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创新价值、应然向度和调适策略

2021-03-25 04:37张旭刚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院校

[摘要]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1+X证书制度对于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人才评价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和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作为1+X证书制度的先期试点单位和实施主体,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认识其创新价值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高度、深度、广度和精度上准确把握其实施的应然方向和基本要求,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完善理念认同、制度支持的实施环境,建设标准统一、书证融通的实施架构,重塑教育目标、重构教学体系的实施内容,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实施机制,进而促进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有效落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向度;调适策略

[作者简介]张旭刚(1978- ),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安徽  合肥  23005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5-0005-07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按照这一部署和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明确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先行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对于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1+X证书制度实施的先期试点单位和实施主体,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1+X证书制度的创新价值,准确把握其实施方向,并针对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适完善实施策略,推进1+X证书制度落实落地。

一、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创新价值

1+X证书制度为现代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引入了一个全新概念,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改革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其创新价值和丰富内涵是职教领域落实1+X证书制度、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前提。

(一)制度创新: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办学规律的顶层设计

“任何一种教育类型都有与其教育功能相适应的内在结构和活动特征,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①《实施方案》开篇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既然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那么职业教育在教育目标、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等方面就应该有别于普通教育。而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必须在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做出与普通教育等值而又不同的制度安排。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和就业性等多种属性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不能简单地套用普通教育的方式,用单一的学历证书去衡量,而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证书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水平。1+X证书制度正是契合这一特征的制度安排。“1”是学历证书,凸显教育功能,反映学校教育活动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X”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凸显职业功能,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两类证书的有机衔接融合构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目标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凸显了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必将推动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机制创新: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治理的关键之举

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制约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年来,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缺乏话语权和利益兴奋点,高职院校依靠私人关系寻找合作企业的窘境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打破这一僵局,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共办的职业教育治理新格局,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机制创新。1+X证书制度正是这一机制创新的产物。一方面,1+X证书制度明确了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是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有关行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龙头企业、高水平职业院校等利益主体联合开发,其开发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职业教育的过程,这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保障。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载体,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困扰高职院校的“非制度性”校企合作状态。另一方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依据行业企业对相应职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标准与要求设计获取资格,紧扣了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满足了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与质量要求,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必将有效调动和激发企业參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模式创新:人才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范式重构

传统的职业资格证书及与之相应的技能鉴定制度是一种静态性、周期性的评价方式,难以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建立在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主体基础之上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人才评价的深度和效度较为有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培训组织等联合开发,并实行动态评价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能够及时反映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最新需求,进而保证证书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促进教育培训市场和劳动就业市场供需对接。同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订、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评价考核与证书发放由第三方机构实施,教考分离,有利于客观评价人才。这必将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由学校自主单一评价向社会多元评价转变,实际上是以行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职业院校学生是否达到了行业企业的要求。因此,1+X证书制度实现了院校自主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的统一,并且通过评价指挥棒的转变,倒逼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与重构,以更好地适应并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载体创新: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和学习型社会的桥梁纽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实现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沟通和衔接,前提在于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实现学历水平与职业技能等级水平等值互认,以满足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和大众终身学习需要。一方面,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标准相统一,将职业培训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的课程相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专业课程考试统筹安排、同步评价,将考证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学习结果进行认定、积累和转换,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了载体、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贯通了学生在校期间与入职后的学习通道,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高职院校通过面向社会扩招、面向社区、面向企业等大力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引导社会学习者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存储、积累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为社会人员学历和技能提升搭建了桥梁。由此可见,1+X证书制度使得终身学习理念在高职院校真正落地,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二、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改革的应然向度

作为职教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1+X证书制度的实施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类型特點、办学要求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从高度、广度、深度和精度四个向度上把握其改革方向和实践要义,促进各项举措有效落地和深入实施。

(一)高度:着眼于立德树人战略高位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1+X证书制度看似是针对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一项制度安排,但其本质仍然是一项育人工作。从职业院校育人角度看,1+X是一个整体,“1”是基础,是相对稳定的,侧重学制系统内的学历教育及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X”是“1”的强化、补充、拓展,是动态变化的,侧重学习者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强化”即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知识、素养等;“补充”即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等;“拓展”即学习者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增强自身跨专业、跨领域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等。“1”+“X”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两者作用互补、不可偏废。如果片面、过度地突出其经济效用和工具理性,而忽视其教育属性和育人宗旨,必然导致两者“跛足”难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的知识、才能和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品德修养紧密相关。良好的政治品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是各类人才发挥其作用,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贡献力量的基本前提。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与重要职责,在1+X证书制度改革中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将政治素质、思想品质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纳入1+X试点专业改革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作为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维度,以促进1+X证书制度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确保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深度:致力于解决人才供需脱节错位问题

随着新时代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与质量难以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同时,当今技术变革升级日趋复杂化、综合化、集成化,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技术结构已经无法胜任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在此背景下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明确了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新使命,这与以往职业院校以学历教育为主较为单一的办学模式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比,内涵更丰富、指向更鲜明。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高职院校要把试点改革的任务和目标聚焦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上来,根据产业转型提质和技术变革升级要求调整优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处理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和“1”与“X”的衔接融合关系。办学方式上坚持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举,专业建设上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上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能力培养上实现核心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交融并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通用能力、职业迁移力和岗位普适性、针对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从而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才供需错位脱节问题。

(三)广度:着力于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1+X证书制度的组织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教育、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构建一个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桥梁和纽带的大职教生态系统,以实现职业教育产教、校企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协同联动。这一生态系统需要多部门参与、多主体共治、多要素支持。从多部门参与方面看,1+X证书制度组织实施所需要的权力、资源、政策、制度等要素分散在政府教育、人力、财政等职能部门,需要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共同参与,进而破除职能交叉扯皮、资源条块分割以及政策不同步、不协调等弊端,形成改革合力。从多主体共治方面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以及质量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但上述相关利益主体在角色、诉求以及组织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这就需要构建一种能够有效平衡相关利益主体诉求的合作共赢机制,激发各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活力,尤其是发挥行业企业和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作用。从多要素支持方面看,推动1+X证书制度落地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实现多要素协同联动。宏观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中观层次,需要社会培训组织联合行业、企业、学校等共同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发教学与培训资源、考核与认证证书效用;微观层面,需要高职院校组织实施试点项目、改善实施机制、培训专业师资、完善实训条件等,从而真正形成落实1+X证书制度的合力。

(四)精度:精准对接产业企业诉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

1+X证书制度一端连着行业企业诉求,一端连着个人职业发展,是处于技能人才培养与应用连接处的重要制度。作为纽带,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产业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的衔接融通,精準对接企业诉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从对接行业企业诉求视角看,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高职院校对接技术变革升级趋势、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关键岗位、对接就业市场需求,精心遴选1+X证书试点项目专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健全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同步反应的调节机制和“敏捷”化的教育教学体系。从对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视角看,传统的职业性学习系统强调以企业需求为中心,重视技术技能培养,往往忽视学生发展性需求,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兴起,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变革加速、岗位更替加快,就业创业机会的选择越来越个性化。因此,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高职院校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以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为中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来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引导学生在主修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与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培训和考核,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调适策略

1+X证书制度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从前期实施情况看,在实施理念、配套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和目标导向,调适实施策略,完善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环境、实施条件、实施内容和实施机制等,进而全方位推动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落实落地。

(一)调适前提:完善理念认同、制度支持的1+X证书制度实施环境

理念是行动的指导,1+X证书制度要落地首先需要在实施主体间达成高度共识、形成统一步调。但由于各实施主体的组织文化、核心价值观和组织行为方式等存在差异,1+X证书制度“命运共同体”的组织形态和理念认同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对行业企业来说,1+X证书制度建设具有教育投入的长期性和效益产出的滞后性特点,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投入带来经济回报;就高职院校来说,1+X证书制度不是两种或多种证书的简单叠加,需要高职院校将1+X证书制度置于学校改革发展高位,并以此为统领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而这一过程必然是艰巨的、复杂的和长期的。鉴于此,当前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是保障1+X证书制度有效落地的关键。一是制定组织运行体系的相关规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其主导统筹作用,推动健全由“双高”校或优质校牵头,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省级教研机构、行业企业为主体的组织运行体系,明确落实行业企业、社会培训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的法定职责和义务细则,规范、协调各实施主体的行为,进而形成职责明确、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组织实施体系。二是制定特定的功能制度。要围绕1+X 证书制度实施制定配套的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等。例如,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出台落实企业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的成本补偿、税费减免、绩效奖励和补助等政策细则,指导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实施主体的法定义务,制定在职职工参与“X”证书培训考核的支持政策;高职院校要制定教师额外承担1+X证书制度培训任务的劳动补偿与激励政策和学生参与1+X证书培训、考核的学分认定、转换具体办法,根据学习者情况相应调整学籍制度、健全教学管理规定以及培训条件保障制度等,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支持方案和制度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对1+X证书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是提高和保障其实施质量的关键环节。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分三批遴选了47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试点工作,前两批共1851所职业院校、后两批共333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其中。当前,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要求,对前两期试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质量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制定1+X证书制度实施的质量监督与评价制度,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培训组织进入与退出机制,保障实施质量。

(二)调适要件:建设标准统一、书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实施架构

1+X 证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融通、等值互认,而要实现两者互联互通的前提在于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体系、职业标准体系和学分银行以实现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并以此统领和引导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性建构。因此,一是加快研究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国家层面应加快组织职教专家学者、产业行业权威人士、龙头企业代表等联合开展国家资历框架体系研究,明确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厘清框架内各级各类证书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划分政府和市场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及证书管理中的权责,解决职业技能等级设置中的基础性问题。职业资格评价认定是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应承担好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共同保障证书的含金量。二是加快开发国家职业标准。我国现行职业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由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分属管理、并行发展。推行1+X证书制度需要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互认通道,首要的就是统一职业学历标准、职业技能标准等。政府要指导各行业组织、龙头企业依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开发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通用职业学历标准,并将其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定依据,建立健全各类标准的动态更新和执行情况检查机制,及时调整优化标准内容。三是加快建设学分银行。建立开放性、公平性、终身性的学分银行及配套的学分认定、转换和积累的制度体系是推广普及1+X证书制度、构建学习型社会、完善大职教体系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目前我国职业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尚未完成整合的现实情况,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系统规划设计学分银行建设的总体框架、学分积累形式、兑换标准、认证机构等,建立学习成果登记储存信息系统,出台学分银行法律法规,保证学分银行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化发展,为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学分的无障碍积累和转换奠定基础。

(三)调适重点:重塑教育目标、重构教学体系的1+X证书制度实施内容

相比于过去高职院校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1+X证书制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要求有机融合起来,围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新目标,深化“三教”改革,系统性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个性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等,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一是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方案。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技并修和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全面梳理、科学定位试点专业的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在此基础上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衔接与融合。二是重构课证、书证融通的课程新标准。要根据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修订或改革现行课程标准,引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把职业技能标准与要求纳入课程教学目标,把技能考核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根据新课标和证书培训需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多样化、模块化、活页化和电子化新型实用教材,大力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满足高职院校学历教育要求,适应职业技能等级考证需要。三是重构育训结合的教学组织新方式。高职院校要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要求,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好专业教学组织与技能证书培训工作。创新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网络在线等教学与培训模式,重构、再造学习者学习和培训流程。高职院校开展证书培训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对因师资、设备等条件不足无法完成教学与培训任务的,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社会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校内外培训,保障校内外学习者的学习与培训质量。

(四)调适机制: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1+X 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典型特点,也是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必由之路。《试点方案》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把握好1+X证书制度实施契机,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产业、行业发展无缝对接,为书证融通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一方面,要加快“引企入校”,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实施1+X 证书制度需要具备先进的教学与培训设施和技术装备等,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与培训资源显然难以跟进并满足1+X证书培训需要,必须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胆探索实践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引企入校”步伐,创新“厂中校、校中厂”合作办学机制,引进行业企业与社会培训组织深度参与学校教学基本建设和1+X证书试点专业改革,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经验优势、技术优势来弥补自身短板与不足。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校自身功能输出,构建校企互惠共赢新机制。高职院校要切实围绕企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定向订单培养、技术难题攻关等,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高职院校要运用好国家鼓励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出台校企合作校本倾斜政策和专项经费,联合企业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平台和技术创新发展实体,实现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科研与服务紧密结合,促进1+X证书制度在校企真正得到深入实施。

[注释]

①黄崴.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1-24.

[2]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16)[2020-10-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content 5365341.htm.

[3]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專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2019-06-05.

[4]丁振国,郭亚娜.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与保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3-56.

[5]陈丽婷,李寿冰.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与现实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27):13-18.

[6]刘阳,高树平.新时代1+X 证书制度的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与实现条件[J].教育与职业,2020(7):12-18.

[7]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