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要求,推进新学习

2021-03-25 04:39陈国兵李代贵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方法创新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陈国兵 李代贵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和迎接新高考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立足新要求,推进新学习,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努力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3-0017-03

“落实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迎接新高考”,一线历史教学推进的情况怎样?效果如何?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的历史课堂已经开始出现向新、创新、出新的良好势头,但是也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积极的改变

历史教学观念有改变。省市县教研室和各学校围绕“三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高考方案和统编新教材的特征有了基础性的了解,对“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教学观念有了进一步认同。

历史教学方法有创新。部分学校的历史教研组围绕“三新”开展了专题研究,学科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海州中学“表图对照、生成建构”的活动教学法、白蒲中学“圈连定位”的史料解读法、宜兴中学“对点拓展”的分层练习法,都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质态有提升。部分地区开始意识到学科教学整体设计改革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着手研制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教学计划,以提升学科教学的组织性。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的“四层定位”全流程复习规划保证了历史学科高考复习教学的精准和高效。

二、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新教材全面使用和新高考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我省各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

教学目标的定位问题。部分历史课堂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够具体,部分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仍然基于“三维目标”的传统架构,不符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素养立意”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的新要求。

必备知识的整合问题。部分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必备知识”缺乏关注、研究和整合,课堂教学满足于对教材知识的一般性梳理和讲授,没有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内容要求”和《江苏省2018年历史学科课程调整方案》进行系统研究和教学落实,重点判断不够准确,难点教学不够突出,知识线索不够清晰。

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少数历史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比较陈旧,缺乏基于史料的情境探究。有的历史课堂虽然运用了情境教学,但史料引用不够严谨,情境创设没有按照“四层”的维度,没有体现“四翼”的特征,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资源的研制问题。少数学校的历史备课组依赖现成的高考复习资料,没有注意校本化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创制,忽视了对历史学最新成果的关注和对各地高考最新考题的选择及研究,影响了对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系统化学习和教学落实。

学习主体的尊重问题。少数历史课堂还存在“一讲到底”的教学现象,学生缺少参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学科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科素养得不到提升,价值取向得不到表达。

三、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问题,广大历史教师要主动深化对于“三新”的研究,做到三个“认真把握”、三个“精准对接”和三个“努力提升”,立足新要求,推进新学习,

1.深化理论学习,做好三个“认真把握”。

一是要认真把握好教学方向。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落实唯物史观,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是要认真把握好教学定位。广大历史教师要学会从历史教材读解教学的狭小空间里跳出来,放眼教育的整体追求,形成历史教学的崭新定位。从根本上理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认识到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是为了形成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获得人的全面發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要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要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三是要认真把握好教学角色。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广大历史教师更要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本位和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行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教科书知识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都要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活动来组织,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要牢固树立“教为学谋”的教学价值取向,完成从传统的“知识教习者”角色向新课程所提倡的“素养培育者”角色的转变。

2.深化高考研究,做好三个“精准对接”。

一是要做好与新高考内容体系的精准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新高考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炼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基于这种变化,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开阔教学视野,与新高考内容体系相对接,制订符合“四层”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清晰地回答本节课要落实哪些知识,提升哪些关键能力,培养哪些学科素养,确立什么价值观念等系列问题,带领学生从传统的知识学习空间“突围”出来。

二是要做好与新高考认知方法的精准对接。新课程倡导新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我们要与新的认知方法对接,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主动探究。

三是要做好与新高考评价语境的精准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四翼”塑造了新的高考评价语境。由于“四翼”既是落实高考“服务选才”功能的着力点,也是发挥高考“引导教学”功能的抓手,因此,对接“四翼”要求创设新问题情境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和历史作业设计的必然要求。

3.关注专业修养,做好三个“努力提升”。

一是要努力提升知识的整合能力。面对统编版历史新教材素材丰富、活动多样、内容充实的特征,教师要学习和借鉴大单元教学的理念,提升大单元规划的能力,努力提升新教材使用的效率。由于新高考内容的调整、知识层次的增加、对话环境的更新,教师必须学会从“一核四层四翼”的全新视角,思考历史高考复习的知识层次分布和活动程序分割。

二是要努力提升史料的选用能力。史料是体现历史教学专业化的主要支柱。学生对历史学习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尤其是对有价值的史料的分析,用实证的方法对问题的要点逐一探讨,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考虑如何建构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精选典型的、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教学情境。史料的精选精用,既要做到“选对选好”,也要做到“用活用实”。

三是要努力提升情境的创设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了解、感受、体会真实情况和实际问题中理解和解释历史,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在问题情境中实现学科对话,并以此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评价定位。据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把握历史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努力提升创设情境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方法创新历史教学课程改革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法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