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晓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注重学思结合”。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学生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只有做到既激活学生的内部动因,又强化外部诱因,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目的。
2020 年3 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要求,上海开启了全市中小学大规模在线教学。空中课堂是师生在时空分离的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教学的理念、组织的方式、工具的选用、资源的运用、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当课堂由线下走到线上,如何在有限时空内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一系列问题真真切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学科课程改革的新变化、新要求、新特点,面对“无生”的课堂,对教师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基于空中课堂的时空特点,对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思维品质的关注是此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空中课堂设计和录制过程中的思考重心。笔者作为授课教师,对如何打造思维灵动的空中课堂做了如下探索,以期对广大学科教师有所启发。
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比较零散、不系统。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单元、课时、框、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厘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理解支撑教材观点背后的理论,才能准确而熟练地分析教学内容。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确定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
笔者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为例,在把握单元主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搭建核心知识结构来引导学生思考,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处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内容(见图1)。相对于无序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融入学生自己的体系中,完成内化新知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必要时进行合理的拆分和组合,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社会现实问题中,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图1 教材主旨推演过程和核心知识结构图
空中课堂受制于时空,难免会陷入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让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授课者首先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问题导向,用问题激发思维、用思维解决问题。
笔者以“公民基本义务”一课为例,在“如何认识理解依法服兵役”环节,播放视频《家国与边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边防军人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从不后悔。通过一幕幕真实又震撼的镜头,感悟“真心英雄们”守卫边防的艰险、为国奉献的厚重、追求理想的高远,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依法服兵役的重要意义,增强依法服兵役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明确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空中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更考验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种教学模式的“空间开放性”,从现实来看,更应着眼于学生能否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否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去解决问题。
笔者通过“为什么边防军人面对极其艰苦的条件从不后悔”“为什么武磊拒绝签名却引发网友一致称赞”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从表面走向深入,从现象走向本质,不断深化思维方式。指向性明确、思辨性强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学习与生活找到联结和契合点。从“吸引”“激发”“对话”到“指引”,有效的问题打通了道德与法治空中课堂与学生精神成长、思维提升的“通道”。
教师设计适合的、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保证空中课堂有效实施的好方法。情境创设要体现“互”动,能启发、检测学生思维。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情境,让学生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理解学科知识,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见图2)。以学生思想认识中尚存的和真实的困惑、矛盾、冲突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冲突中思考、辨别、选择。
图2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图3 空中课堂“公民基本权利”教学切片
例如,在“如何认识理解人身自由”环节,面对“无生”教学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创设学生情景讨论来还原学生真实讨论(见图3)。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观点来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辨,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公民的“人身自由”。
为了避免空中课堂中枯燥的知识传授,笔者坚持寓教于乐,从形式到内容,力求使情境“活起来”,思维“动”起来。例如,在“怎样坚守公平”环节, 笔者呈现了三组生活镜头。通过创设有代入感的生活情境,深化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去践行“坚守公平”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学生从“浅层次”认知表征向“高阶层”思维结构深度融合,构成一种引思力深度迁移的学习过程,它是将问题由浅入深,从高度、广度、深度一步步深入探讨、层层推进,从而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向高端层次发展一种“深度问学”的推演方式。空中课堂授课过程中,如果能与学生的背景知识建立关联,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教学时为学生新旧知识间建立的联系越多,就越可能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新旧内容的内在联系,回顾与新内容联系最密切的旧知,通过旧知来引发新知,使新知得以顺利衔接和过渡,活化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如何认识和理解维护国家利益”环节,笔者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学习内容与本课“维护国家利益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这一教学内容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让旧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见图4)。
图4 空中课堂“公民基本权利”教学切片
思维要新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主体变化的现实诉求。00 后、05 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已悄然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主体受众。教师应抓住在线教学中的新生长点,引领学生走向思维的高地。
创新教学方式不是追求形式,而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在线教学更要把善教转化为导学,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与乐学。在单元视野下,把握主旨、聚焦目标、强化结构、抓住关键、问题引领、优化片段,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在丰富而真实的情境资源中,理解学习内容,推进在线学习。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本的理念,用技术延伸教育的时空界限,用爱与智慧创造可行可靠的教学模式。