准答案,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假设、实验,并从中理解道理,再予以创新。
2.追溯自己的生活史
幼教老师不妨静下心来,细细回想自己的求学经验(小学、高中、大学)、在每一个阶段中,有什么特殊的人或事件影响了你对人、对事的看法?在每一个阶段中,你喜欢(与最不喜欢)的科目或老师是什么?为什么?它(他)们给你的影响又是什么?或是想想自己为何会选择幼教,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件影响了你这个决定? 不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就好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虽然不停的向前走,却看不见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尽快了解自己的生活史,从中理清自己的价值观,再检讨自己价值观的适当性,才能去除障碍,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3.对经验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检讨
对幼教老师而言,书写教学日志,对经验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检讨,会是促进专业成长的方式。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都要求老师每日写教学日志,但是内容是限于逐条列出当天的作息与活动名称。这种模式的教学日志在功能上形同虚设,对教学全无助益。倘若教师能每天有一段安静的时刻写教学日志,写自己对某个(或某些)活动(尤其是让自己感到兴奋、困惑、气愤或感动的事)的感想与检讨,并进一步整理出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作为自己下次改进的依据,那么每天瑣碎的经验就会有了新的意义,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
4.扩展自己省思的层面
教师除了自己单独省思外,还可与其他教育人员讨论、交换看法,以扩展自己省思的层面。专业对话可以以三种方式进行∶(1)园长对教学(日志或行为)的回馈;(2)与学者专家面对面讨论(如参加座谈会),或阅读研究专业书刊;(3)参与专业组织或团体,在专业团体里,由于团体成员具有共同的旨趣,教师的兴趣与需求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与讨论,而得到肯定或澄清,进一步产生创新的理念与推动幼教专业的力量。
二、通过系统的学习
1.阅读理论知识书籍、倾听理论讲座、整和教育理念
2.加强教师之间理论知识的交流
3.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指导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三、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提升自身教育技能
1.分析别人的教案、教育案例
借鉴外界信息,是教师们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看到优秀的教案或案例,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优秀教师的教育境界,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研究。同时,教师们的脑海里,会回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的同样情景,对号入座。然后,进行借鉴、反思、加工、创新。
2.教研活动中的相互交流
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园大教研这种集体学习、讨论,已经满足不了教师渴求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因为大教研教师多,每位教师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少、时间短,不可能深入阐述,这样所享受的互动机会也相对减少。因此,园内进行改进,分年级组进行教研活动。这样,人数相对减少,教师表现的机会增多,并能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同时,充分地调动了她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3.观摩活动后的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不断反思、调整策略
1.自我反思,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从幼儿的表现中,检验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证据,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特别关注,观察幼儿活动中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策略,要借助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知道策略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适宜或者不适宜,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学会通过表面现象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教师变为研究者,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向自己学习,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理性地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解释自己的实践,达到思辩上的同步,才能向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是研究者。因为幼儿园教师只有具备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和研究的习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教师,也才能真正获得作为幼儿教育专门人才的发展。所谓研究的意识,是指有心研究,勤于思考,习惯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关注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师,必然会认识到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具有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意识与主动学习的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注重学习的幼儿园教师实际上也是一个有心的研究者。
总之,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者,我们应该具有不断研究专业知识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地用教育理论知识,去解释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有效反思;不断借鉴、研究他人的教育经验,对追求卓越教师,是一条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幼儿园 赵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